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就在尤世禄、贺人龙、左良玉三部对占据岳阳县城的老回回、革里眼、活地草、乡里人四部几万人马展开疯狂的进攻时,龙十三也没有闲着。
送走贺锦、马超之后,他继续与李信、龙小石、李占春议事。
「眼下我等能控制,或者愿意跟着我等一起行动的民户有多少?」
李信答道:「大当家,这里面分成几部分」
「这第一部分是义军及其家属,眼下我部正规军有七千一百人,其中一半拥有家属,每家平均在三人左右,这便是一万二千余人」
「各类矿工、匠户合计近两千户,总数近万人」
「跟着我等的民户约户,总计一人左右」
「义军家属都在灵石县城附近种地,矿工、工匠也都分到了各处矿点、冶场做工,女眷也成立了工坊,专门制作那纸壳弹、棉甲、军服等」
「以上总计三万七千人,这是肯定会跟着我军一起行动的」
「再就是两地的贫户,包括农户、匠户、奴户,是的,灵石县城、霍州城都是较为富庶之地,豪绅巨贾较多,有些贫户光靠种地或做工不能养活一家子,干脆将儿女全部送到大户人家当奴仆」
「我军入主后,既开仓放粮,又给所有的匠户补发了近三年所欠的工食银子,我军肯定不会在这两地长待,故此又将所有的黄册、鱼鳞册全数销毁了」
「于是,在下估计,一旦我军再次出发,这些贫户大多数会跟着我等走,其中灵石县城以前是大明的上县,实际上只有四千余户,约莫一人」
「霍州我等也就占据了州城,也有四千户左右,不过这里的丁口较多,约莫两万人」
「霍州的匠户、奴户加起来也有一户,七千丁口左右」
「于是,这两地加起来就是两万两千余人」
「加上我等嫡系人员,加起来接近六万人」
「六万人,按照一人一日需要一斤粮计算,一日便是六万斤、六百石粮食,一年就是二十四万石;需要我部支付薪饷的正规兵、匠人加起来约莫万人,平均一月一两银子,一个月就是一万两,一年则是十二万两」
「一旦行动起来,除去正规兵,还可抽调青壮一万人」
「我等在收缴了介休县范家、灵石县王家、霍州的黄家以及其它大户人家的财物、粮食以及其它其他物资后,截止到眼下,还要存粮近二十万石,可以满足眼下人员大半年之需」
「秋收之后,估计还能多收几万石,加起来能满足我等一年所需」
「还有存银万两,总斤,这方面的开销倒是无虞」
「已经在灵石县城、霍州州城征集大车上万辆,以及同等数目的牲口,每辆大车可装载一斤物资,也就是」
「全部加起来就是石,每辆大车可以装载十石粮食以及银两等其它物资,在下计算过了,若是年底出发的话,正好可以将粮食、银两、物资全数装走」
「按照大当家的吩咐,在军中也配备了大车一千两,由一千准青壮加上一千长枪兵押运,主要装运甲胄、弹药、军械、帐篷等军用物资,还要装载用来喂食战马的草料和豆料」
龙十三点点头,李信果然是经过商的秀才,虽然接受老营才个把月,不过这头脑比起龙小石来只好不差。qδ.o
「军械呢?」
「大当家,由于我军前前后后俘虏了大量的官军,加上此时朝廷已经将部分甲胄分给商户制作,而交口堡、吴城、介休县、灵石县、霍州又是工矿业发达的重镇,我等缴获了大量的甲胄」
「具体来说,两千骑兵拥有两千二百匹战马,两千套冬夏战袍,两千套铁甲,其中棉甲占据一半」
「四千长枪兵,按照大当家的想法,位居最前的有铁甲就行了,具体数目是一千人,他们已经有了与骑兵一模一样的装备,剩余三千人中,约莫一千人有皮甲,余者无甲」
「火铳兵、炮兵均无甲」
「至于弓箭、刀枪、标枪、弹药、震天雷等,都有相当的备份,火药是按照每三个月重新晒制一次来准备的,也就是说,我部在出发前三个月会装上新晒制的火药,而这些火药也就能用三个月,震天雷、炮弹也是如此」
「还有」,李信顿了一下,「大当家,如果在下猜得不错的话,您是想趁着冬季黄河结冰之际去往河南吧,如果是那样,我等就必须在秋收之后赶紧南下,在平阳府最南端有一个安邑县,还有一个解州」
(安邑县,后世运城市,解州,后世解州镇)
「这里有两个大湖,东边那个靠近安邑县,是大明内陆最大的产盐地,而在西边那个却是硝池,是天然的产硝之地」
「故此,朝廷在这两地中间的司盐城设置有矿监,以来监督盐池出产上好的细盐运往京城,二来监督硝池的硝粉运往御马监、神机营,然后在那里与硫磺、木炭一起制成火药」
「若是如此的话,我部工匠在这几个月就可以少制作硝粉,多制作硫磺、碳粉......」
龙十三没有回答他,而是反问道:「以你来看,我部退往何处为佳?」
李信答道:「按说此时退往谷积山以西,依托黄河、山地与敌人周旋最佳,不过谷积山以西都较为贫瘠,养活不了大军,故此,职部建议还是南下河南」
「河南,特别是靠近湖广一带受到的旱灾、霜冻较少,丁口众多,产粮也较高」
「具体来说呢?」
「有两地,都有大山作为依托,一是南阳府,其北面、西面都是大山,东侧是大平原,上好的田地多,一旦军情危急,还可以遁入大山,大山之上,有卢氏、淅川、内乡三县,如果能提前占据着三地就能向东徐徐经营了」
「在安邑县之南,就隔着一座中条山,有著名的茅津渡,而在安邑县与茅津渡之间有专门运盐的虞阪古道相连,茅津渡的对面是陕州,那里有一个卫所,不过战力堪忧,只要在陕州码头站稳脚跟,就可以突破陕州」
「之后,就煞费思量了,陕州往北,可经灵宝抵达山中的卢氏县,那里是朝廷兵部、御马监设在河南最大的矿点之一,有大量的矿徒,无论是物资还是人口均可以满足我军所需」
「或者继续向东,经硖石关、新安去往洛阳,然后在经汝州抵达南阳」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