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嫡长孙 > 嫡长孙最新目录

108.番外二:朱明谦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你觉得需不需要给你家少爷我表现一下,免得我哪天嫌弃你了?”

四安迷茫了好久走开了,第二天,赵长宁发现自己的书房书案上多了两锭花生米大的银L子。

那是四安攒下来的月例。

赵长宁顿时绷不住笑得不行,只得把他叫进来,告诉他:“少爷虽穷,还不需要你的银子。你若表现,好生听我吩咐就是了。”

赵长宁进门就向四安招手,她还记得昨天赵老太爷说的话:“你去找顾嬷嬷支十两银子……八两银子,去买些雕刻用的石料、玉料回来,不用太好,再要一整套刻刀。”

她想好生练一下自己的字。

长宁每个月有十两银子的月例,姐儿是只有五两,庶出的三两。不过她的月例其中一半都要用于买书具文房四宝,另一半还要添置东西,还是有点紧的。上次赵承义给了一百二十两,省着些花吧。

四安喏地应了,J步出门去找顾嬷嬷支银子了。

她则坐下来继续看前年的会试卷子,等一会儿去吃饺子。这会儿门扇被敲响了,丫头打开隔扇让小厮进来,原是来送东西的:“见过大少爷,小的为七老爷送东西来。”

说罢奉上了一只锦盒。

周承礼……他给自己什么东西?

赵长宁拿过来,锦盒里放了块印纽,雕了骆驼,大概是个古董吧。里头还有一封信,拆开一读只有寥寥J个字,‘勿担心科考一事,尽力即可。’

周承礼给她送东西做什么,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赵长宁把东西收起来,问小厮:“七叔只给我一个人送了吗?”

那小厮不过十一二,什么都不懂:“小的是只往大少爷这里送东西的,别的不知道。”

赵长宁让丫头打发了他J个大钱,把他送了出去。他从通州任职回来,大概是给每个兄弟都送了礼吧,她也没有多想。

吃了饺子后赵长宁去窦氏那处,一行人去了赵老太爷那里给他请安。

今天冬至祭祖。

祭祖的时候便只留了儿孙,按长Y次序依次给祖宗跪拜上香。赵长宁是孙辈中的第一个,她从小厮手中接过香走进祠堂,端正严肃地跪拜了赵家的祖先,再以她给祖宗擦拭牌位,修剪门口的松柏。

其他的弟弟们才能次第的进去。

等都出来了,赵老太爷还要给他们训话。主要是再过三个月就要进入科举的孙辈们,叮嘱祖宗保佑,他们要好生读书。

对于他们这样的人家来说,读书自然是最要紧的事。孙辈要是不能出进士,两代之内就会大厦倾颓,一切化为乌有。

赵老太爷说道:“你们争气是最要的,兄弟J个拼着举业,拼着先生的嘉奖,都是好的。别让我发现你们分了心思,什么走马喂鹰、美婢仆从的都给我收起来。”他抬手喝了口茶,“今儿虽然冬至,下午却也不能放松,继续去族学里读书。”

他这话一说,脸Se不好看的主要是赵长松。

最近府内对他们的看管日渐严格,赵长宁本来就苦读,赵长淮在赵老太爷这里,有他盯着。唯有赵长松受到的限制比较大,赵长松屋内的美婢最多,听说都拘到了他母亲徐氏那里去。

于是赵长松去探望母亲的次数也日渐增多。

不过这家伙倒也是个能人,就这样他还能中了举,而且名次靠前。果然亲爹的遗传还是强大的。

其实赵长松对此还是不以为然的,在他看来是老太爷管得太多,美婢如何?游玩又如何?他还不是中了举。

赵老太爷毕竟活了大半辈子了,一看就知道这小子不F。放下茶杯冷哼道:“你们这些小子不知天高地厚,北直隶考个举又如何,读书人最厉害的在江西浙江二省,每年前三甲总有江西苏杭人士。进士里占了半壁江山都是有的。还有两年,就是北直隶的解元也掉榜了,能进殿试的都不到十分之一!你们今年能不能中都是未必的,不过趁着热头努力一番罢了。”

(//.6.)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