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抗战童年看复兴 > 抗战童年看复兴最新目录

第29章“跳级”的喜悦和悲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等。很不容易掌握。我小时候跟父亲学的话都是口语,不懂得书面读法,老师用书面语言读书或说话,我简直像听另一种语言一样,十分困难。别的同学读一课书,最多只有十多二十个生字词,而我,通篇都是生字词。普通话不懂可以借字词典查知,海南话不懂,那时是无字词典可查的。我要一个字一个字请教同学,请教老师,读的功夫比别的同学大几倍,但学的还不比别的同学好。至于作文,更可笑。抗战胜利了,老师要接受新思想,中学生写作规定用白话文写,老师只得照办。老师向我们说:“写白话文,就是要明白如话,口头上怎么说,拿起笔来就怎么写。口头上说清楚的,写出来也就清楚了。”用白话文写,我在云南读书都是这样的,昆明话口语和书面语基本上也一致,怎样说怎样写即可。海南话可大不相同。我做作文按海口市音写话,我自己看是很通顺的,例如:“汝行去处?”(你走到哪里去?),“汝食饭去无?”(你吃了饭没有?),“天亮早起身走三圈。”(早晨起身跑三圈),“先生讲话我无识。”(老师说话我不懂)等等,但是作文交给老师,老师的批语是“语句不通”四个字。考试作文分数占比重大,成绩怎么会好呢?也有不及格的危险。数学、国文两课不及格其它课再好也要留级。那时我们的国文老师对“白话文”的概念也是似懂非懂的,更不了解各地的方言情况,只说:“口头上怎么说拿起笔来就怎么写”是不确切的。应该说:“口头上按普通话(当时称“国语”)怎么说拿起笔来就按普通话怎么写”才正确。因为教师评学生作文的语言分是普通话分,不是方言分,我后来才慢慢悟到。我这两门课能及格,我的平均分数就不低。体育全班第一,都考90几分,音乐、图画、英语、军训,大都在前三名之内,其它课也名列前茅。所以每考完数学,国文得知及格后就不担心了。总平均分数带回家,父母亲看后高兴,我仍然能继续读书了。“跳级”的喜悦与悲哀,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并觉得能影响至今。坏事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变为好事:我因回海南读书“跳级”,学到了许多非正课里能学到的语言现象,在学国文课中,我学的要比其他同学学得的多,这对我后来的语言文字研究工作,尤其是汉语方言研究是很有好处的。当然我现在介入电脑汉字信息处理研究,缺少坚实的数学基础,有碍进入电脑更广阔的天地,是很遗憾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