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李白寻仙访道遇险记 > 李白寻仙访道遇险记最新目录

第二十七章 首游窦团山 救妹陷困境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到窦团山去游览,这是李白好久的愿望。前些年忙于读书,没时间去。这一年多在县衙当了小官,公务忙,一直未能成行。此次,顺着追查女尸的线索去窦团山,李白、吴指南、高亚雷商议,为了不打草惊蛇,决定以旅游观光的游客身份去,就想探一探这个龙潭虎穴。

清晨一大早,他们从城里出发,在老渡口上船,船工把撑船的篙竿在岸上一点。正在这时,一个姑娘急忙忙地赶到河边招手。船工一见,只得把舵一扳。李白一眼看明白,这姑娘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妹妹李月园。

月园上船,跑到李白面前笑:“哥,没想到是我吧?我昨天就来了,找你时,说你下乡去破案,我就住在驿馆里等,没想到你昨晚回来的,谁想到你这么早又走。我跑得好累,总算追上你了。”月园说话就像竹筒倒豆子,连着连着来。听得李白心里笑:我的傻妹妹呢,想你来又怕你来,就怕你来添麻烦。他盯月园:“小捣蛋,爸妈身体好么?”

“你还晓得问呀。”月园的嘴巴一翘:“前次媒婆给你提亲,爸说很不错的,可你一口回绝,爸怄了一两天。这一次又有人来提亲,不过爸妈没同意。但是,爸妈的身体都不太好,特别是爸,成天的忙生意,太劳累,时常半夜三更的咳嗽,我听了心里一阵一阵地发紧。”

李白听到这里心一酸,觉得有一种内疚感。他想,等几天一定回家去,在父亲面前多喊几声爸爸,让他奔波劳累的心有一丝儿子的关爱。

窦团山原名叫团山,是川北出名的旅游胜地。它以奇险、幽静、峻秀誉满古今,不少的文人墨客游览到此,写下了不少的赞美之词。尤其是那直插苍穹的三座石峰,高大雄奇,巍巍壮观,如刀削斧断,令人惊奇叫绝。

高亚雷看到李白惊叹不已,就给他们讲了三峰的来历。

从前,团山孤峰挺拔,就像擎天的大柱,大柱顶上长宽几百丈,古木参天,高得鸟儿飞不上去,猿猴也没法攀登。

鲁班、痘疹娘娘和东岳大帝下凡到人间挑选神仙居所时,他们去了大江南北,走了三山五岳,都没找到理想的神圣之地。有一天腾云驾雾来到巴蜀川北上空,突然看到地上有一股很强的灵气,低头一看,原来是巍巍团山。见这儿地势险峻,环境清幽,涪江河绕山而过,云遮雾绕,恍若蓬莱仙境。他们下地一观,就一个擎天的天柱,顶上虽然宽大,却是整板一块。三个神仙都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各自起了私心就想独占,谁也不相让,互相争论不休。争得最激烈的时候,就互相斗法打了起来,结果谁也没有占到便宜。他们还是不甘心,使起神力再决高下。痘疹娘娘一眼看到山下风雨成灾,许多农田,庄稼被淹,急忙叫停:“我们神仙只顾打仗,你们看,给黎民百姓带来灾害了。如若玉帝知晓,我们谁也吃罪不起。”

鲁班和东岳大帝放眼一看,也是吃惊不小。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呀?东岳大帝出了一个主意说:“不如这样,把这平台分为三块,我们各据一块,中间深谷隔开,互不干扰好。”鲁班和痘疹娘娘只好赞成。但要如何分开,由谁来出神力?三仙就在挑选谁出来动手。

东岳大帝摆手说:“我的法力虽说能够降龙伏虎,也能除魔收妖,但无破石开山的本事。痘疹娘娘自感法力较弱,又没开石的利刃,也就不敢接招。鲁班气得大叫一声:“你们不分,我来分!”呼的一声从腰间拔出神斧,往上一举,只见火光一闪,一神斧劈下去地动山摇,接着举起神斧又是一声巨响。顷刻之间,平台被劈为三座山峰,成鼎足之势。借着一时性起,鲁班举起神斧把团山四周十几里的岩坎劈了几斧,就想把团山修整得像城堡一样美妙。

东岳大帝一个跟斗跳到山下回头一望,点头就喝彩:“好呵,这几斧砍得雄狮向天吼!”

按先前的商议,东岳大帝位尊,占了一半,鲁班和痘疹娘娘占了另一半。从此之后,三位大仙一心一意修炼,为四方百姓造福。

听完高亚雷讲的这个传说,李白“哦”了一声,这才晓得团山就是这样出了名的。

去窦团山的路只有一条,全是青石板铺成的。李白一行四人穿行在曲径崎岖的山间树荫下。山路抵达窦团山的半中腰,迎面被一长排几十丈高的石壁阻挡,山路只得在此转一个急弯向东去。李白惊讶地向上望,几十丈高的岩壁,除了偶尔一、两株松柏倒挂金钩似的很醒目外,其余全是光滑滑的悬岩,连只小鸟也歇不住。李白问高亚雷:“照你讲的传说故事,这四周方园几十里都是光滑滑的悬崖,都是鲁班大师的神斧剁了的?”

“这,不好说,这毕竟是传说。”高亚雷思索一阵又说:“不过也怪呀,要是鲁班大师的神斧不剁,这团山的四面八方都可以上山。我在想,不管鲁班大师的神斧剁不剁,凭此一点,你就晓得窦团山有多么的神秘!”

越过去窦团山的必经之路“绝命关”,攀上飞仙崖,眼界忽地开阔。向下一望,似乎登上了云霄,天地之间景象万千。向前看,只见云岩寺以三座险峰为依托,东傍悬崖绝壁,西临群峰密林,显得殿堂高大,古朴而庄严。突出的飞仙岩凌空欲飞,气势磅礴惊险,令人感叹。

说到飞仙岩,李白问:“团山为啥又叫窦团山?”高亚雷笑了笑说:“这要从飞仙岩说起,……”

这飞仙岩的传说并不遥远,相传大唐太宗皇帝的时候,团山下有户人家姓窦,有个儿子名叫窦子明。他从小熟读《四书》、《五经》,悟性聪慧,他时常在读书的空闲,骑着牛儿爬上团山观山望景。站在山峰上,看波澜壮阔的云海;观奔腾不息的涪江之水潮起潮落;望星罗棋布的田园风光;瞧群山起伏的峡谷山川;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应这天地悠悠的灵气。他读书很有作为,文章写得顺畅流利。学成之后,恰逢武则天登上皇位,下诏开科考试。窦子明上京应试,果然金榜高中,他以为定会受到朝廷重用,终于有报效国家的机会。谁料到,事情并不如他所愿,只因朝中有武氏奸臣作梗,最终只是当了一个没品位的县衙主簿的小官。后因他生性耿直,不善同流合污搞阿谀奉承,没多久,得罪县衙的人遭到排斥。他看清了官场的腐败,渐渐地淡薄了名利地位,觉得自己当这有职无权的小官可悲,实在难以与污泥混杂,不如回山野清静自修。想到幼时在团山放牛看到的清静,似乎与团山有剪不断的缘份,他就决定弃官归隐团山静心修炼。

窦子明辞

本章 共3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