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一九七三年一月四号,上午八点左右,两辆吉普车驶离县公安局大门,沿着县城狭窄不平的东西道路朝东进发,前往“12。27”纵火案的发生地——王营公社文俊大队杨柳村的梨花坞。
第一辆汽车里面坐着五个人,驾驶员是李子荣,王萍坐在副驾驶的位子上,车后座上是李云帆陈皓和卞一鸣。第二辆汽车上坐着李卫国、刘建亮、张谋和聂振华。同志们穿的全是便服。
王营公社是山城县最东边的一个行政区,这里地处丘陵,其地形地貌不同于北部山区,北部山区是龙王山山脉,高大而绵长,这里山的海拔最高不会超过200米,其布局和走向没有什么规律,村民的建筑大多依山坳而建,那些村庄的名字也能反映出山形地貌的特点,你听听:刘家洼,柳家口,松树沟……,这里的山坳比较多,梨花坞就坐落在一个山坳里面。
特殊的地形地貌决定了这里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汽车走了了一个多小时,不得不在一个山坳前停了下来,前面已经没有让汽车走的路了。
在李云帆的印象中,这个山坳叫刘家洼,十年了,这里没有什么变化,路还是那条路。刘家洼在梨花坞的东南方向,距离梨花坞有三里地,站在刘家洼的村口就能看见梨花坞坞口那一株高大古老的榕树,树梢上有一个偌大的喜鹊窝,树没有翡翠村村口那棵古榕树大,但鹊巢却非常大。
“李子荣,你带张谋和聂振华到刘家洼去一下,把胡队长请到章国森家来,小心一点,村子里面有狗。”
“旺——旺——旺旺……”
李云帆的话音还没有落地,一条黑白相间的大花狗就开始吊嗓子了。并且贴着篱笆冲了过来,它大概是对停在村口的这两辆吉普车有些意见。
李子荣从篱笆上抽出一根树棍,迎了上去,张谋和聂振华跟在后面,那条大花狗且战且退。
李云帆一行朝梨花坞而来。
“李队长,梨花坞是不是有很多梨树啊?”卞一鸣问。
“十年前,我们到这里来勘察现场、走访群众的时候,我没有看见一棵梨树,过去可能有吧!”
不一会,梨花坞就呈现在同志们的眼前。这时候,从山腰上——大榕树东边的山路上走过来一个人,他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自行车的龙头上挂着一把锯子,后车座上有一个木盒子,很显然,他是一个木匠。他的相貌比较特别,脸上比一般农村人白净,右颧骨上有一块疤痕。大小看不真切,因为他正低头让路。
因为路比较窄,木匠就站在路边让李云帆他们先过,李云帆他们谦让了一回,见木匠没有动弹,就先行一步。等同志们走过去以后,木匠登上自行车朝刘家洼方向骑去,自行车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和大榕树东边那条林中小路相对应的是通向梨花坞的路——在大榕树的西边,在两条路之间的是一条山脊。山脊上遍布荆棘和灌木。
在路的西边是一个矩形的大水塘,至少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卞一鸣从路上捡起一块比较大的石头,朝水塘中央扔去,石头没有发出多大的声响就被大水塘吞到肚子里面去了。
刚走几步,就听到了狗的叫声,声音由远而近,不一会,就看到一只全身灰色的狗从柴堆跟前窜了出来,一眨眼的功夫,柴堆的后面又窜出两条狗来。但它们没有勇往直前,而是背靠柴堆做示威状。
第六家就是章国森的家,处于梨花坞的正中位置,高大的院门里面走出一个老者,嘴里面含着一根四十公分左右长的烟杆,烟杆上面挂着一个小布袋。
“别叫了!你给我呆一边去!”一位老大爷对着三条狗吼了一嗓子。
大灰狗很听话地趴在了柴堆下。另外两条狗悻悻地走开了
“请问老人家,这里是章国森的家吗?”王萍上前一步。
“你们是……”
“大爷,我们是县公安局的。”
“你们找我儿子,他犯了什么事情了?”
“大爷,您不要紧张,我们是为十年前那起纵火案来的。”
“十年前那起案子?时间隔了这么久……”
“我们想和您的儿子章国森谈一谈。这位是我们公安局的李副局长。”王萍道。
“县公安局的李副局长?”
“老大爷,您还能认识我吗?”
老人上下打量了一下李云帆:“你是……”
“我是李云帆啊!十年前,我接手过您家的案子。”
“我想起来了,来,请进。这么长时间了,你们还记挂这个案子啊!。当时,你们不是说火是娃儿自己惹出来的吗?”
堂屋的门被推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个老奶奶,头发已经花白。
“是啊!当时,我们没有找到任何疑点,没法定论,所以就不了了之了,但我们内部还是有保留意见的。老人家,章国森呢?”
“你们先坐一会,我去喊他,国森在柳家口为他老表筹办婚事,老太婆,你给公安局的同志沏茶。我到柳家口去把国森喊回来。”
“老人家,大概要等多长时间?”
“两袋旱烟的工夫。”
“您去,我们先在附近走走,等你们回来。”
李云帆他们和老人一同走出院门。
“老人家,到后山,从哪边可以上去?”
“东边路口有一条路可以上山——就在大榕树下,西头也有一条路,就在成家大院的西边。”老人家先朝南指了指,又朝西指了指。
老人朝南。
李云帆他们向西。
张大婶坐在门口捻线,左手抓着一团棉花,右手拿着一个转陀,所谓转陀,就是一根筷子,下面缀着一个圆形木头,线绕在筷子上面。老人一边捻线,一边目送着李云帆他们从眼前闪过。
在成家的院墙西边,果然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通到后山,路在山脊处开了一个的口子,站在山口,朝北看去,山脚下有一个比较大的水塘,这个水塘应该就是章国林所说的荷花塘,在水塘的东南方向有一大片竹林,在竹林深处一个院落,院墙是用篱笆围起来的。
“李队长,那里有一户人家。”刘建亮道。
“这户人家姓陶,就是材料里面提到的陶篾匠家。”
在荷花塘的北边两里路
本章 共3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