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从日头偏西起,宋大丫就一直望着自家的大门。可一直望到月亮爬上树梢头,也没见她爹娘回来。
这古代没有路灯,也没有手电筒,更没有天网工程,打家劫舍的强盗似乎一直都存在,可把宋大丫担心坏了。
担心着担心着,就趴在饭桌上睡着了。
伍老娘想把她抱去床上,抱了一下没抱动,又怕摔了,干脆就让她这么睡了。自己拿了个芭蕉扇,在旁边打扇赶蚊子。
等到伍老娘都快眯着的时候,大门终于响了。
“娘,俺们回来了!”
伍老娘起身点了灯才去开门,宋大郎先进来,梅氏在后面收门。
进堂屋一看,大丫就睡在椅子里呢。
“怎的在这儿睡?”梅氏心疼地道,有点不高兴。
“她不肯去睡,要等你们。”伍老娘解释,“俺抱不动她,怕摔了……”
伍老娘生宋大郎就三十九岁,现在差不多快六十了,梅氏自嫁进来起就没让她干过什么重活。
力气长久不用,就越来越没了。
梅氏懂了。
“俺先抱她去睡。”梅氏便抱了宋大丫进房去。
宋大郎放下东西洗了把脸,自己去锅里找饭。
她娘话虽然不多,但烧水煮饭这种事还是能做好的。
果然,饭还在锅里呢。
宋大郎一看,还挺多的,就问:“娘,你还没吃呢?”
“嗯,等你们。”伍老娘答。
“娘,以后俺们晚归,你跟大丫就先吃,不要等俺们。”宋大郎道。
伍老娘没应。
梅氏放完孩子,出来把留的包子交给伍老娘,交代明儿一早吃,然后也洗脸吃饭。
吃完把碗筷一收,开始算账。
伍老娘自觉地避了开去。
“今天一共卖了二十五套,还剩二十四套。”
梅氏嫁过来之后跟着宋大郎学着认过些字,会算些简单的账。
“一共得了……
三百一十七钱!”
除去买包子麦芽糖的,还剩三百零一钱。
“天啦,这……”梅氏十分感叹。
村里的打鱼佬,一日也就挣个五十文,夫妻俩一天就挣了人家六天的。
“俺们也花了好几天呢。”宋大郎提醒妻子别忘了前面几天辛苦。
“俺明白,哪里能不记得?”梅氏望着一桌的钱道,“俺就是觉得,这做生意确实有甜头。”
难怪地里一闲下来宋大郎就要往外走。
“那剩下的怎么办?”梅氏又问。
“还去镇上卖一天看看,不行的话再去县里。”宋大郎答。
赚钱这事儿,跟打铁一样,就得趁热!
夫妻俩闲话完,收好钱,赶紧上床去睡觉。
第二天早上,宋大丫起来有点晚,宋大郎和梅氏已经出去了。
伍老娘拿来一枚穿着红绳子的铜钱,给宋大丫挂在脖子上:“这是你娘给你的。”
不用说,肯定是梅氏兑现之前的承诺了。
跟这枚铜钱一起的还有一个小纸包,宋大丫打开看了一眼,是麦芽糖,还给贴心地敲成了黄豆大的小碎块。
“婆婆,你张下嘴,俺看看你的牙。”宋大丫说。
伍老娘不疑有他,张嘴。
宋大丫麻溜地塞了块麦芽糖到伍老娘嘴里。
伍老娘哪里舍得吃这么金贵的东西,赶紧从嘴里掏出来,要喂给宋大丫。
宋大丫哪里敢要。
“婆婆,给你的,你吃!”
推来推去,糖化了。
伍老娘没办法,只能重新放到嘴里,甜到了心里。
宋大丫目标达成,转头又玩起了铜钱。
她上辈子见过的铜钱,不是黑乎乎的就是生了绿锈。现在手里这枚黄润润的,还挺新奇的。
一般的古钱币,上面都会留下皇帝的年号,这枚铜钱上是“隆兴通宝”。
历史上,宋孝宗倒是用“隆兴”当过年号。
只可惜,宋大丫混迹到现在,也没搞明白现在到底在哪朝哪代。
这也不怪她。
毕竟,宋大郎跟梅氏都是升斗小民,每天张罗的都是家里这几张嘴,谁有空在那儿议论国事?
再说他们也不知道啊!
就算知道,又有谁会专门去跟一个三岁小孩说呢?
还好有二狗子。
二狗子不记仇,隔几天就来找宋大丫玩,给她带点外头的消息。
这不,等宋大丫吃完早饭,二狗子就来了。
“大丫,上次你问俺的问题,俺都知道了!”二狗子是来显摆的。
“哦,说来听听呗。”宋大丫十分捧场。
她心知肚明,二狗子回去铁定问了他哥。
这正是她要的结果。
二狗子他哥比二狗子大三岁,作为村子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开蒙的小孩之一,现在正处于“诲人不倦”的阶段。
宋大丫借二狗子的嘴跟二狗子他哥过了几招,发现二狗子他哥有个十分优秀的特点:嘴硬,爱充胖子。
这种优良品质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有问必答,不知道的也绝不嘴软。
——当时不知道,等回头问过夫子就知道了,过两天再把答案送过来就是。
而且,二狗子他哥嘴紧,从不在大人面前提这种事,所以宋大丫至今都没在大人面前露馅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