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对沈云英说,现在的军队不是用刀箭打仗了,而是用火器,所以为了提高作战技能,要求沈云英去黎城报到。
第二位来的是秦良玉侄子秦翼明、秦佐明,代表秦良玉表示感谢,秦良玉带话说,黎城给自己这样的评价,承受不起,不过秦良玉已时日无多,王德发把一面上书民族英雄的红色锦旗交给了秦翼明、秦佐明,代表人民政府给这位女英雄致敬,勉励秦家、马家不要做出有违国家、民族大义之事,不要辜负了秦良玉的一世清白。
在随后的时日里络络续续堵胤锡、李来亨、王定国派人或是派特使表示感谢,济南、达州、成都、会稽、南昌、临淄、全州、河间、江陵等等这些殉国的家眷、亲属来了,汇聚在南京,能来的这些家眷、亲属全是目前在遭受清廷迫害,在当地艰难度日,所以王德发签署各国营厂矿、政府单位优先安排工作,解决生活问题,不能让英雄后代流血又流泪,在《江南周报》大力宣传报道下,人心在聚集,极大地提升了人民政府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南京卯足了劲地拉拢民心,通过周报、广播、小手册、说书艺人、文艺演出在吴一的引导下,提出了国家的概念,有国才有家、多民族的团结、天下不再有皇帝、人民当家做主。吴一知道,这样的理念需要时间去转变人民的观念,不过现在这么好的机会,不用白不用。
清廷放弃了江南半个省,放弃了南京,而且要价很低,主动地撤出,有人说我又在瞎编故事了,大家不想一想,这一招是洪承畴、范文程二位汉奸贰臣提出来,经过八位议政大臣的商讨,结果愉快地同意了,这里面要说没有猫腻,怕是打死费见深都不信,洪承畴是谁?他就是个天才,可以这样说,当今所有的官吏加在一起,也没有洪承畴一人的能力强,此话说的虽然有点过,可见洪承畴个人的能力可怕到了什么程度。
可惜碰上了黎城这批穿越众,对明末有些事不太了解,可对洪承畴此人却是瞎子吃馄饨,心里有数,洪承畴使出这一计的目的就是要让黎城去面对南面的永历帝,南京在这些明朝遗民遗夫眼中,就是龙兴之地,地位不在北京之下。那么如果永历要回南京,黎城怎么办?黎城同意的话,得不偿失,不同意就会产生龌龊,最差的结局也是双方对立起来,对清廷最好的结局就是双方能打起来,这样清廷渔翁得利,不管清廷怎么看,都会立于不败之地,目前永历朝就在内斗。
明末党争从万历二十二年“京察”(考核官吏)开始,一直到弘光元年(1645),始终没有停止过。无论是在政治问题上,还是在军事问题上,都争论不休。目前是正统之争,从弘光开始跟浙东鲁王监国起,福建唐王隆武朝争斗,再到朱由榔。
公元1646年11月,受丁楚魁、吕大器、陈子壮等人拥为监国,同年12月24日(隆武二年十一月十八日)于广东肇庆即皇帝位,次年改为永历元年。
而此时绍宗弟朱韦粤称帝于广州,拟建元绍武。昭宗和文宗在关键时刻却不能团结一致,为争所谓的正统地位而大动干戈,互相攻伐。
此时大明开始与农民军协同抗清。朱由榔先和李自成的军余部合作。自李自成死后,他的余部分为二支,分别由郝摇旗、刘体纯和李过、高一功率领,先后进入湖南,与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合抗清。1647年,郝摇旗部护卫逃来广西的昭宗居柳州,并出击桂林。年底,大败北师于全州,进入湖南。次年,大顺军余部又同何腾蛟、瞿式耜的部队一起,在湖南连连取得胜利,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随后勒克德浑来了,又被打回了原形,要不是黎城在搅和,永历只能逃云南去了。
洪承畴看的比谁都清楚,把这个搅屎棍留着去南京搅一搅的话……。
“白送南京,以退为进,冷眼旁观,等待时机”就是洪承畴、范文程此计的十六字方针。如果不让出南京,浙东军也会打下去,南京也保不住,为了保存实力还不如示弱,主动退出,这样安抚了黎城,自己也可以喘口气。
要说洪承畴就为了这个原因而让出南京的话,就太小看了其中的深意了,如果说阿济格、多铎、济尔哈朗、豪格、谭泰、这些人是莽夫,那么多尔衮算是这些莽夫中有头脑的一位,要不然也不会做到摄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