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五千汉兵可是天汉大军,乃是“荆楚勇士奇材剑客”。
活着时斗匈奴单于八万大军,未曾惧怕;
死后冒着灵魂湮灭的死罪从灵域逃脱,未曾惧怕;
回到现世做游魂,和公孙述游魂大军作战,不曾惧怕;
反抗吴汉在成都城滥杀无辜时,不曾惧怕;
不惜和长生界使者庄君平开战时,也未曾惧怕;
即便被张道陵困厄两千年,更未曾惧怕。
如今即便虎落平阳,区区三千孟尝君门客,也敢用鄙夷的眼神相看?
五千汉兵怒不可遏,他们直接冲到玉清宫南府,不由分说,将三千门客揪出来痛殴了一顿。
汉兵们个个野蛮体魄,打文士谋臣的孟尝君门客,自然轻而易举,更何况人数上,他们也占优势。
除了冯谖等几十个素来和汉兵相善的长者,五千门客素来敬重,没敢向他们动手,其余众门客无不负伤挂彩,惨叫之声回荡在玉清宫内外。
等到王松、杜玄苏林闻讯赶到时,五千汉兵早已出完气各回北府,只当没事一般。
杜玄和苏林尴尬无比,两人不住向王松赔罪。
王松脸上自然挂不住,毕竟他是三千门客的主公。
然而,又能奈何?驱逐汉兵,又太过于意气用事,何况此时的王松还因为救女儿之事,对杜玄和五千汉兵感恩戴德。
不过,为给三千门客挽回颜面,王松还是当着杜玄苏林的面宣布,从此之后不再向北府提供财政救济。
此事之后,三千门客每天谏告王松,无论如何要将五千汉兵逐出玉清宫,即便王松有心接济一下杜玄和汉兵,也是不可能了。
但三千门客被殴的痛苦并没有持续几日,对北府汉兵的幸灾乐祸,平衡了他们被殴的痛苦。
自打群殴了三千门客,五千汉兵尝到了比三千门客痛苦数倍的恶果:财政危机,没得吃了。
杜玄是拿不出钱来供养五千个和正常人一样有衣食住行需求的游魂。
苏林也是散尽家财,变卖储备的各种极品装备,也不过为五千汉兵筹备到只够一周吃用的钱财,这么点钱财,也是很快花得精光。
之后,五千汉兵便过上了时常吃糠咽菜、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数日之后,那种饥饿的感觉简直比在戒鬼井中受厄更加难受。
五千汉兵在戒鬼井中作为魂魄存在,虽然也需要补充灵力,但原本看护戒鬼井的使者、道士们会为他们提供补充灵力的食物,即便后来看护者们离开了,还是在螺旋台地设置了一些符语,以保证五千汉兵能够以灵体形态继续生存。
如今脱离戒鬼井,一切解脱,再没有什么保证生存的符语。
而如果以灵体形态进食,那便需要用魂币买取灵体食用的特殊食物,换算下来,比以肉体进食现世食物的价格高多了。
事已至此,杜玄是两手一摊,没辙。
而苏林则开始培训汉兵,试图让他们接悬赏单子,抓游魂赚魂币。
虽然这是一可行的路子,一些汉兵的确凭借过人的武艺做上了游魂猎人,但因为对市场交易习惯、抓捕游魂的规则等不是特别熟悉,往往也事倍功半,每天赚到的魂币和五千汉兵每天的需求相比,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南府三千门客则因为生意经验丰富,人脉资源布满中华,他们全国各地跑,在各大势力、各大家族间做着游魂材料的生意,蒸蒸日上,日进斗金。
南府门客如今是每天吃香喝辣,酒肉之气时常穿越宫越殿,飘荡北府上空,经久不绝。
北府汉兵则是看着眼红、闻着垂涎。
原本在殴打之事发生后,杜玄曾向韩延年提及,想让五千汉兵集体向三千门客道歉。
但当时的韩延年义正言辞,坚决拒绝。
然而,经历数日的饿困之后,汉兵们甚至对“易子相食”都有了一丝理解,更何况这无关痛痒的道歉?
一些原本呼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汉兵,此时也觉得,道个歉为了更好地生存、为了不给玄将军找麻烦,不能算是失节,甚至能算是美德。
于是,五千汉兵主动向杜玄提及,愿意为殴打三千门客表示悔恨,但除非三千门客教会汉兵如何在中华大地上做游魂生意,否则绝不道歉。
作为汴梁城历史名魂,三千门客要的就是面子,既然对方肯给面子,那一切都好说。
何况众门客也感受到,王松没有驱逐汉兵离开的意思,而杜玄这几日对三千门客也是点头哈腰,尊重异常。
于是,玉清宫南府便借着这个台阶和北府重归于好。
此后一段时间,南北府再次合作,三千门客的生意,纷纷让五千汉兵参与。
门客们出谋划策,接单接生意,出人出力的是五千汉兵,但最后分成时,汉兵拿小头,门客拿大头。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是三千门客在分成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五千汉兵也不再介意这种经意不经意的说辞,毕竟怒发冲冠的后果,很是难受。
如今分成时拿小头,五千汉兵得到的钱财也足以维持现世月薪两万的生活水平,更何况他们还不用交房租、不用还房贷。
有人带,成长的速度自然很快。
随着五千汉兵逐渐了解游魂市场,他们也能在外面独立做一些事。不过,五千汉兵对三千门客的依赖没有因此减小。
如今的玉清宫,无论是南北府之间,还是南北府各自的内部成员之间,看起来都更加团结。
五千汉兵原本作为一体时,没有个人独立性,一荣俱荣一辱俱辱。
但当和三千门客一起做生意时,往往需要各自行动、分头行动,汉兵之间的高下优劣便有了公论。
然而,五千汉兵并没有因此分裂,他们精诚团结在一起,牢牢忠诚于杜玄。
汉兵之间的团结,并非经历各种人性考验后升华而来的团结,而是来自当日患难之时“与子同袍”的战友情谊,还有对主将的朴素信任。
三千门客基本没有战友情谊,他们对王松的忠诚也不过一纸契约。
但此时三千门客之间彼此之间的信任、团结,以及对主公的忠诚,也丝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