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六零年代好生活 > 六零年代好生活最新目录

71|第071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句,然后才对他说,“家宝不是说他找你玩儿去了吗?没在家,你上别地儿找找。”

“我妈是个大傻子!”扁头一脸惊魂未定的看向他小舅,下意识的跟着嚎了一句。

“可不是吗?”内心得到了认同,袁家小舅也不为难这外甥了,索性跟他倒苦水,“你妈呀,脑壳坏掉了,当初都把臭蛋养到上小学了,非死活说臭蛋是个傻子。可我瞅着,臭蛋也没傻啊!不就是考试成绩不行吗?家宝成绩也不好啊,小学六年没一次考及格过。”

“成绩不好就是傻子?”扁头又想要呐喊了,他的成绩也不好!

“那天底下的傻子可就多了去了。”

也对。扁头内心稍稍平静了一些,可紧接着又咆哮起来了:“臭蛋是我亲哥!全国第一名是我亲哥!”

“可你妈把他扔掉了送人了,他现在是你堂哥。”袁家小舅毫不犹豫的往亲外甥心里捅刀,“人家有亲兄弟亲姐妹,堂兄弟算个啥啊。”

扁头一脸的茫然。

袁家小舅生怕他受刺激还不够,起来拍了拍他的头顶:“你看,这要是臭蛋是你亲哥,他赚来的钱就该叫你妈保管着。现在就不成了,臭蛋把钱都给你大伯娘了,对吧?”

“七百块啊!臭蛋哥哥得了七百块钱的奖金,还有他以后的工资也会涨了,因为他不在省城了,他去京市了,以后他就是京市的人了。”扁头记性也不差,况且这些话平常在家里也没少听人说,这会儿他更是全想起来了,“我大堂姐去了京市以后,工资涨了三块五。臭蛋哥哥一定涨得更多,他还有新衣服穿,国家养着他,白吃白喝白住,有工资拿,有奖金发,每年都给他做好几身新衣裳新鞋子,没穿坏就发新的!”

有时候,知道的太多并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儿,譬如袁家小舅,他本来是想扎外甥的心,没想到的是,他外甥把事实往外这么一倒,他自个儿先心疼上了。

“那穿旧的衣服就都不要了?”

“对啊,他只穿新衣服,鞋子一个月发三双。”扁头努力回忆了一番,他记得大伯读的报纸里有提过的,说田径运动员每个月要跑坏三双运动鞋,可他觉得,咋可能跑坏呢?都是很贵很贵的买来的鞋子,最多也就是穿旧了。一个月换三双啊,这都不用洗吧?穿旧了就扔掉。

袁家小舅心都要碎了,噎了半晌,才捂着心口勉强挤出一句话:“你、你妈就是个天字第一号的大傻子!”

“对啊,考试成绩不好就要丢掉?我成绩也不好,难怪我妈不喜欢我,整天围着宋东宋西转悠,还老骂我,叫我去写作业。我奶就好得很,她给我买糖果吃,还给我做饺子吃,说考不好也没关系,反正我爸也傻。”扁头越想越不高兴,因为根据他妈那种想法,他迟早也会被丢掉。

瞅着小舅舅抱着脑袋蹲在地上不吭声,扁头还伸手戳了戳他的肩膀:“舅啊,要是我妈把我丢掉咋办啊?大伯娘不喜欢我啊,我觉得她不会把我捡去。还有啊,我妈叫我考县里的初中,我咋可能考得上呢?公社初中我都考不上,咋办呢?”

“找你奶去,让你奶去凶大队长,然后大队长就会给你开后门,叫你读公社初中了。”袁家小舅抱着脑袋瓮声瓮气的说道,“要是你妈丢了你,你也找你奶去,让你奶打死你妈。”

扁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

第001章

“秋收就在眼前,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了党和人民群众,我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不为名,二不为利!我们要咬紧牙关,抓革命促生产,深挖洞广积粮。忙完秋收忙秋种,努力努力再努力!”

“公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为了向毛主.席献忠心,我们可以牺牲一切!!!”

炎炎酷暑,别说站在正日头底下了,就算是有树荫遮着,都叫人热得浑身直冒汗。可秋收在即,眼瞅着田里早已是一片丰收景致,尤其他们生产队今年不单收成好,还比其他生产队早熟了许多,估摸着最多再过十天半个月,就能下地抢收了。

这不,生产队大队长站在临时搭建的台子上,吼得声嘶力竭。下头全体村民都仰着脑袋盯着他,一个个脸庞被晒得通红,却没人有丝毫不耐烦,反而各个斗志昂扬,只恨不得立刻就到抢收时刻。

当然事有例外。

赵红英就没管上头娘家大侄子在吼些啥,只眼睛一错不错的盯着身旁的儿媳妇儿。

她身旁站着的是她家老三媳妇儿,娘家也是同一个生产大队的,姓袁,唤弟来。已经有九个月的身子了,偏袁弟来身子骨弱,就算这多半年里吃好喝好的,那肉也都长到肚子上了。打眼瞧着,就似一个瘦条子顶着个硕大的肚子,看着就叫人觉得害怕。

“老三家的,你饿不?我带了煮鸡蛋。”赵红英边说边从兜里掏了个鸡蛋,剥好后塞到了袁弟来手里,一脸的慈爱,“慢慢吃,别噎着。”看着袁弟来一小口一小口的把煮鸡蛋吃下了肚,她又瞪一旁的三儿子,“卫民你长点儿心吧,没见你媳妇儿口干吗?给她喝糖水啊!”

宋卫民正听得起劲儿呢,冷不丁的得了这话,赶紧把手里的水盅递给他媳妇儿。

袁弟来伸手接过了水盅,里头是她婆婆出门前煮的红糖水,隔了这会儿时间应该是凉了,不过有那么大的太阳晒着,也不会太凉,入口刚刚好。

赵红英笑眯眯的瞅着袁弟来喝糖水,脸上那笑啊,就跟掺了半斤红糖一样,细细问着:“甜吧?我放了两块土红糖。对了,晚饭你想吃点儿啥?鸡蛋小米粥?还是给你下碗细面条?早上刚摘的小青菜不错,再往里头卧个鸡蛋成不?”

甭管赵红英说啥,袁弟来都只管点头说好,一副软性子好脾气的模样:“好,都听妈的。”

尽管赵红英几人站的偏,可坝上都是一片敞亮的,这会儿全生产队的人都在,挤得满满当当的,就有旁人家的媳妇儿瞅着这一幕,压低声音跟身边包着头巾的妇人说:“卫国家的,前头你生那会儿,你婆婆也这样?真享福啊!”

包头巾的妇人也是老宋家的儿媳妇儿,她叫张秀禾,嫁的是宋家大儿子宋卫国。老宋家有四儿一女,前头三个儿子都在村里,老四去了部队里,唯一的闺女嫁到城

本章 共4页 / 第3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