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为了与民同乐,皇帝登基,大唐开国大典安排在皇城前的广场上进行。仅仅十天时间,靠着皇城矗立起了一座开放式的宫殿,一样重檐飞阁,琉璃瓦顶,涂金描彩,铁马悬垂。除了殿顶完整无缺外,下面只有十六棵红色柱子支撑着屋顶,四面并无任何遮挡,只有八十八只大红灯笼悬挂在四面檐下。殿内的地面比广场高了三尺,中间的陈设与仁德殿相同。一张龙椅置于正中,下列两排条榻,矮几,直抵殿外。几乎可以从广场任何角度观看大殿之中的情景。广场连接着数条大街,所有的街道上都挂满了彩绸。几个新设的高台分布在广场四周,负责燃放焰火烟花。街道连日来反复打扫,洁净异常。京城中的拽自觉维护市容,市面一派祥和景像。
皇宫之内,主要宫殿和御花园都装饰一新。吕雪岩设计了新朝的官员衣物服饰,皇帝龙袍的样式以及皇室成员的服饰。并且经过了李渊的审查,日夜赶工之后,终于陆续制作完毕,先后送入了皇宫之中。皇城所有的库房都堆满了庆典期间要用的物资,地方实在不够,吕雪岩下令用几个暂时闲置的宫殿作库房,庆典期间,这些宫殿的物资可以先行用完。
尚书府中,李天霸、关一川、吕雪岩、纳尼班达、纳尼班扬以及筹办处主要官员,分别坐于大厅之中各自日常的位置上,对接近完成的庆典筹备工作进行最后的讨论,以便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或改造。李天霸道:“庆典主持,还是由关相国担当吧!没有内力发声,广场远处的人是听不见的。开国大典之所以公开举行,就是要让大家都听得明白发生了什么,将要发生什么。以便对新朝的大计方针有个全面的了解。对自己应该履行哪些职责能够心中有数。典礼方有效果。”
关一川道:“通常是由太监总管宣读皇帝召命,因宫中太监基本无武功高手,要由我来宣读。庆典主持之人,或者是吕贤弟,或者是二皇子府中那个韦正。吕贤弟事情太多,忙不过来,韦先生似乎并无武功,乃一儒生,喊出的声音也不能及远。实是两难。”
吕雪岩道:“要是关二哥在就好了。他结交的武林朋友甚多,一定能找到合适的人选,”
李天霸拍拍脑袋道:“瞧我这记性,岚弟弟已经带了万俟山来,那是个搞主持的高手。这明明就是岚儿有意安排的一颗棋子,我们怎么能不使用呢!”
关一川道:“那要奏禀皇上知道吧?皇上似乎并不认识此人。蓦然出现,会引起猜疑的。”
李天霸道:“这个我去禀报父皇就行。顺便再为岚儿开解一番。父皇要他出任天下兵马大元帅,明摆着是把大唐基业托付给他来护持,却被他拒绝了,弄得父皇一直闷闷不乐。”
关一川道:“岚儿是对的!倘一家两兄弟把文武大权都把持起来,别人会怎么想?父皇是太喜欢岚儿了,所以才想把他留在身边。岚儿一直志不在庙堂,九皇子妥为开解吧!”
吕雪岩道:“明日要宣读的最后一道召书也要请皇上赶快用上玉玺。若有变动应尽快安排,免得误事。第一道立储君,这已经有了,是二皇子。第二道是李姓封王,也已经明确。第三道是任命左右首辅及三省尚书,这早有定论,关相国力推韦正为右相,皇上也同意了。唯独任命三十六郡郡守一道圣旨迟迟未决,不知是不愿取消原有的王爷封号,还是对属地划分另有安排。无论如何,这道旨意今天也必须下达,明日大典上一并宣读。”
李天霸道:“我与一川大哥马上进宫,看父皇他老人家有何考虑。总之,不会误了明早的大典。各位再清点一下其它事项,看看有没有遗漏的,也好早些儿采取补救措施。”
吕雪岩、纳尼班达兄弟与下面的官员们开始一项项核对。李天霸、关一川则赶往皇宫。
仍然是仁德殿内。李渊坐在宝座之上,正与散坐于殿中的关一岚聊天。关一岚早上一直陪着炀帝一家游览京师,下午才匆匆赶入宫中,陪李渊散心,李常善等四个妻子如花解语,令李渊龙心大悦。龙椅后边,盘于柱上的逐龙、追电一直没动,李渊嗅惯了两条神龙身上发出的香气,一直觉得神清气爽,精力充沛,所以喜欢半倚半坐于龙椅上,含笑闲聊。
李天霸和关一川进入仁德殿,参拜了李渊后,也被赐了坐位,坐了下来。
李渊问道:“霸儿、相国,明日巳时正大典开始,准备工作应该结束了吧?朕一直在等回报呢!”
李天霸道:“回禀父皇,筹办处已核查了数遍,并无遗漏。儿臣要禀报的是,大典主持拟请玄天门副门主万俟山担任,他所主持的各类庆典,均受到各方好评。”
李渊道:“是昔日那个‘万象老魔’么?想不到竟拜入岚儿门下,弃恶从善。好!朕准了!可惜岚儿不听为父之请,坚不入朝为官,让朕一直耿耿于怀。”
关一岚慌忙跪下,道“父皇息怒!儿臣一生志向即是如此,望父皇赦免儿臣。其次,大唐开国,举世贤才皆来归附,朝庭尚需选而用之,怎缺儿臣一个?李氏拥有天下,治理四海,一直奉行父皇亲政爱民之大政方针,深受天下百姓拥戴。有没有儿臣在朝,这个结果都断不会变。不如让儿臣仍参仙道,还可时常与父皇同时修炼,倘若李氏太上仙班中又添新人,岂非天大之喜?且是出将入相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此乃儿臣一生的追求,请父皇明察。”
李渊龙颜大悦,道:“岚儿言之成理,朕的心结完全打开了。好!为父绝不再提前事,你当好玄天门主,领袖天下武林。朕乃大唐开国之君,与霸儿、民儿他们一起开创大唐盛世。大家都有建树甚至丰功伟绩,绝不辜负李氏一脉列祖列宗的殷切期望。”
李天霸道:“父皇能如此想,李氏幸甚,大唐幸甚,天下幸甚!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万民莫不欢呼雀跃。儿臣也有与岚弟弟一样的想法,但要在天下太平,盛世富足之时,并需父皇恩准。”
李渊道:“霸儿为李唐取得天下立下不世功勋,乃国之柱石,不能轻言离去!当几十年太平王爷再说吧r许那时你已经改变了主意,不愿意再遁世修道也未可知。”
关一川道:“皇上明见万里,九皇子聆听圣训吧J上,明日大典上要宣读的最后一道旨意是三十六郡郡守的名字,但至今未见圣旨。还请吾皇裁决。”
李渊道:“开国庆典,为李姓封王,剥夺外姓王位,终是过激之举!朕意暂时维持原状,二三十年后再说。推行郡县制是一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