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民国1924 > 民国1924最新目录

第三章 圣约翰之光!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民国十三年正月初四(1924年2月8日),美国轮船公司的万吨邮轮圣乔治号在码头靠了岸,陈法罗孤身一人来到了上海……

一路风尘到达上海的陈法罗没有选择住旅馆,直接提着包袱直接去了圣约翰大学报考研究生和入学。

门房大爷倒看着这个眉清目秀的青年挺养眼,毕竟178的个头在当时的中国也是比较少见的,何况陈某人穿着一身黑色的中山装,当街一站还是相当有玉树临风的书生气质的,手里一把油纸伞一个小包袱,精气神俱佳。

门房老大爷以为陈某人不过是个外地来上海考学的青年,不过问题在,于圣约翰大学每年秋季才举行研究生招生和入学考试,现在是春节才过也就开学第一天,不属于招生时段,门房大爷倒是觉得有点可惜,这青年给人感觉就是一脸正气加稚气加清澈眼神中,说不清道不明的那一丝智慧之光,偶尔在闪烁洞察秋毫。

陈少爷也知道现在不是招生时段,但要赶上5月份在巴黎举行的奥运会,时间其实已经相当紧张,报考圣约翰大学只是为了给自己渡一层圣约翰学生的身份,以方便他做接下来的事情,当然圣约翰大学的同学们将来也是他建立人脉关系的基础之一。

陈法罗终于还是考进了圣约翰大学,虽然校务主任马库斯。莱昂教授想用圣约翰大学是全程英语教学这个大杀器来让陈某人知难而退,却不料语言却正好是陈某人前世的强项之一,更何况陈法罗这身胚本来就是美国华侨的后代,在一番折腾之后,精通英日俄德西班牙意大利多国语言的陈某人用流利的伦敦腔英语深情朗诵了雪莱的不朽名作《西风颂》,瞬间征服了英籍校务主任:

Makemethylyre,evenastheforestis:

Whatifmyleavesarefallinglikeitsown!

Thetumultofthymightyharmonies

Willtakefrombothadeep,autumnaltone,

Sweetthoughinsadness。Bethou,Spiritfierce,

Myspirit!Bethoume,impetuousone!

Drivemydeadthoughtsovertheuniverse

Likewitherdleavestoquickenanewbirth!

And,bytheincantationofthisverse,

Scatter,asfromanunextinguishdhearth

Ashesandsparks,mywordsamongmankind!

Bethroughmylipstounawakendearth

Thetrumpetofaprophecy!OWind,

IfWinteres,canSpringbefarbehind?

事实上,能用英语流利的背出雪莱的《西风颂》,保守的估计圣约翰大学文学院2年级以上的学生大部分基本能做到,但眼下这一个看上去脸上还带着一丝青涩外地考生,能用标准的伦敦腔声情并茂诠释和表达出诗人在西风颂这首诗中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则完全出乎了莱昂教授的意料。

因为这个考题可是莱昂教授临时起意才出的,他作为临时考官问陈某人对圣约翰大学了解多少?

陈法罗自然回答诸如圣约翰治学严谨,以全程英语教学出名,并且在神学和体育以及课外活动多姿多彩方面名声在外等等毫无营养的答案。

接着教授用英语问了几个日常小问题,比如籍贯哪里家中有谁父母是否知道他来上海考大学之类,陈法罗倒也中规中矩的用英语回答了教授的问题。

有点意外的莱昂教授暗自琢磨,这青年看上去倒也一表人才,听起来家世也是清白,可会不会是像其他来报考的富家子弟一样,只是临时背了点日常对话的英语?陈法罗说自己是美国华侨宾大美术学院毕业!没准是吹的呢?!陈法罗出门压根就没带什么宾大的毕业证书。

要知道英语教育对中国彼时的知识分子而言都还是比较弱的学科,圣约翰历次招生往往报考的考生中国学和数学分数高的不少,而入学前英语水平就比较好的却不多,靠国学和数学两门课拉英语的分录取的人数不是个别现象。

很多外地来的没有接受过系统西学教育的青年学子往往会死记硬背一些应考科目,实际上对英语的听说读写掌握很有限,这样的学生往往在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学的非常吃力,不是跟不上数理化的教学进度,而是听不懂英文授课看不懂原版英文教材。很多南洋所谓华侨子弟马来语说的挺溜可英文的发音根本让人听不懂,莱昂教授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陈,那你知道PercyByssheShelley么?”教授用娴熟的英语问道。

陈法罗心中暗笑,英国19世纪最伟大的诗人雪莱,这问题太简单了,“英国诗人雪莱,我以前学英语的时候对他的作品有些了解”,陈法罗也用流利的英语回答

“哦?那你最喜欢他的那部作品?是《夜莺颂》么?雪莱的这首诗我最喜欢!”,教授紧接着问道,镜片后的眼神闪烁放光,似乎在不经意中散发出一丝狡黠的光芒。

"夜莺颂,嗯哼?"陈法罗心里打了个愣,事实上,看上去一脸正经为人师表的马库斯莱昂教授在这里给陈某人设了陷阱,陈某人急速运转的大脑一时间居然想不起来雪莱的作品里有《夜莺颂》这首诗,陈某人不由有点发愣。

一般情况下很多人对不了解的东西会随声附和,比如回答“嗯嗯我知道这首诗不过没认真读过”,或者好一点的回答“这首诗我不是很熟不过我比较喜欢的是另一首某某诗”,这一招莱昂教授不是第一次用来为难那些口气大过力气的浮夸考生,效果不是一般的好。很多吹牛不打草稿的纨绔子弟被这一招的答案搞的目瞪口呆讪讪不能自圆其说,最后被以品格不诚实而被拒之圣约翰大学的门外。

这回教授想看看眼前的这个考生是不是真有他表现出来的这么有底气,不过看起来情况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