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项羽小胜。刘邦以封赏笼络韩信、彭越、黥布等,垓下一战重创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今安徽省和县),终于结束了为期四年的楚汉战争。
秦国以十年的时间横扫六合,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建立了全面的郡县制中央集权,为随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典范。但是这个被梁启超定义为“亚洲之中国”由此开端的朝代,仅仅经历了十五年的短暂经营就从中国的版图上永远地消失了。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中通过对秦国兴盛历史的回顾,指出秦国变法图强而得天下,“仁义不施”而不能守天下的道理。他认为秦兼并六国,用的是“诈力”;统一以后,仍然迷信法家重赏刑罚的统治方术,不了解“取与攻守不同术”,即不能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政策,结果“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
注释
高祖:西汉高祖刘邦,西汉的开国之君。
业:基业。
孝平:孝平帝,西汉最后一位皇帝。
光武:东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的开国之君。
献:汉献帝,东汉最后一位皇帝。
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二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光武帝建立了东汉,汉朝延续了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心解
两汉
汉代是由刘邦建立的中国第二个大一统的王朝,分为西汉(公元前206—8年)和东汉(25—220年)。
西汉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的第一个强盛、富饶的王朝。在西汉统治的近四百年的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刘邦在萧何、韩信、张良等人的辅助下,取得楚汉相争的胜利,于公元前202年正式称帝,定都长安,国号汉,汉朝就此开始。虽然刘邦称帝的时间是公元前202年,但为了与秦朝灭亡时间相接,史学家们将汉朝的历史从公元前206年刘邦称“汉王”算起。刘邦登基后,先分封功臣韩信、陈豨、彭越、英布等为王,等到政权稳固,为了防止反叛和巩固皇权稳定又以种种罪名取消他们的王爵,或贬或杀,并立下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誓言;采用叔孙通的建议,恢复礼法,设三公和九卿;任用萧何为丞相,采取与民休息、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黄老政策;鼓励生产,轻徭薄赋,为汉朝盛世奠定了基础。刘邦死后,汉惠帝刘盈即位,但此时政权实际已掌握在汉高皇后吕雉的手中。吕后尊刘邦遗嘱用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沿用刘邦的“无为而治”的政策,达到了“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的效果,为史家所称道。公元前183年,刘恒即位,为文帝,他与景帝(文帝之子,于公元前156—前143年在位)都继续执行高祖所制定的“与民休息”的政策方针,减轻人民赋税,使汉帝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大大增强,史家称为“文景之治”。通过“文景之治”,汉朝国力逐渐强大起来。
景帝死后,其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武帝在位期间(公元前141—前87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锐意进取,使得汉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变得更为强大。在政治上,武帝加强皇权,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施行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在军队和经济上,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变由中央管理,同时禁止诸侯国铸钱,将财政权集于中央。在文化上,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在古中国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在外交上,武帝派张骞前往西域联络大月氏,开通了“丝绸之路”。汉武帝是雄才大略的封建政治家,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民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了巩固,中国开始以高度文明和富强的国家闻名于世。但是由于连年的战争,汉朝的国力逐渐衰弱。汉武帝在执政后期也意识到这些问题,于是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得汉朝的经济继续发展。武帝之子昭帝继承其父的方针,继续实行无为政治,发展经济,使西汉达到了鼎盛时期。经过昭帝、宣帝两代三十八年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西汉王朝的国力增强,但与此同时地方势力也随之增强,严重地影响了皇权的统治。自元帝起,至成帝、哀帝、平帝在位年间,皇帝对政权的统治力量已大不如以前。至刘婴即位,朝权已尽落于外戚王莽之手。公元8年,王莽篡夺皇位,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25年,刘秀在绿林军的协助下,以武力击败了篡位的王莽,夺得帝位。刘秀身为西汉皇族,因此仍定国号为汉,但建都洛阳,年号建武,是为汉光武帝,史称东汉。刘秀在位期间,以文治国,重视教育,兴办学校,他还亲自到太学讲论经学,对于东汉一朝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刘秀在政治上改革的重要一项是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提高皇权。他加强了对地方行政机构和官员监察,使中央更好地控制和监督地方行政系统。他精简官僚机构,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支出,间接地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为后世提供了一个好的范例。经过光武帝、明帝、章帝三代的治理,东汉王朝已经逐渐恢复了往日汉朝的强盛,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之为“光武中兴”。在章帝后期,外戚窦氏日益跋扈,为东汉的衰落埋下伏笔。
公元88年,三十一岁的汉章帝突然驾崩。年仅十岁的刘肇即位,是为汉和帝。但是实际上都是窦太后操纵朝政,国家政治日益腐败。窦氏的跋扈引发和帝的不满,不久,十四岁的和帝成功抓捕外戚窦宪,外戚势力开始衰弱。但是之后和帝信用宦官,形成东汉王朝后期宦官与外戚专权的格局。公元189年,灵帝驾崩,何太后临朝。当时皇宫内宦官专权,凉州董卓率兵侵入洛阳,废皇子刘辩,杀何太后,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董卓独揽大权,残暴专横,使得各地官吏纷纷举兵反抗,逐步形成了诸强割据的局面,统一的王朝名存实亡。后来,献帝又为曹操控制;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献帝让位,东汉王朝宣布灭亡,继之而来的是中国历史上又
本章 共15页 / 第8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