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村民们密切注视着柳青青的一举一动:她向大家鞠躬,她亲切的招呼大爷大妈,她亲热的摸着孝的头,她的脸上,一直的露出开心的笑。
到了石刚夫妇家,石刚家的桌上,已摆满农家饭菜,菜都是村民们每家有啥出啥准备的:豆花、腊肉和地里的新鲜蔬菜,还有一些野味。
在这偏远的农村,村民还保持着传统的习俗,他们总是用豆花来招待远方的贵客。当然,不管任何人,只要你来到这里,只要你不嫌弃,都可以享受这般贵客的待遇。
走了这么长的山路,柳青青也饿了,她不客气的吃了起来。她津津有味的吃着村民们准备的饭菜,不时夹些菜喂靠在她身边的孝……柳青青所有的举手投足,都是透出亲切、随和的气息。村民们认定,柳青青没有一丝嫌弃他们的迹象。大家放心了,开心了,这平静的山村沉浸在欢乐祥和节日般的气氛里。
席间,石刚夫妇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学校老师就他们夫妻,只有1-4年级,5、6年级的学生都到乡中心小学读住校;学校有两间教室,一间教师寝室兼办公室。全校一共有62名学生,一、二年级有34名学生,三、四年级有28名学生。
然后,三人协商分配了各自的教学工作,柳青青负责教每个年级的语文、英语和音乐课。学校本来没有开设音乐课的,柳青青说她能够教,石刚夫妇也赞同了。
吃过晚饭,石大嫂又陪着到了住处,柳青青的住房紧挨着教室,房间已经打扫的很干净。石大嫂帮她收拾好床上用品后,向她嘱咐了一番,就告辞了。经过一天的旅途劳顿,柳青青也感到劳累,她倒下床就睡到天明。
清早起来,柳青青打开房门,见门口堆放着一些水果、食品之类的东西。在一块石头下,压着一张纸条。她拿起一看,纸条上面写道:柳老师,你来这里,我们非常的高兴,这些东西是我们从家里拿带来的,还有到山上摘的果子,味道很好,请你吃一吃,你会喜欢吃它们,也会喜欢我们这里。
多么质朴的语言,这是孩子们纯真的心愿。柳青青反复读了两遍,被孩子们的真情打动了。她把纸条小心收好,又把门外的东西拿进房间。她洗漱完毕,吃了学生们送来的东西,就到教室上课去了。
她走进一、二年级教室,这是她第一次作为老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她进去时,心“扑通”的跳动,感觉自己有点紧张。她听到学生喊“老师好”时,声音格外的响亮亲切,她紧张的心情一下放松了,放松的什么杂事也不想,她专心致志的讲起课来。
不知不觉之间,上午的课程结束了,村里安排她到就近的石大娘家搭伙,伙食费由村里负担。
柳青青的到来,石大娘高兴的手足无措,她精心准备了丰富的饭菜。当然,和城里比较,自然也差远了,就是腊肉和一些时令蔬菜。这里的人只有在过年时才杀猪,然后把猪肉经过盐水浸泡后,再烟熏,风干后可以存放一年,这就是招待客人或是自家食用的美味佳肴。
石大娘家里有女儿石红丽以及上小学的孙子赵晓强,看见柳青青吃的有滋有味,也不挑食,石大娘一颗悬着的心就放了下来。吃过饭后,柳青青帮忙收拾,被石大娘阻止了。柳青青便与石红丽聊起天来。
红丽的老公是她初中毕业后,在外面打工时认识的。他们结婚生子后,红丽就留在家里。她老公一年回来一次,过完大年十五,又出去打工。就这样,他老公就像候鸟,每年回家一次。7年了,他们就见过7次面,每次见面的时间是15天左右。红丽对柳青青说,等孩子再大一些,她也要与老公出去打工,只是不放心老娘。她叹口气说:村里的壮年劳力,基本都出去了,剩下的,就是老人、孝,和她们这些守活寡的婆娘。
从石大娘家回来后,柳青青便点起煤油灯备课,然后就洗漱休息。在柳青青刚来的这段时间,她努力适应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白天教学,晚上备课,头脑里面被教学上的问题塞满了。她躺在床上,偶尔会想起明朗。但每当这时,她就强迫自己去思考教学上的事情,努力去回忆第二天要上课的内容,想着想着,就进入了梦乡。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柳青青渐渐适应了教学工作。她打算发挥自己的特长,组织一支舞蹈队,她的想法得到石刚夫妇的赞同和支持。于是,柳青青动员一些学生,组成了舞蹈队,每天下午放学后,她就开始训练。
由于山村离乡上远,架线难度也很大,这里还没有电。柳青青在训练的时候,就自己打着拍子,训练学生跳舞。
这样,每天放学后,总是从学校的操场上,总是传来柳青青甜美的声音,村里一些老少妇女,循着声音聚拢过来。很快,每当在放学后,学校外面窄小的操场,就成了村里最闹热的聚会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