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我和父母亲、大妹、三弟、四弟二妹(那时三妹还没出生)由昆明回到海口后两三天,大哥也回来了。大哥原跟着人家做生意,从云南的蒙自经个旧到老街。那时没有车路都是步行,然后进入越南河内。为回乡与祖母团聚,祝祖母大寿,就由海防乘轮船赶回海口来。
祖母是最勤劳最节约的人。她虽被日本鬼子把腰打伤,直立不起来,并常常病得厉害,身又患慢性气管炎,咳痰很多,但稍有一点精神,仍坚持劳动。那时家穷,又无文化,只求做最简单的活度日。迷信的人,觉得烧香拜佛是做好事,制作香也算为做好事。三伯母就以此为业。三伯母是很苦的,三伯父在世的时候一边给人家做厨师,一边与三伯母合作开一个小店,卖酱油香烛之类的。三伯母生第8个孩子时,三伯父便去世,这么多孩子的担子都压在她身上,因此生活越来越困难。不得已,相继将大、二、三、四、五,五个女儿嫁出去。第6个是男孩,我叫“阿六”,我们称“六哥”,年未满18岁就给他结了婚,目的是希望他早生儿子继香火。媳妇过门时还不满16岁。都还是会吃饭不懂事的人。三伯母生第7个是男的,比我大两岁,我叫他“七哥”;第8个是女的,岁数和我一样,月份比我大,我叫她“八姐”。我们振兴街居民当时属于关上村,那时“六哥”、“七哥”断断续续地在村里读私塾(私塾学费少,洋学堂学费多)。祖母和大姐、五姐、八姐都帮三伯母做香。祖母走动不便,坐着动手做香之活还可以。“香柱”,海口人叫“香脚”,是很细的竹蔑棍,有现成卖的,买来后,将做香的原料拌成泥,搓滚在香柱上晒干就成“香”了。如何搓滚,倒要有点技术。下面铺着大块面平而细的木板,原料像和面粉一样放水和匀揉成软的块放在板上,一只手捏香柱,一只手捏着一个木制的小平板,像泥水匠涂泥墙的泥水板一样。搓时平面向下,拿一点香的料放在香柱上,把板压上,在有香料的香柱上来回滚,由粗搓滚到细,香就成了。技术好的,滚得细、匀、美观、省料,而且粘得紧,技术不好的,滚得粗、不匀、难看、费料、而且粘不紧,晒干也会脱落。祖母眼睛花,看东西都模糊,但她搓滚得好。我就不会,做来做去都是浪费。祖母是一天到晚地坐着搓。祖母没有钱,有钱也绝对舍不得用,身穿的衣裤都是打几十个补丁的,从搓房里出来,满身有泥灰,与乞丐无异。我见了很难过,总觉得自己对不起她老人家。父母亲买给她的衣服和东西,她就放着不穿不用。她一辈子苦是成习惯了。我想她这样艰苦,能活到七十岁真是不容易啊!
旧历二月开初,祖母七十大寿的日子到了。全家大小忙碌着准备各样庆祝事宜。
关于祝寿,中国的老传统是五十岁开始可以“祝寿”,如“祝茅盾先生五十寿辰”等。但多数是六十岁祝寿的。七十岁祝寿称“大寿”。过去能活到七十岁就算是大幸福了,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这次是祝祖母“大寿”的,要特别隆重。当然“隆重”也得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心诚为主。祝寿,主要是子女或率孙辈、重孙辈等向父母祝寿,表示子女的孝心,彰显父母的功绩,学习和继承父母的优良品质。原来是家内做的庆祝活动,后来扩大了,有徒弟向师傅祝,学生向老师祝,后学的向前贤祝,朋友向朋友祝,国家机关向机关领导、名人祝等等。家祝也有大有小,旧时富贵人家,除家小外,还聘请社会名流,官家富豪赴宴,以增光彩等。我们是穷人家,又没有文化,家族也小,只能采取家内庆祝方式。我们在海口振兴街的老家,建房已三、四十年,总共是用800元大洋造的,质量并不好,长年失修,已显得很旧。因大、二、三伯父早已去世,父亲就是全家的主持人。伯母们虽年长,但重男轻女,以男为主体,所以她们只能配合着做。父亲组织家庭搞卫生,布置客厅。客厅的正面高处是祖宗的灵位,取下来全部弄干净后整齐安放。母亲和伯母们、姑母们准备吃的;大的姐姐、哥哥们服从分配做事。我们小的去催祖母换上新衣服,同时大家也把过年的新衣服换上。祖母新衣服穿上后,带上玉手镯,梳了头发,插上银针,脚上穿一双黑漆有花的新木屐蛮好看。玉镯和银针是我祖父送给祖母的结婚纪念礼物。海南天气热,一般人不大穿鞋子。那时黑、黄、红等色有花的木屐就算最时髦的了。现在海口木屐恐怕绝种了,早以塑料或皮革凉鞋代之。客厅正面祖宗灵位下面的板上,用大红纸写一个大寿字贴着。在供桌上陈列好各种供品,有寿桃、寿面、茶、酒等。向祖宗、土地公、天神敬香烛后,再点燃一对大腊烛,左烛上写着“福如东海”,右烛上写着“寿比南山”。端来一把大椅子居中,请祖母坐在正堂上。其他人站列在下面,依次向祖母磕头,祝祖母长寿。男的先磕,女的后磕,按长幼排下。男人中,父亲算最大(大、二、三伯父已逝世),先磕头,接着是大哥、六哥、七哥、我、三弟、四弟。女婿依女方的辈分排列磕。这时,祖母是最高兴的时候了,笑咪咪地坐着,边点头,与平时完全是像换了个人似的。我怀着非常敬爱的心情向祖母磕头,并祝她老人家健康长寿!全家人磕头完毕,就请祖母吃长寿面。那时海南的“长寿面”是要子女亲自做的,不得买现成的挂面、筒面、潮面等代替,要以子女的劳动果实祝父母才算是真孝心。做法是:用水和面粉揉匀,搓成细条,以比筷子长比筷子细为好。锅里将水烧滚,把面一条一条地放进锅,以免粘连在一起。烧熟后加入红糖(不能用白糖)烧滚稍些就好了。我很喜欢吃,供祖宗的是先烧的,之后是烧给祖母的。烧后盛好先给端上给祖母,碗都用新的。然后把其它的面一碗碗地端上桌,由祖母分给大家吃,祖母指定谁,谁来端,人人都有份。祖母先吃,其他人后吃。继后是向祖母上“寿桃”。“寿桃”原是指神话中可以使人延年长寿的桃子。后用来祝寿的桃子就叫“寿桃”。捡最大最好的给祖母吃,其它的桃子洗净放在篮子里端到祖母跟前,也由祖母指定人一一前来拿去吃。浙江过生日吃鸡蛋面,那时海口好像不吃鸡蛋的。
中午不是吃饭,是吃“腌粉”。“腌粉”也叫“海南粉”。这是很有特色的。它的制作方法是:以米磨成精细的粉,然后用水制成很细的米线条,有点像云南的米线,但细得多,也软,又有点儿像浙江台州地区的“米面”,但不弄成干的。从这种“粉”店里买来是刚蒸熟还热的,放入料作就可以吃了。料作是以丝状或碎块菜肴为主,例如炒牛肉丝、鸡蛋丝、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