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李白寻仙访道遇险记 > 李白寻仙访道遇险记最新目录

第三十七章 灯笼照夜读 观雾探神秘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地方,找了一处光线充足且又宽敞之地盘腿坐下,拿出书时而默默读,时而高声朗读。不知不觉忘记了时间,读得夜幕降临。想走,读书兴致正浓,想留,却又看不见书上的字。他想了想,就闭起眼睛背诵今天学过的内容,竟然是背得滔滔不绝,而且没有任何的差错。

背诵完毕,他眼一睁,洞里却是一片亮堂。李白抬头一望,只见洞的对面有两盏明亮的灯笼,灯光直接照射到手中的书上。李白心里很高兴,以为是对岸一座庙宇挂出的两盏灯笼。他就借着这灯光,一直读到东方发白。第二天一早,李白走到洞口练剑时,向对岸一望,这才看清对岸山崖上有一个洞,他猜想可能来这洞里烧香的善男信女晚上点的灯光吧。

这附近的百姓有人认识李白,被李白的这种专心一意的读书精神所感动,就纷纷传扬开,说是李白刻苦的读书精神感动了燃灯仙姑,每晚都是挂出灯笼让李白读书。

整整读了好几天,李白将《长短经》前三卷读完。当他划船出洞到达先前上船的地方时,看见白鹤正笑吟吟地等着他:“李白师弟,我没打扰你吧?每晚都有人给你点灯,听百姓传说好神奇哟,说是一个仙姑给你挂出的两盏灯笼,是吗?”

“仙姑?”李白似乎有点明白,他把白鹤一指:“我晓得,原来是你捣的鬼,做的好事呵!”

白鹤摆了摆头,“你明白不?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不等她说完,李白一口接着说:“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李白走在头里,白鹤紧跟其后,两人一边走一边闲聊,走起路来也就轻松愉快。

走着走着,白鹤发现走的路不对头,急忙叫住李白说:“李白师弟,你往哪儿去?不回匡山呀!”

朝前一望,李白把周围的山形看了看,这才发现来到了观雾山下,他就笑着说:“咋个搞的,只顾说话,却把路走到这儿了?那就顺其自然,去观雾山一游。麻烦你回匡山去给师父说一声,免得让他担心。”

“不行!”白鹤把身一扭,一口回绝:“说得好安逸,你去游山玩水却叫我为你跑腿!”她见李白无言以对,就又说:“除非这样,我跟你游览半天,下午再回匡山不迟。”

见白鹤执意要去,李白也没奈何,只得默不作声地又往前走。

一路向观雾山去,白鹤有说有笑,竟然当起了李白的向导。她说,我去过观雾山的,对那儿太熟悉了。因而,她给李白介绍的观雾山风光有峨眉山一样的美,说得神神秘秘的,听得李白既好奇又迷糊。

白鹤瞪他一眼说:“你不信呀?听我说出根据来,你不得不信的。”

观雾山地处涪江的西岸,隔江与东岸的窦团山遥遥相望。当地百姓有句口头禅:团山不算高,打起观雾山的半中腰,可见观雾山有多么的雄奇险峻。说到观雾山的神奇,白鹤说得更是有根有据。一是观雾山灵气,能观天文气象。当地百姓早上起来只须看一眼观雾山顶是否云遮雾绕“戴帽子”,就可预知下不下雨,而且十分准确,故有“雾山灵雨”一说;二是山形地貌很像峨眉山。观雾山有普贤顶,峨眉山有金顶,两山都有一个顶,这决不是山名上的巧合。去过峨眉山金顶的人定会明白,峨眉山的金顶与观雾山的普贤顶有着一样的地貌,很是相似、相像;三是当初普贤菩萨自西方东来,选择的灵山圣地就是观雾山的顶峰上,认定这儿有灵气是风水宝地。欲立道场时,因山高风烈,故募建铁瓦殿,造成凌空而去峨眉山的,现在还留有“云中振衣”四字,所以至今还留传着:先有观雾,后有峨眉的说法。这就足以证明:观雾山比峨眉山的资格还老。现在峨眉山扬名四海,观雾山自然也是名声在外了。

“李白,这观雾山神秘吧?”白鹤瞟眼问李白。

“神秘,我实地一游岂不更美。”李白感叹着,脚下的步子就加快,就想看这美景的风光。

从山下仰望观雾山很难看清它的真面目,有时云开雾散,放眼一望,只见山高入云,山就在最高的天空顶上,给人一种高不可攀的气势。这儿气候多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便是云遮雾绕难见美容再现。

通往半山的极乐堂是曲径的青石板路,去旅游的游客和拜菩萨的香客不少,李白和白鹤慢悠悠地往上走,一路都能见到三三两两的游人。由于山高路陡,一鼓作气是爬不上去的,只得走一走歇一歇。

走到山的半中腰转过一个山嘴向前一望,李白忽然觉得眼前一亮,对面山坡上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古老寺庙,这就是名扬天下的观雾山极乐堂。这极乐堂名称极乐,的确是名符其实的给人欢乐。首先是一过山嘴,一座全新的庙宇突然地展现在你的面前,是让你惊喜;接着而来是楼堂殿阁重重迭迭的成品字梯形排列,有一种古扑的立体感,就像一幅优美的图画,美丽、庄严而神圣,使你有种耳目一新的极乐感。

当李白、白鹤等众多游客走进弥勒大殿,面对袒胸露腹的弥勒佛,见他乐哈哈地笑容满面,再有不开心的烦恼和忧愁也会被惹笑的。此时,李白觉得这世间再也没有了烦恼和忧愁。白鹤向弥勒佛跪拜作揖之后,脸上却没有了笑容,她说:“这人世间有喜有悲,有贫有富,有苦有甜,总有人笑不出口。我看呀,这弥勒佛的笑有一半是笑世间的可笑之人和可笑之事。或许你我做的一些事,不被别人理解,也让弥勒佛见笑了。”

李白并不十分赞同:“你看,弥勒佛是发自内心的笑,笑得好开心。要不,咋会笑得这么的自然、这么的顺心。人世间应该是多一些欢乐和笑容,少一些烦恼和忧愁。”

他们沿石台阶而上,游了天王殿,随后登了几百个台阶去了万佛楼。楼上依次排列的神坛上供奉着一万尊佛像,又叫观雾山的罗汉堂。这些佛像或站或坐,或怒或笑,有的面目慈善,有的却很凶恶。他们姿态各异,神情不一,表现得各有个性,无一雷同,个个栩栩如生。据庙里和尚介绍,这些雕塑是秦汉以来各朝各代能工巧匠花了七、八百年的时光精心完成的。工匠们总想自己雕塑的佛像超过前人,也就大显身手,一代比一代雕得精,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艺术杰作。

依次观赏,李白觉得是大开眼界,感觉到祖先留下的是了不起的魁宝。看得高兴,真有点留连忘返了。一个和尚见他们总在罗汉前留恋,便向他们作揖说:“施主,不妨以你的年龄数罗汉,看你会遇上哪一位神

本章 共5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