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重生之神级操盘手 > 重生之神级操盘手最新目录

第四百九十四章 西南试验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备巡逻中,该型号潜艇,曾好几次从「误入」我们海域的、日舰队前方,毫无预警的突然上浮,出现在对方舰队前方。

把他们吓出一身冷汗,从而远远避开这片海域。

在对方的正式上报文件中,将这款新型号的潜艇,称之为「幽灵潜艇」。

游荡于深海之中,来无影、去无踪,神出鬼没,无法追踪。

军方的战略值班核潜艇,在制作了一艘试验艇,又经过长达一年的测试之后,就将剩余的外壳、桨叶制造任务,全部交给了无穷大公司大型设备铸造基地。

军方的大型武器系统,经过无穷大公司超高精密设备的制造,整体性能都得到了一个巨大飞跃。

日方面惊呼,「一夜之间,华夏的军事实力足足上升了一个台阶!」

这极大震慑了那些心怀叵测之徒,可能铤而走险的企图。

到了二零一零年,山腹工程完工。

工程兵们用tNt,爆破出一个巨大的空间,并一直延伸到地下,综合交错多达数十平方公里。

最厚的

地方,达到了两三公里,而最薄弱的地方,也有一两公里,足以抵挡核弹的正面攻击。

在内部,分有发动机铸造车间、大型变形设备制造车间,以及特殊装备制造车间等等,林林总总十余个大型车间。

每个车间,又按照级别进行了划分。

总共可以容纳数万人在里面工作、生活休息。

新的铸造基地,采用八小时三班倒的方式运作,洞口每班交接之后,厚达八米的铅铁合金大门,就会在大功率电机的驱动下,缓缓关闭,以防突***况。

山腹内部有空气过滤系统,并连接地下水,另外储存了大量的食物、装备。

在可能遇到的危急时刻,凭据山洞,也能保证两万人在一年之内不受到外界环境的侵害。

厂区搬迁到山腹之中以后,外面的临时厂房就空置了下来。

不过,只空置了半年不到,新的人员又到来了。

这就是赵工带领的空天飞机测试小组。

他们保留了靠近山壁的一片厂房,其它的建筑都被推倒填满。

之后,又从山外运来了高标号水泥,建设了十公里长的超长跑道。

用来测试数据的收集机,只有全尺寸的十分之一左右,十米来长。

但由于空天飞机要保证超高音速飞行,不能采用常规飞机的外形设计,过长的翼展,会形成飞行时的强大阻力。

因此,无穷大公司设计的这款空天飞机,采用了超高音速空气动力学上,所称的「上升体」。

即,钝头三角形。

这种外形设计的飞行器,在处于超高音速飞行的时候,会形成一个向上托举的力,减少动力消耗,节约能源。

只是,这种飞行器的机体翼展过小,所以在常规涡轮驱动起飞的时候,就需要更长的跑道。

而且,由于飞行器尺寸过大,又采用新型合金配方,全尺寸的验证机,自身重量达到了一百二十吨。

单是起落的支撑架、滑行轮胎就必须特别制作。

并且在机腹部位,也做了专门的强化设计。

这种飞行器,根本没有办法在常规的跑道上起降,只能在特制的超高标号跑道上,起飞和降落。

光是铺设的跑道,就达到了.米的厚度!

仅此一项,这个跑道的造价,就达到了三亿多人民币!

飞行器采用了地面遥控飞行和人工智能驾驶相结合的操作模式。

他们专门向空军借来了一架歼十进行改装,拆掉了武器系统,安装了遥控吊篮,由操作人员在后座,遥控飞行。

这也是没有办法。

空天飞机使用的复合发动机,起飞的时候用的是涡轮,到四马赫的时候,再用火箭发动机短时间加速,达到七马赫以上的速度,超燃冲压发动机才能启动。

而一旦启动,他的速度就能陡然提升到十几,甚至二三十马赫。

电波追踪将极为辛苦。

就是采用了歼十来高空遥控,也只能提前飞到高空,采用分段遥控的方式,来保证飞行器不会脱离控制。

至于升限倒不是问题,歼十的最高升限达到了十八公里的超高空。

空天飞机的正常起飞高度,也就是这个高度。

再向上,就只能采用火箭发动机助推,才能冲出空气稀薄的大气层。

之后向上数百公里,来到近地轨道悬浮,再通过轨道修正和机动,以增加其相对蓝星的速度,才能真正摆脱星球引力,进入外太空,宇宙空间。

光是随便讲讲,这其中涉及的技术就已经非常复杂了。

其实在非洲基地

,研究人员们,已经在模拟的环境中,测试过空天飞机的各项指标,并先后做出了数万项改进设计。

这是其他任何国家,或者科研组织,都无法比拟的一项优势。

在近乎真实的物理环境中,提前找到可能造成致命缺陷的设计漏洞,然后加以改进,或重新设计。

其它飞行器在研究过程中,需要经过数年、乃至十几年的反复飞行测试,才能掌握一些关键数据。

而在这个过程中,测试机因为设计缺陷,坠毁的情况屡见不鲜。

为了找到坠机原因,设计人员又不得不重新制作一款,同样缺陷的验证机,来查找事故发生的问题所在。

折腾来折腾去,一项研究断断续续,长时间在一些关键数据掌握上卡壳,毫不奇怪。

而当国外的研究人员,还在为高昂的实验成本,缓慢的研究进度,头疼不已的时候,非洲基地的研究人员们,却已经在虚拟环境中,得到了全部论证。

他们所花费的,不过是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些电力消耗而已。

要不是因为人类的科学认识还远远不足,虚拟环境无法达到%的完善模拟,非洲基地根本就不需要进行实际测试,就能最后定型,生产样机。

哪怕是这样,同样是一款用于初期数据收集的测试机。

赵工他们制造出来的样机,除了只有全尺寸的十分之一以外,从内核到技术,以及极度趋于成熟,和最终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