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关于李儒才的死,郑天水也做了供述,是他按王寿庭的授意,让弟弟郑海洋撞死李儒才的,以达到迎娶李梦遥的目的。
柴五都很快也归案了,在证据面前,他供述了诈骗银行贷款两亿多的事实。
郑海洋被兴业县公安局抓获。
李大志作为郑天水一案的同案犯,被刑侦支队上网追捕。
毕小舟实习期满了,马上就要返校了。王嘉真到车站送他,两个人在站台上紧紧地拥抱,毕小舟在王嘉真耳边小声说,亲爱的,我会尽快回来的,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等着我回来!王嘉真流着眼泪连连点头,口中喃喃地说,我知道,我知道!你放心去吧!
毕小舟恋恋不舍地登上了火车。
华山步履匆匆地往家走,尽管他很疲劳,可是他不是急着回去休息,现在案子终于结束了,他要和陆曼玲谈一谈。他要对她说,这么多年了,是他没有照顾好她,没有照顾好这个家,让她受了很多的委屈,请求她的原谅!过去的一切都过去了,不管过去发生了什么,都让它永远的过去吧!让咱们重新开始,他要好好的补偿自己所欠下她的感情债!
到家后他没有见到陆曼玲,可是屋里似乎有了一些变化,她的一些东西不见了!
他急忙四处寻找,在卧室的床上,他看到了她留下的一封信。
老公,让我再最后叫你一声老公!
我走了,永远都不会回来了!因为我没有脸面再见你,我对不起你,因为我背叛了我们的婚姻,也背叛了你!
过去我们是多少恩爱,可是我没有守住这个爱,我把你给我的爱弄丢了,再也无法找回来了!
我不是一个好女人,这是我的宿命。
如果有下辈子我一定清清白白地做你一世的妻子,和你长相厮守,直到白头!
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也许我已经不在人世了,也许我还在某个山村小镇苟延残喘,不管是哪种情况,最终结果是一样的,那就是我的心已经死了,我永远都不会回来了!
你是个好人,会有一个爱你的女人在等你!记住,天天多抽时间陪陪她,不要总是让她一个在家,女人都是害怕孤独的!
陆曼玲
面对陆曼玲留下的这封信,让华山感到心力交瘁,欲哭无泪。
此刻他突然什么也不想计较了,心中只有对陆曼玲无尽的担心和牵挂,真怕她会出什么事,只想能尽快地把她找回来。可是又该上哪儿去找她啊?
从陆曼玲留下的这封信看,她已经离家出走四天了,这四天时间足以让她走出千里万里,天涯海角!
她究竟能到什么地方去呢?
就在华山苦苦思索的时候,突然,他的手机响了,他急忙拿起来一看,是张润丰打来的。他这才想起张润丰已经几次打电话找他,说有急事让他一回来就立即去见他。
华山说,我马上到公司去找您。
张润丰急着见华山,的确有一件急事。
就在几天前,那个一直以来只是存在于想向中的华钦的“后人”,突然现了真身,一个六岁的男孩被母亲领着找上门来,说这孩子是华钦的儿子。
她说当年自己生下来这个孩子后,一直无法确定这孩子的父亲是谁,只到现在这个孩子脸上挂了相,露出了乃父的神韵,她才确定孩子是前男友华钦的儿子。对她这段匪夷所思的自述,律师曾经进行了调查,此女子确实与华钦有过一段亲密关系。
该女子说,听说华老爷子临死时留下遗嘱,有巨额财产留给华钦的后人,我们母子今天就是来继承这笔遗产来了。
就是为了这件事,张润丰急于要见华山。
张润丰说,看来这个女子来者不善,你叔父去世已经六年了,她才突然现身,而且似乎对遗嘱的事知晓甚细,看来背后必有知情人指点。
华山说,她们来继承遗产无可厚非,关键是如何才能认定孩子确是叔父的后代?
张润丰说,关于如何确认这孩子是否系华钦传人,你叔父华天骄当年已经先知先觉,他死前就留下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钥匙,他在一个国家级权威法律机构保留下了自己和儿子的DNA标本,并在权属上注明只有凭他的遗嘱公证书才能使用此标本。
此事张润丰说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也就是说如果他不说,别人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件事。说到这里张润丰突然把话题打住了,转而说起了自己的宝贝女儿张天蝉的事。
以华山的聪明他当即领悟了丰叔的意思:只要自己应下了他女儿的事,不但他可以抱得美人归,成为他张润丰的乘龙快婿,而且这件事他可以不提,让那个孩子的身世永远都是一个谜,这样他便最终无法获得遗产的继承权,那六千三百万就只能是他华山的。
华山低头沉思了片刻,抬起头说,丰叔,我考虑好了,既然叔父生前留有DNA标本,那就让它发挥作用吧。如果这个孩子真是叔父的传人,那么这笔遗产就应该按照叔父的遗愿,由这个孩子继承,我不能让逝者心寒,也不能让我自己的灵魂永远都不得安宁!
华山说这话时语气平和,但是他的诚实和对金钱的漠视,却深深地打动和震撼了张润丰,让他看到了什么是超然物外的人生观,金钱在这样的人眼中不是万能的!他们处理起足以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巨额财产的那份冷静、那份从容淡定,让人感到灵魂受到强烈震撼,令所有为钱财所累的人汗颜!
十几天后,DNA检测结果出来了,这个孩子与华家没有血缘关系。
尾声
到此我的故事就讲完了。
这个听起来让人心情比较沉重和伤感的故事本不该结束,至少对华山和陆曼玲二人的未来应该有个交待,可是那位领导给我就讲的就是这些。
我曾有一闪念,想给这个故事杜撰一个圆满的结局,可是想来想去,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一想法。
我想既然前面都是真实的,那就保持它整体上的真实性吧。
直到我的写作进入尾声时,我才发觉在这个故事中,有一个人的经历特别像给我讲故事的这位公安局的领导,而且自从有了这个想法后,越看越像是他。
于是有一天,在我把完成的小说稿拿给他看,征求他意见的时候,我问他,我觉得这个故事中的一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