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制定了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行动计划“皇国日本之开辟异邦,必先肇始自吞并中国……故此书先详述略取中国之方略中国既入日本版图,其他西域、暹罗、印度诸国,侏离?舌,衣冠诡异之徒,渐幕德畏威,必稽颡匍匐、隶为臣仆”[9]具体策略是先取“满洲”、再进一步征服全中国他认为:“凡经略异邦之方法,应先自弱而易取之地始之当今之世界万国中,皇国易取易攻之土地,无比中国之‘满洲’为更易取者……故征服‘满洲’、……不仅在取得“满洲”,……而在图谋朝鲜及中国”[10]他的这种先攻取“满洲”的策略,自明治维新后之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九一八事变、全面侵华战争,次递得以实施为了切实达到侵占中国的目的,佐藤信渊还主张日本天皇亲征:“取南京应天府,定为假皇宫……明定‘产灵法教’(即神道、……为除人民疾苦,处处营造神社,以祭皇祖大神”1825年,与佐藤同时代的水户藩士藤田幽谷也提出了“宇内至尊天日嗣,须令万国仰皇朝”的远大企图[11]这些言论构成了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思想“原型”
幕府藩士谋臣立志侵略中国而致强大日本,另一类人物――“尊王攘夷”的倒幕派同样有浓厚的日本“神国”观念和由此而来的扩张主义理念其代表人物吉田松阴,在因为倒幕而身陷囹圄,狱中苦著《幽囚录》时仍然不忘“日本今宜急修武备,……北割满洲之地,南收台湾、吕宋诸岛,渐示进攻之势”[12]另一倒幕志士桥本左内(1834―1859年则坚信“如不兼并中国、朝鲜的领土,日本就难以**”[13]具有相同侵华思想的倒幕派人物还有真木和泉(1813-1864、平野国臣(1828-1864等
幕府藩士谋臣和倒幕运动者,不管其直接动机如何,但是在谋划日本未来的时候,无一例外地都主张侵略中国“大日本帝国”的概念和模式源于之,以中国为日本潜在的假象敌国观念亦源于之明治开国元老山县有朋、木户孝允、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井上馨等都深受其影响,有人还是他们的门生在全面继承其衣钵的基础上,这些明治功臣又进一步提出了以侵吞中国为核心的经营大陆的思想,即所谓“大陆政策”
以“海外雄飞论”和“宇内混同说”为代表的幕府时代的侵华思想,带有浓厚的中世纪封建地主领土扩张意识,是军事封建主义的遗存首先,它表达了在国家内部封建领土被分割完毕后,一部分新生力量对土地的渴望“日本的政体和社会结构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地理上的分割,即起伏不平的山区地形加强了日本的氏族传统和地区**主义”[14]作为各地大名藩国的谋士家臣兼学者,林子平等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就是为领主扩张土地,巩固、扩大自己主子的势力范围但是,苦于岛内现有土地已经瓜分完毕的现状,而且要想单独打破各地封建势力的相对均衡与彼此之间的事实尊重又异常艰难,于是,便把扩张的触角伸向了更加广大的外部世界,而距离最近的莫过于朝鲜、中国而且,这种情形的发展还跟日本土地所有权向富商豪农的移动集中和武士阶层的不断强大有直接的关系[15]
其次,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的紧凑既促进了民族团结,又促进了新价值观和新知识在全国的传播,加之幕府统治下长时期的国家大一统,尽管实行着“锁国”政策,仍使日本人开始较多地了解到与中国文化截然不同的西方文化及更广阔的外部世界当这些知识分子宏观地了解了日本的国土、政治、经济、文化等诸种状况和特点,并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周围国家的广袤阔大进行对比后,悲哀、怨叹自己国土狭小的失落感便油然而生,一种不满意感、改变现状的要求遂不可抑制走出去,争取更大的空间,没有,就去抢夺的观念对国民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特别是那些“尊王攘夷”的倒幕分子,“由于认识了外国的存在,特别是视为敌人的外国的存在,便从潜伏的反封建意识里面,唤起了明确的民族自觉心”[16]他们在艰难的与西方国家的交往中,倍感日本生存空间的有限性对于抵御西方列强进攻时的无所转寰与缺乏腹地依托吉田松阴的侵华思想事实上就来自于他对内外形势的对比和构建日本未来时的担忧当然,在倒幕派的思想深处还有更多的想要借助领土扩张来冲击日本社会阶级、阶层的现状,改革日本政治现实体制的意识
二
1868年,日本开始了通向资本主义的明治维新在经过大约30年的奋斗之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近代化,随之日本就开始了向亚洲大陆扩张的生涯“只要看看日本的好战传统,看看它的军事领导人从最古时代起就享有的巨大威望,这一点也就毫不奇怪了另外,很显然,远东当时是国际竞争和争夺地盘的地区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一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者将一无所获”[17]
整个明治时代(1868-1912,日本的侵华思想发展的总体态势是:形成了以民族优越论为实质、以大陆政策为主线,同时飘浮着“大东合邦”、“脱亚入欧”、“大日本主义”等思想观念的格局
大陆政策源于1868年明治天皇继位时发布的“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御笔信》,是以侵略朝鲜为端始的此间,明治重臣山县有朋起了关键性的作用1880年,山县有朋把所著《邻邦兵备略》呈进给明治天皇,在对中国作了详细了解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日本侵华行动方针的基本依据1890年3月,时任首相的山县有朋在国会发表施政演说,全面提出“大陆是日本的生命线”的侵略理论,把所谓的“守卫主权线”和“保卫利益线”作为日本“国家**自卫”的基本方针,十分明确地把中国列入日本的利益线之内,从而使大陆政策具体化、公开化甲午战争之后,山县有朋向天皇奏献《陆军兵制改革案议》,进一步阐述了所谓的两权线思想,提出了“成为东洋之盟主”、“开辟利益线、称霸于东洋”的目标[18]
侵华的思想活动紧接着就转化成为现实的国家的政治运作1878年,日本设立了直属天皇的最高军令机关“参谋本部”,意在向中国开战1880年,编辑出版了汇集中国各种情报的《临邦兵备略》六册,着力鼓吹为打败清帝国而扩军备战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拟定《征讨清国策》,计划攻占中国北京和长江中下游的战略要地,吞并从辽东半岛到台湾的沿海地区和岛屿
本章 共5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