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李唐二王子李天民是第一次由幕后走到台前。在唐王九子中,他的表现一直是最低调的。李天民同样文武双全,虽未认真修炼仙道,武功在两军对垒的战阵上却足以自保。他深通兵法,熟读兵书,心里常把自己比譬如三国时的曹孟德,并以为自己比对方多了仁慈之念,如有机会襄赞军机,前途一定十分乐观。可惜唐王一直没有给他这种机会。大王子李天威,三王子李天成等出事后,又是李天霸一直在唐王身边,与关一川一起为李唐开国运筹帷幄。他本来以为,他只能在李天霸厌倦这一切后才能登台亮相。想不到李天霸却在开国前夕把他推上了前台。
李天民虽然认为九弟的做法是顺理成章之事,毕竟自己是李唐二王子,长幼有序,老大失机,皇位无论如何都必须经过自己才能往下传。但李唐天下几乎全是李天霸率部打下来的啊!若无功而受禄,连他李天民自己都觉得心中有愧,不想成为天下万民嘲讽的对象。在欢宴外邦首脑及各地王爷的这场盛宴上,李天民只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周旋于中外贵宾之间,果然使宴会不断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关一川、李天霸则很好地扮演了陪衬的角色。
李天霸悄悄朝正在与大和皇帝明信根室言笑晏晏的李天民指了指,对关一川道:“怎么样?李唐一脉相承,我二哥还是有帝王资质的吧!从今天起,除了父皇,二哥便是大唐的代表了!”
关一川笑道:“不错!二王子的确也是人中之龙!不过,九王子这么快便可以置身事外,关某当然也是佩服之至!看来,我也要及早找好接班的人,才可以抽身出来专事修炼之道。”
李天霸摇手道:“大哥休得盟生此念!父皇正在倚重,岂可一走了之?莫让李九为难如何?”
关一川道:“二王子府中藏龙卧虎,谋臣武将如云,岂有缺少丞相人选之礼?若真有栋梁之材,就不用我在朝中浪费光阴了。论起修炼仙道来,我比岚儿可是差不了多少的。”
李天霸连连摇头道:“大哥,开创大唐盛世你是答应了岚弟弟的,中途反悔可不行!我却与你不同,要让我二哥安心接下父皇的帝位,我不退开他是不肯自己站出来的。请大哥勿生疑惑。”
关一川终于笑道:“好吧!我答应你就是。倘若二王子将来流露对我不满时,我再退可也!”
李天霸道:“决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我也决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大唐兴衰现在完全系于大哥一人身上!父皇全权倚重,大哥非要展示全身的才能本领不可!”
宴会在又一个碰杯声中结束了。开国大典尚未举行,大唐已经与吐蕃、粟特、大和、暹罗、鞑靼等国达成了建立邦交的意向,各国将在京城留下使节。一年向大唐朝贡一次。李天民手下的几名通司充当了他与各国首脑交谈时的翻译,帮助他在开国之前为大唐立下了第一功。
马车在洛阳皇城北边的二王子府停了下来。李天民、韦正、余甫肱及三名通司也下了车,一起走入二王子府中。这处宅院过去是大隋宁帝惺子杨朱的官邸,宁帝带家人随长白二仙隐居长白山时,惺子杨朱一家自然一直跟在身边。这座空下来的大宅就分配给二王子一家居住。此宅门楼虽然不起眼,院子却大得出奇,有各类房屋近百间。李天民平日喜欢延揽有德有才有一技之长的奇人异士,这座大宅自然便派上了用场。除了两个王妃三个子女之外,宅院之中全都住着饱学之士或尚武之人,整日间舞文弄墨,抡刀使棒,颇有几分孟尝君养士之风。府中大半之人虽庸碌无为,不乏屠狗锥牛之辈,但如韦正、余甫肱等十数人却都是国家栋梁之材,于战乱之中匿居李天民府中,是以二王子手中虽无兵权,却拥有李唐其他王子所无的人才资源。
已经是戌时了,李天民仍无倦意,与韦正、余甫肱等十余人坐于客厅之中,品茗长谈。
韦正道:“二王子今日小试牛刀,竟然大有斩获。外邦各国君王能够臣服大唐,乃为王子所折。”
余甫肱道:“可喜的是,九王子今日一反常态,不再以功臣自居,甘当二王子配角。他的转变说明,这场储位之争已经划上了句号。唐王之后,只有二王子才能君临天下,令万国来朝!”
李天民道:“话可以这样说,事却仍须缓办,要和过去那样随遇而安,无怨无尤,静候时机!”
韦正道:“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局基本已定!大王子、三王子事败隐匿,应该再无为祸之力。九王子虽功勋卓着,众望所归。他本人却忌惮以幼犯长夺位之嫌,是以明智地退出储君行列。九王子是一心为李唐大业冲锋陷阵之人,今日之举,应该受到我们的尊重!”
另一谋士贾敦道:“唐王亲点相国关一川同样甘居人后,并不好大喜功,也是将来可用之人。不过,有了他为首辅,而且治事得力。韦先生将来到不好安排了。”
余甫肱道:“此乃国家之幸,万民之福。关丞相如果是治世能臣,王子殿下将来照样应该借重人家。至于我们这些人将来可以干什么,完全可以将来再定。”
韦正道:“余先生快人快语,韦某佩服。关丞相随九王子东征西讨,战功卓着。难得的是还可以上马管军,下马管民,西北三郡在他治下盗匪绝迹,百姓生活安宁。尤其是首创国家钱庄,既方便商贾,又为国敛财,实乃大唐股肱重臣!王子即使登上皇位,也应继续倚重之!绝不可因要用自己之人而摒弃贤才,自毁长城。韦某只要能继续为王子筹谋,亦也心满意足!”
李天民道:“先生高论,天民极是赞同。国家用人,自应不拘一格。无论来自何处,无分远近亲疏,均应量才录用,唯贤是举。关相国治世之能我等既已耳闻目睹,当然应一直仰赖于他。千里西北边陲如此混乱,他都能治理得井井有条,让西方商旅平安往来,何等的高瞻远瞩!更为重要的是,离任赴京之时,两袖清风,飘然而去。为国敛财分文不放,自身对钱财又视若粪土。如此清廉自持,乃我大唐大小官吏仿效的楷模!就是天民自己,也是钦佩之极。”
余甫肱道:“王子之言,振聋发聩!我等若得任用,当一力仿效,同创太平之治。”
贾敦道:“贾某其实也是就事论事,并无半分诋毁关相爷之意!想韦先生也是济世经国之才,若不能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得以发挥,不是明珠蒙尘,暴殄天物了么!”
李天民笑道:“贾先生多虑了!一朝之中,一国之内,有多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