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宫里的车架缓缓行走,连带着跟着戚章一来的苏嬷嬷、大宫女玉璇等人也一离开了。
马车在街道前拐了个弯,进入了已经清好无人的朱雀大街,方才开始加速,往大殷皇宫的方向驶去。
直到感觉到车速加快后,戚章才终于忍不住,佝偻着背,留了泪水。
她一直咬着唇,努力不让己的哭声传到外面让人听见。这是一件很丢皇家脸面的事情。
眼泪掉在了衣裙上,嘴唇被咬破流了血丝。
坐在马车前的李德微微侧头,手掀起了车帘的一角,看见小公主这幅模样,不由得也叹息了一声,道:“公主。”
蓦地听到有人的声音,戚章努力地把弯曲的脊背挺直,克制住眼泪不往掉,一双眼睛红通通的,声音哽咽:“本宫、本宫没事。”
李德摇摇头,道:“奴才的意思是,公主忍不住就哭来吧……这马蹄声大,老奴耳朵背,听不清。”
戚章微微睁大眼睛,愣愣地看着李德,一时忘了忍,又是一滴眼泪掉了来。
李德却是对着她微微闭眼颔首,就将车帘放了来。
李德看着面前高耸的朱红色宫门,不由叹了气。
这马车里面坐着的是陛眼唯一的女,大殷唯一的昭平公主。终究也是个才九岁的小孩,也不知道,究竟是谁让她总是习惯去忍耐。
忍耐笑、忍耐哭、忍耐不公、忍耐喜爱……
若是贵妃娘娘还在世,定是不忍心看到小公主受这般大的委屈!
也不知道,一个才九岁就那忍的小女孩,将来会有个怎样的似锦前程。
想到这,李德打了个寒颤。
再怎有本事,她终究只是个公主,还是个不得宠的公主。
戚章走了之后,穆以安就更加闷闷不乐了。穆家三个哥哥凑在一起,修书一封递到了边关穆国公那里。家书夹杂在一堆大小军报之中,送到边关后又等了半个月穆国公才展信看到了内容。
信里面提到了穆以安连日来在京城的遭遇,也交代了戚章小住一月的消息,穆家三个哥哥吵了一个晚上得的结论是:想让小妹去边关跟着父亲,习武也好,打杂也好,学医也罢,总之就是不愿穆以安再待在京城被那些莫须有的是非云云给折腾了。
虽说想避开莺莺燕燕在京畿守备军内也做,但到底离京城也就二三十里,远不到哪里去;要是更有什风言风语传起来,谁都耐不住。边关虽然苦寒,但离着京城还是遥远上许多,消息也远没有那“通达”,更何况穆家女从小也不是不吃苦的,倒是比在京城更加在一些。
穆国公收到这封信之后,长长地叹息了一声,心升起了对女的愧疚,尤其是对小女的心疼。穆国公夫人过世之后,他己常年驻守边关也不无远离丧妻悲痛的逃避,却忘了己身为人父的责任。
穆国公应了那封信,并亲修了一封长信给小女穆以安。
乎哥哥的意料,对于去边关跟着爹这一事,穆以安答应得很爽快。
只是收到父亲的来信之后,穆以安又抱着信哭了一晚。三个哥哥一声没吭,就这排排坐在她房门的阶梯上面。三个毫无
风骨的大老爷望了一个晚上的月亮,听着房门内小妹的哭声,直到哭声渐渐停了,穆家老大才携着三个弟弟抹了一把眼泪。
哭完了那一晚,第二天,三哥亲给穆以安收拾了行曩,领了个家中名叫陆骁的侍卫,陪她一起去边关。穆以安本想给戚章留一封信,但三哥没让。三哥说,昭平公主尚未及笈,宫一月已经是重重有违礼法,她现在给公主留信,只会平添麻烦。但穆以宁也答应了,说送她去边关的事情会找一个合适的时候递消息进宫,那个时候戚章就晓得了。
穆以安被说服了,但始终不明白,朋友多在家中住了一月有什不行的地方,想到戚章虽从不在她面前摆架子,但也是个货真价实的帝姬,便也不敢再想了。
哥哥执意相送,从家门送到了城门,从城门送到了京畿门,穆以安最后差点给几个哥哥跪了才请他送到直隶边上就赶紧回去了。警告大哥要以军中事务为重,告诫二哥要好好读书不要爽了高羽琛的约,威胁三哥再不回去就让老刘把母鸡窝搬到他的床榻上面。威逼利诱之,穆以安才拾起一片天边云彩,个哥哥告了别。
穆以安年纪小,这一路去边关,陆骁小心地护着她,也担心路上受了颠簸,刻意走慢了些。穆家从小便是不怕颠簸吃苦的,就只是怕吃亏罢了。一路上穆以安吃着过去,到了边关已然胖了三斤。
穆国公抱着肉乎乎的小女爱不释手,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
一年前大殷刚与北燕开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战役,这场战成就了她大哥的军功,也成就了边关未来五六年的安稳光景。
这也是穆国公放心让小女过来的缘由。
穆以安就这在边关过了六年,六年中跟着陆骁一起习武、跟着军医学习草药医术、跟着爹学习领兵战术,总之就是将女孩该学的女工刺绣、琴棋书画全部都掉了个干净不剩,关键她己还乐在其中。十五岁的姑娘长开了不,个子窜得厉害,皮肤竟也要比军中人白皙不,不过每天灰头土脸的,也看不来有什差别。没穿过锦袍华缎,一身灰色的打马装裹小半月;没带过珠钗翠环,一头长发就高高竖起,十分干脆利落——据说她还想过直接把头发剃了,把她爹活活吓得蹲她营帐门两天,生怕她真的找人去剃了。
穆以安离家六年,也时常会往家里面递书信,偶尔夹杂了给戚章的信件,至于送不送、合不适合送,就全权交给三哥决断。
第六年,穆国公受圣旨回京述职,穆以安也就跟着一起回去了。
回去了才晓得,皇上这是要给她大哥穆以晨赐婚了。
翠微楼是祁京最受欢迎的一家酒楼,虽说规模不是最大的,但味道却也排上前三。楼中庭挑了空,二三楼雅间的客人也听见堂内说书、欣赏到舞蹈音乐,后堂更有一个小池子,里面养着白白胖胖的金鱼满池,讨一个吉利。
穆以安挑了二楼一间最角落的雅间坐着,几乎把翠微楼所有的肉类食物都点了一遍,蓦地才想起来这顿饭不只是她一个吃,想了想,撤了大半的肉,换成了大半的素菜,还特特挑了那人最爱吃的竹笋。小二应声,前去让后厨备菜,还给穆以安端来了一盘瓜子,供她无聊。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