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李白寻仙访道遇险记 > 李白寻仙访道遇险记最新目录

第四十五章 游览涪六峡 夜宿茅草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公元721年,李白二十岁,已是他风华正茂的年华。在匡山读书习剑已是很有造诣。有时,李白一边吟诗一边舞剑,诗随剑舞,剑跟诗出,不知不觉地诗就融入剑道之中,竟有变化无穷的招数套路。喜好钻研的李白又不断地推陈出新,及时地修正和完善,终于自创出一套武功,挥出的剑招气势如虹,杀出的功夫招式出神入化。

师父满意称赞,他也踌躇满志信心十足。时时准备着就在跃跃欲试投身社会。他与师父闲聊时,得知要有出息,必先走出这秦塞难通的蜀道,也才能去京城和中原大地一展鸿图之志。他也得知,要出秦塞巴蜀,只有三条路可选择。一是经渝州出长江三峡,可到中原,路虽可行,但路途绕了一大圈就很遥远。二是走当年诸葛亮伐中原出剑阁经汉中走栈道出子午谷到中原。他知诸葛亮六伐中原而未出,情知路道艰险恐也难走。三是沿着当年邓艾破蜀走摩天岭偷渡阴平,破江油、出涪江六峡的道路走。觉得走江油这条路是从足下起步,以为是一条快捷方式。于是,他就选了一个晴好的日子,就向涪江六峡进发。

从匡山起步,他只给师父悄悄地说了一声:“我去游览涪江六峡”。生怕白鹤跟来,他就悄秘秘地下了山。

路经窦团山背后的柳林子,他向前一望,前面不远就是崇山峻岭之中长长的大峡谷。涪江浩浩荡荡地奔腾而来,凶涌澎拜的波涛掀起两岸的巨浪卷起几丈高,涛声如雷,声震十里。李白明白,这是进入了涪江六峡的下游。

站在山岩边,东可望见巍峨的窦团山。从这个角度望窦团山,窦团山不再是雄狮昂首向天吼的雄姿,而是睡罗汉旁边的一个美丽的少女。西可望见观雾山东面的全景,山峰上的普贤顶,此时看得更清晰。它雾悬悬地显现在半空中,几百丈的悬崖绝壁白茫茫的,被两边的灰白岩坎衬托着,连起来一观,就象一只从岩壁上展翅飞扑而来的白老鹰。它的对面山上,有一座高高矗立的独立山峰,就像人们时常谈论和赞美的三峡神女峰。不过这儿的人称它是大神山。从外形看,它的山形并不苗条,而是胖大个子。说它是大神模样,一点也不过分。的确,它就像一个守护神,时时刻刻站在那儿护卫着普贤顶。

上行经过百石铺就到了大桑园,首先进入李白视野的是一个直桶似的山峰。远看,是一幅画。近看,是砖砌、石磊的大园柱。山上、山腰稀稀拉拉地点缀着绿枝绿叶的荆棘。走拢再一细看,这山峰后面又高低错落地连着几个类似的山峰,形成了一道独特的自然风景,就像一匹昂头狂奔的骏马。山背上就像一个马鞍,一问当地乡民,才知这叫“马马梁”。李白不由得好感慨:大自然的手笔如此的灵巧,打扮这风景是如此的娇美。

李白沿着崎岖的小道又往前行,老远就看到涪江东岸有两座与众不同的山岩,美得吸引人的目光。两座山是石山,不知何种神力,整座山象切豆腐似的光滑齐整。两座山峰斜依斜靠着。李白询问当地人,才知一个叫亮闯岩,一个叫腰玄岩。观看两座山上都有引人注目的奇观,其中亮闯岩石壁上呈现出大自然刻写的一个大大“k”字,高宽四、五丈。亮闯岩的半岩上还显现出黄土色的“道童坐山腰”。

到了腰玄岩不远的地方,从岩顶往下左右一观,立即就使李白惊讶起来:看到有戴头盔、穿铠甲的将军和士兵,上上下下站得密密层层的,似乎全都严阵以待地把守着通往江油关的险要咽喉。

李白向路边放牛的一个老头儿打听:“这山岩上,咋有将军、士兵样的雕刻壁画?”

老头儿笑了笑,就给李白讲起了这个地方的传说。

早在几百年前,蜀汉丞相诸葛亮能知天文地理,也能预知未来。他算定,后来有人灭蜀,要经过涪江六峡去破涪城。为了百姓能在敌军到来之前安全撤退,就在此地布下了一个迷魂阵,暂时给以阻挡。且说很多年以后,果然是邓艾率领大军前来灭蜀。他翻越摩天岭,偷渡阴平,破了江油关之后,带领不足两千人的兵马出涪江六峡,准备直取涪城。谁料到刚到这儿时,只听奔腾的涪江猛烈的一掀波涛,声震如雷吼,突起狂风,飞沙走石。邓艾惊吓得一勒缰绳,朝四下一望,只见风卷云雾铺天盖地而来。就在这时,他猛然发现腰玄岩上有大将军和士兵密密麻麻地站了一山,似乎全都动了起来。又听四面狂风刮得“呜呜”的狂叫,以为是千军万马的喊杀之声。他就吓得急忙下令后撤。这些魏国的士兵慌乱得溃不成军,拥挤得人踩人、马踏人,死伤无数。冲来杀去的就是找不到出路,眼看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急得邓艾就在仰天长叹:“天亡我也!”

这时,走来了一个道士,他在指头上掐了掐,算定邓艾还不该死。他就顺天意走出去给邓艾指了一条杀出去的路。这条路也是当年诸葛亮为邓艾留下的唯一的一条生路,所以,邓艾这才跑脱了的。

过了腰玄岩之后,李白向前一望,前面山峰连山峰,云雾绕山,渺渺茫茫看不清远山近景,涪江似乎不见了踪影。又走了一段路,这才看见涪江是在两岸山峰相篷的夹缝中奔腾。他越是往前走,渐渐地看不见路,陡峭得难以行走。走着走着甚至就断路。李白顿时感到进退两难:我是向前还是往回走?我是爬着这悬崖上去?还是下到河边淌水过去?要是爬岩攀壁爬上去,上面一、两丈高,上没抓手,下没踩脚的夹缝,显然是上不去的。往岩下河边一望,河流喘急,拍打岸边的波浪拥起丈多高,淌水过去也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就只有往转走,但又于心不忍。正在他左右为难的时候,突然看到岩石下面有一个黑洞。李白往里探了探,有半人高。他就拔出宝剑把蜘蛛网拨了拨,又把乱草砍开,然后捡起一节破竹子踏了踏点燃一个火把,低头弯腰就走进了黑洞。

在洞里摸索着走了好一阵,这才看到有一丝亮光。可他走拢一看,又是一个丈多高的岩壁挡道。好在有踏脚的缝隙,他就抓住蔓滕,一步一步地爬了上去。上去一看,不说没一个茅草路,就连野兽出没的痕迹都没有。到这时,他才明白:这涪江大峡谷是这么的难走,真应了师父下的结论:要走蜀道出去,必定是万分艰难!他就不明白,当年邓艾灭蜀是如何从这儿通过的?

看到前面的山峰更高,两岸岩壁更险,探头一望,根本是无路可走。看到这种情形,李白就有往回走的想法。但是,他就偏不信邪,既然你邓艾破蜀走的是这条道,难道我就走不过?他明白,要实现雄心抱

本章 共3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