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西太平洋战争 > 西太平洋战争最新目录

第八节海中蛟龙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特战处处长施海龙,在正式接到准备攻击美军关岛至夏威夷海底通讯电缆任务后,立即从陆战旅三栖侦察大队抽调了五名队员,担任第二艘深海潜艇船员,并开始投入训练。在第二艘潜艇到位后,两艘深海潜艇开始了出海实战训练。通过一年多的实地搜寻及操作,他们在关岛与夏威夷的连线上搜寻到了两条海底通讯电缆,并进行了方位坐标标定。

九月二十五日广州黄埔港集装箱码头一艘三万吨级的中国海洋航运公司的集装箱货轮,满载发往墨西哥的货物起锚出港驶向大洋对岸的墨西哥城。在这艘船上的两个二十吨集装箱中,各装了一艘中国海军的深海潜艇。施海龙大校处长带领五名艇员化装成集装箱货轮的水手随船出海。货轮出了珠江口后,我南海舰队的两艘元级常规柴电潜艇立即跟在货轮左右的海下,一路潜行。货轮巨大的噪音淹没了潜艇的声音,使潜艇可以隐踪出航,同时也为货轮护航。元级潜艇的主要任务是护送并接应施海龙一行。

十月二日集装箱货轮到达预定海域,货轮上的吊车将装有深海潜艇的集装箱吊起并放入海中,经过改装后的集装箱入水后,海水从入水口进入箱内,灌满水的集装箱,内外水压达到平衡,箱底挂钩被解开,箱底自动脱落。潜艇在重力作用下垂直向海底下沉。离开集装箱施海龙命令深海潜艇的驾驶员启动电力驱动装置。潜艇开始自主航行。

深海潜艇是以深海作业为目的的专业性潜艇,在数千米乃至上万米的水中,潜艇将承受每平方厘米表面数百公斤至上千公斤的压强。潜艇除了制造工艺难度大,还要尽可能地减少体积。因此,它所携带的能源数量是受到严格限制。本次特种作战任务,隐秘性要求极强,潜艇不能在目标地就近放入海中,只能在较远的距离放入水中。远距离潜行所需的电能深海潜艇靠自身携带的蓄电池解决,则下潜后在深海目标地的长时待机及完成任务后上浮所需要的电能就严重不足。这就是为什么要两艘元级潜艇随行的目的。在深海潜艇入海后,它先自主潜行到元级潜艇后面,元级潜艇用缆绳将它拖拉到目标地旁,再解开缆绳。深海潜艇此时才使用自己携带的非常有限的电能下潜到目标点作业。为了实现这个构想,施海龙带领这个团队已经在海平面下训练了很长时间。大部分成员已经前后有三年时间,后一批加入的也有一年多时间。

深海潜艇在海平面下八十米处缓缓地靠近元级潜艇。两艇前后相距二十米,保持每小时五公里速度潜行。元级的鱼类发射管中放出潜水员,潜水员依靠自己的头灯照明,在元级的尾后一个特殊装置上解下挂钩,拉着缆绳游到深海潜艇头上部,将挂钩卡进一个拉环中,随后游回元级潜艇。元级潜艇开始拉着深海潜艇慢慢地下潜,最后在水面三百米停止下潜,缓慢地向目标区潜行。这个潜行速度虽然缓慢,但深海潜艇可以被平稳地拉行,不必因快速拉行产生的不稳定,而使用动力调整姿态。经过一整天漫长的拉行,来到了标定地点附近。潜艇开始缓慢上浮,上浮至水面下八十米,潜水员出元级艇,解开挂钩。深海潜艇才开始用自己携带的电力,控制潜艇下潜。

一千米,二千米,三千米,四千米,五千米。施海龙发出悬停命令。开下视灯,校对潜艇坐标,在灯光下,电视摄像头将潜艇下方的环境信号送入艇内电脑,电脑自动处理后的艇下方实景出现在显示屏上。屏幕上看不见海床。校对坐标后,输入目标点坐标参数,屏幕上显示,目标在左前方三百米下的海床。施海龙亲自操作潜艇慢慢地向左前方潜行。十分钟以后,电脑显示屏上,潜艇坐标与目标坐标重合。潜艇也停止了前进,继续缓慢下沉。显示屏上可以看见海床了。高度表显示十米高差。施海龙将下潜速度再次减慢,下潜速度被他精确地控制在1米/分。(在五千多米的深海,稍有不慎都有可能给自己造成灭顶之灾。)显示屏上海底在变得越来越清楚。终于可以看见那条美军通讯电缆模糊的影子了,可以完全看清了,就在艇身的正下方。施海龙按下了艇身支撑杆的释放钮。四条支撑杆从艇身前后的两侧,以三十度外角慢慢伸出。施海龙再一次减缓下潜速度,一点轻微的振动,支撑杆接触到海床,潜艇平稳着床。

艇上三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经过几分钟的调节,施海龙命令到,开启机械剪。机械剪操作员将自己面前的一个球形手柄握住,大拇指按下手柄左面的双向开关,将向下的箭头按住,机械剪徐徐从腹下伸出。它一寸一寸地接近那条通讯电缆,终于机械剪的虎口在咬住通讯电缆时停住不动了。一串长波无线电信号从深海潜艇上发射出去,它告诉欧阳部长,“货已到手。”数分钟后,它又收到一串长波无线电讯号,“等待货物结交通知。”

施海龙在收到待命指示后,将潜艇的电源关闭了,仅保留长波电台处于待机接受状态。潜艇内,除了一个绿色灯珠发出微弱的光线,四周一片黑暗。这是让人难以忍受的黑暗,除了人的呼吸音,周围寂静得没有一点,那怕是世间最微小的声音。黑暗中的寂静,寂静中的黑暗能摧毁任何正常人的神经。而且在这个狭小的潜艇里还要加上死亡的威胁,艇身任何一处,那怕只有针尖般大小的地方,不能承受住每平方厘米五百公斤的水压,顷刻之间就会出现艇毁人亡的悲剧。而两艇中的人却必须要在这死亡威胁中,长时忍耐大洋深处的黑暗和寂静。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