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不出道高一丈的法力。所以后来人来此观山望景,只觉得这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好象随时都在变幻,很难辨清它云里雾里的奇观。
李白与白鹤一边走,一边观山望景,经沙坪沟瀑布走妖精洞到达瓦窑坪,再上行两公里,便有一座石砌的古庙,这就是远近闻名的老君寺。他二人信步走进庙中,一眼可以看到老君庙、玉皇殿、三清殿等八层楼阁殿堂,显得气势宏伟,古朴而幽静。旁边还有一个老君洞,传说太上老君在此洞中修炼二十年,终于得道成仙的。李白到老君寺内外观望,此庙三面绝壁悬崖,有一种自然天生的特色。登临其上,远观巍巍群山,近看诸峰峻岭,山川峡谷的美景令他陶醉了。
当夜,李白、白鹤住宿老君寺。初更时候便与庙里的吴道士登上钟鼓楼赏月。明静的夜晚,微风凉爽,一轮弯月当空,繁星满天。钟鼓楼高耸夜空,星月好似伸手可摘。此时,莹火虫在半空里飞来飞去。吴道士情不自禁地背诵起《上楼诗》、《萤火虫》。白鹤听他背吟完毕,高兴地拍手问:“你背诵这两首诗,知道是谁写的吗?”
吴道士随口答道:“这还用问呀?这是大诗人李白的诗呀!”
白鹤笑得打哈哈:“你认识他么?李白就在你面前呢!”
这一说,令吴道士惊喜万分,他上下打量李白几眼,拱手言道:“想不到李白来到我寺,难怪前几天的阴云一扫不见,连这夜空也明亮了,太使我兴奋了。”吴道士不断地向李白请教,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第二天一早,吴道士就来敲李白的住室门,门却“吱呀”一声开了,屋内却没人。当他来到寺庙后院时,看到李白已是早起在练剑。他就站一旁静静的观赏,为李白的精湛剑术赞叹不已。不一会儿,白鹤起床也来这儿。吴道士引他二人登上钟鼓楼给指点进山的路。谁知刚才还是朝霞满天,谁知一眨眼就变了脸。吴道士叹息一声说:“这老君山的天气就是这样子,只好等一会儿指路了!”
坐下不久,天空中的雾气越来越大,雾是铺天盖地而来,笼罩了群山峻岭,淹没了山川河谷,天地都在一片灰蒙蒙的雾气中。看这突然变幻了的天气,白鹤担心看不到美景。李白却有耐心,“你莫急吗,天变一时难以预测。”
此时,吴道士也有一些担心:“天气不好,不说看美景,走路也分不出个东南西北。”
不一会儿,阳光在雾气中冒出来很快就被浓雾淹没。等不久,太阳像是很顽强,它一次又一次地从浓雾中冲出来,浓雾就像被太阳打败了似的四散奔逃。没多久,太阳放出了耀眼的光芒,霞光四射,天边的白云变得一片火红,映照老君山红如火焰,远山近水又显现出了秀丽的景色。
离开老君寺,他们穿过茂密的山林,李白与白鹤行了一个时辰的路就到达了千人洞。进入千人洞,果然是名不虚传,的确能容纳上千人。从千人洞外攀绝壁过山崖,向下行半个时辰,又一个洞府横在了眼前,这就是牛角洞。
走进洞中,见到好几个老道士静心静气地发功运气,正在聚精会神地炼丹。一边是一个炼丹的八卦炉,炉中燃着微微细火。
李白忍不住就向一位老道士打听这炼丹的奥妙。老道士闭口不语,只顾自己静心打坐,好像旁若无人似的。站一旁的一个中年道士打手势,叫他不要说话。白鹤手一拱说:“同道师兄,师妹向你请教了。”中年道士喊她至一旁说:“你可知道,这炼丹讲究的心神合一,决不可有丝毫分心,也不是一日之功能成。据贫道所知,目前还在炼的过程中,更应全神贯注。”
白鹤白了李白一眼:“你呀,听明白么?不知师父在何处炼丹呢,我们快去找。”
到了牛角洞外的山梁上时,李白见有几个泥塑似的道士,就笑着一指,“那是人还是塑的道士像?”白鹤一笑:“这你少见多怪呢,这是我们道家炼功的一种方式,你哓得不,这叫日炼晨光灵气神,夜吸雾雨万物精。以此日月精华炼出的丹才是上品之丹。”
李白注目观望,见几个道士打坐在树林之中,既像闭目养神又像打瞌睡,他就笑:我一定求请师父传一传这个道行。
到了明月洞外,李白探头一望,不由得好惊叹:“啊哟,洞在悬崖绝壁上,无路可去吗,可惜无法进去一睹风采。”
中年道士摇头拱手说:“这明月洞无路可走,只有我老君山道观主持能飞跃而去外,另外,只有匡山的东岩子师父可以腾身而上。据贫道所知,平常之人没有卓绝功夫是去不了的。”
李白明白,师父也许就在明月洞中炼丹。他一时心血来潮,就想显一显身手试两下。先是攀着石壁往上爬,可他没爬几步,感觉功力不足,只得败下阵来。然后他又试着运功发力往上飞跃一腾,虽是腾起了近两丈高,但离洞口还差得远,使得他不得不无功而返。
接连两次都失败,李白坐下来望了望高不可攀的明月洞,心里感到功夫还得练,便叹了一口气说:“我们又往前走,最后来这儿守着,师父总会出洞口露面的,到时再向师父讨教腾空飞上明月洞的绝招。”
李白和白鹤跟随中年道士沿小道向前走,时不时的还碰到一对对的熊猫走过。在箭竹林中一步一步地靠近了官封梁,抬头一望,见这官封梁是一块三百平方米的平地。站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昌隆的平原大坝,能看到江油壮丽的山川风光。官封梁下就是相对高差达一千米的亮白岩。据中年道士介绍,这亮白岩是老君山最为险要的。李白他们三人胆战心惊地从官封梁小路平缓下行一百多米,就来到了悬崖边上。要不是有灌木丛挡住了视线,也许他们的两条腿肚子早就吓得“筛糠”。
中年道士熟悉路径,他就前面带路,引领他二人走悬崖上的栈道往下行。由于悬崖吊坎,人走在上面摇摆晃动,使人头晕目眩地胆战心惊。中年道士便叫他们身系绳索,抓紧崖壁,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经过近半个时辰的缓慢下行,六十多米长的亮白岩才被他们甩在身后。
中年道士引他们往前行,说是还有更吸引人的高官洞。李白听了精神为之一振,此时的兴致是越来越高。据中年道士介绍,这高官洞不仅险要,而且神秘绝妙。从山顶小道一路下行,踩在松软肥厚的腐质士上,尤如站在弹棉花的蹦床上左右椅,手脚稍有闪失就会滑倒。来到悬崖边看一眼山下,顿觉头晕目眩。只见白云在脚下飘浮,深不见底,令人胆战心惊。如
本章 共4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