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苏珊刚把所有的东西准备便(bian)宜(便利),就听到了外屋大声说“色俩目”(问候用语)的声音,她知道阿訇来了。她检视了一下灶台,好像没什么遗漏,包油香(熟肉削成薄片,放在油香上,也叫“包份子”)、米饭、馓子、盖碗茶、果碟(干果盘)、烩粉汤的各种材料、炒菜的肉、菜等全部弄好了。她端起水杯喝了口水,一屁股坐在米袋上,嘴里念了声“比斯敏俩希”(以主的名义),长长舒了一口气。从清晨四点开始手脚不停地忙到现在,她觉得自己快要站不住了。
她冲里屋瞅了一眼,里屋的炕上已经跪满了人,老太太、二妹、三妹、两个堂姐、郝菲,以及好几个女娃,或披白盖头;或戴白帽,规规矩矩地跪在那儿。她又将头探向外屋,父亲苏“豆腐”正客气地往大炕上让阿訇,十几个阿訇,满拉脱鞋后纷纷落座,将两个长条炕桌围了个严严实实,哥哥苏强,丈夫郝老五,二妹夫李伟,三妹夫王成等人,与七八个男娃娃跪在铺着地毯的地上,猛一看,感觉外屋里人满为患。
阿訇们的诵经声响起后,苏珊赶紧走出厨房,在里屋的炕沿边跪了下来。顿时,里屋,外屋没人说话,没人走动,大家入定了似的,一动不动地聆听阿訇诵经,屋里充满了一种神秘的,圣洁的气氛。悠扬的诵经声在屋内回荡着,合诵时能听到屋顶簌簌作响。
老爷子对“念夜”很重视,每年的“白拉提月”(伊斯兰教历每年8月的前半个月),他都早早定好日子,将全家人聚集起来“念夜”。据阿訇讲,8月15日夜又被称做“白拉提夜”,这一夜真主将降临到距离世间最近的天体,天使要更换记录每个人善恶行为的文卷,并祈求真主赦免虔诚之人所犯下的罪孽。“念夜”是回民一年中很重要的宗教活动,在8月15之前请阿訇念讨白(《古兰经》),可以得到真主的赦免和允准,能赦免自己全年的“罪过”
苏珊听不懂经文,她的关注点落在郝菲身上,天天盼女儿,想女儿,现在,女儿就在她身边。她侧脸盯着郝菲看,郝菲似乎感觉到她在注视自己,跟她对视了一下,立即把目光移开了。一个月没见,郝菲又瘦了,鹅蛋脸塌下去了,下巴也尖了好多,她不由得一阵心疼。自上次跟郝菲吵架后,这丫头跟家里断绝了联系,一个多月不回家,也不往家打电话,她打电话过去人不接,若不是她爷爷亲自打电话叫她回来“念夜”,估计人家还要跟她僵持下去。
阿訇今儿念的时间很长,时而独诵;时而合诵,经本子绕着炕桌传了一圈。苏珊跪了一会就感到波来盖(膑骨)钻心地疼,从昨天一直忙到今天,晚上只睡了两三个小时,所有的事几乎都是她一个人做得。这个家吃饭的人多,干活的人少,往常家里过尔麦里(乜贴),老太太是干活的主力,她是助手,老太太今儿病了,她成了唯一的忙人,连个帮手都没有。苏珊很羡慕两个妹妹,回娘家就跟仓亲戚(特指作客)似地,一把手也搭不上,过尔麦里(乜贴)是很讲究的事,老太太嫌她们没阿卜带子(不洗小净),不让她们上锅。
好不容易等到做“都阿宜”(捧起双手祈祷),苏珊看到老太太跟她递眼色,她快速起身回到厨房。两个堂姐一同过来帮忙,盖碗茶早抓好了,放在一个大盘里,两堂姐的任务是将果碟子、馓子、包油香、凉菜等放在另两个大盘子中,连同盛满盖碗茶的盘子,传送给外屋中的男人。外屋里,老爷子高声跟阿訇们说色俩目(问候语),这是诵经结束语,乜贴分发完后就要上吃的。苏珊打开火,搭上锅准备炒菜,她有点紧张,第一次替代老太太的角色,对她而言是一种考验,尔麦里(乜贴)过的好坏,全看主厨的锅灶(厨艺)。馓子和油饼子炸的还可以,凉菜也得到了老太太的认可,现在就看这几个热菜和烩粉汤了,她的炒菜手艺很一般,因此,她心里惴惴不安,边炒边尝咸淡。
两位堂姐迅速将所要上的东西端过去了,外间传来老爷子与人的说笑声。老爷子常年上寺,是寺管会的副主任,每天的五番乃麻孜(礼拜)不断,跟阿訇和满拉们很熟悉。
苏珊炒好了一道菜,炒第二道菜的油刚热,堂姐过来小声对她说:“阿訇要走了,先别炒了。”
“这么快就走?”苏珊吃了一惊。
“阿訇挨家赶场子,顾不上吃。”
堂姐说的是实话,每年“念夜”这几天,是阿訇们最忙的时候,全坊几百户人家,每家都要走到。
苏珊灭了火,出屋观察。阿訇们已纷纷起身,忙着找自己的鞋,苏强一班男人毕恭毕敬地站着恭送,待阿訇们全出了屋门,父亲领着家中的男人也出去了,院子里传来了高声道色俩目(问候语)的声音。
苏珊有些失望,忙乎了两天,费尽心思做的饭菜,阿訇居然没口到(尝,吃),她特想从某个阿訇的口中听到赞美的词,看来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老太太已经下了炕,她高声招呼着其他人上桌,唯独对苏珊下达了继续炒菜的指令。
她心里很憋气,凭啥你们吃我干活啊?真把我当使唤丫头了?这话只能憋在心里不敢说出来,老太太是个爱面子,家长意志很强的人,当着人面跟她顶嘴,等于触犯了“天条戒律”。
男人们都上了炕,女人和娃娃们坐到了餐桌边。别人在大快朵颐,她却马不停蹄地忙乎着,炒锅太小,五道菜要炒十次,她浑身湿淋淋的。
“阿訇也是的,这不是给主家找为难吗?菜备少了怕丢人,备多了他们又不吃,白费了人一番心思。”老太太心中不忿地说。
“好了,别怨阿訇了,他们就这半个月好日子,几百户高目(清真寺辖区的教民)都要念夜,今天要不是我追的紧,又跑别人家了。这几天过乜贴要提前排队,一天十几户人家,到谁家都是念完就走,根本没有吃饭的时间。”老爷子解释说。
“还是条件好了,那家过乜贴都是七个碟子八个碗,阿訇们吃满腹(吃腻)了,饭菜上来只瞪瞪,尝都不愿意尝,乜贴一收就走人,要是放在从前,他们巴不得主家多准备吃的呢。”
“你这人今儿咋了?过乜贴呢,怎么这么多废话?”
老爷子呛了老太太一句,老太太不敢吭气了。其他人听老两口对嘴,不敢插言,彼此会心地笑着。
老太太的话说到苏珊心里了,过乜贴对穆民来说是大事,一场乜贴下来,花费都在两三千块钱,费钱又费力,谁都想体体
本章 共3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