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明末流贼模拟器 > 明末流贼模拟器最新目录

第三十五章 宛城岁月之八:春耕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不过,无论是傅宗龙,还是玄默,显然都低估了流贼的能耐。

正在大别山区躲避卢象升围剿的高迎祥、罗汝才大军此时又有了分化。

大别山最南端,与长江一江之隔的则是江西、湖南、湖北交界处的幕阜山,两山之间的距离不过百余里而已,由于长期以来认为有长江天堑阻隔,长江以南早就安心升平多年了,那里的卫所兵既少,营兵也一个也无。

高迎祥手下的李自成、张天琳、高杰、张献忠四部从西面走出大别山后,突然来到兵力空虚的蕲州,然后突袭了蕲州水师,并夺取了大量的船只,然后四部大摇大摆从那里过了长江!

过了长江之后便进入到了幕阜山!

这件事对于明廷的打击实在太大了,比小强旅占据了整个南阳府还大,江南,是大明的龙兴之地,一直被认为是稳如泰山的大后方,现在居然被流贼突破了!

于是,原本聚集在夔州府准备经郧阳府去围攻小强旅的朱燮元大军只得先坐船顺流而下,准备在湖广、江西一带阻截这股流贼。

当然了,这四部突入江南显然是因为大别山区实在养活不了如此众多的人马所致,李自成等离开后,高迎祥便带着余部进入湖北,准备从那里进入四川。

而号称「今之曹操」的罗汝才则带着剩余人马依托大别山区与卢象升周旋起来。

但由于卢象升放跑了李自成等四部,显然受到了朝廷的训斥,他的军队也只能一分为二,以天雄军、关宁军为主的军队继续在大别山围剿罗汝才,而陈洪范、黄得功二部则越过长江去追击李自成等。

而对于中间的紫金梁、不沾泥大军来说,由于之前汝宁府分守参将刘良佐大败于龙十三之手,眼下正是军力捉襟见肘的时候,便假意在开封府与傅宗龙的大军对峙了一阵,然后突然南下。

大军进入汝宁府后,一部由不沾泥率领沿着桐柏山北麓朝着豫西群山前进,一部则由紫金梁带领沿着桐柏山南麓向西前进。

再加上湖北中路高迎祥的牵制,两路人马进入湖广、河南交界之处后如入无人之境。

于是,虽然四周重兵压境,但南阳府的龙十三却感受到了难得的闲暇。

时间很快来到了大明崇祯六年(1633年)四月份,春耕开始了!

龙十三也参与其中。

他在南阳府城附近为自己弄了二十亩土地,其中上田、中田、下田各有一些。

此时,在整个河南府,普遍耕种冬、春两季作物,在冬季只有一种,那就是小麦。

小麦要等到夏季才能收获,也是大明夏粮的主要品种,而在春季,则是稻、粟(小米)、菽(大豆)、蔬。

龙十三是以老营青壮家庭的身份随机获得这二十亩田地的,由于侦情司指挥使龙小石、炮兵指挥使郭兆麟两人尚未成家,便与龙十三搭伙,准备对二十亩田地进行耕种。

龙十三这样做,除了作为大军统帅用亲自下田来对耕种表达重视外,还有实地摸清此时耕种的一些特征的想法。

后世的龙十三就是农民出身,在农忙时也会帮着父母种地,当他来到田地与龙小石、郭兆麟两人劳作了十日后就明白了。

大明时节的南阳府耕作已经与后世相比,除了没有化肥,一切几乎没有变化!

他将靠着水渠的上田种上了水稻,对于水田的耕作来说,翻地、耙地、灌水、育秧、插秧完全与后世一样,龙十三后世是南方人,干起这些是驾轻就熟,让山西人龙小石、郭兆麟目瞪口呆。

稻田旁种植菽豆。

另外的田地,他种地的苜蓿地的粟米地的蔬菜和棉花。

他这样的安排,就是时下南阳府农

户的普遍做法,后世的时候龙十三曾经读过宋应星的著作,几乎也是这样描述的。

无论种植什么地,无一例外都要先用耕牛或耕马翻地,然后将田地附近的灌木丛砍伐后堆在田地里与土堆一起焚烧,实际上是在制作第一道肥料。

等到种子播下后,就会挑着农家肥来浇灌,这便是第二道肥料。

等到出苗后在进行第三道农家肥浇灌,然后是其抽穗、结果之时施肥,中间要不断施以除草等作业。

其中中田种植粟米,下田种植棉花加芝麻,蔬菜田则在城池附近。

与后世相比,此时的种子全部由农户自己挑选、留用,虽然有自己的一套选择标准,但由于没有后世的科学育种知识,产量、抗病虫害、抗倒伏等自然与后世无法相比。

不过,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虽然不具备科学的农学知识,龙十三还是命令龙小石、郭兆麟两人随时记下那些长得高大壮实的植株,以便收获时将其留作粮种。

大当家亲自下地,还只用到龙小石、郭兆麟两人,完全是按照一个标准家庭(小强旅老营一个标准家庭是按照三个劳动力来配置的)来实施的,并没有用到亲卫队。

这让其他人也不得不如法炮制,幸亏龙十三的手下大多数都是农户出身,虽然这几年没有握锄头把,但捡起来还是很容易的,当然了,这些人自然不是龙十三,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耐心从头到尾完成二十亩田地的耕种。

但这就够了,龙十三要的就是一个表率作用。

龙十三如此做派,倒是让跟着他的那一百多老童生、老账房更加有信心起来。

在他们的心里,「一个重视农桑的人肯定不会是一个坏人,也是值得投效的人」,于是,他们倒是真真切切以家庭为单位开始了春耕。

「与民同耕」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南阳府。

这在当地的百姓中就极具感染力了。

历史上,自然不乏重视春耕者,不过,无论是皇帝、大臣,抑或地方官员,最多假模假样地在田地将绑着红绸的犁铧扶一下而已,从未有人真正下地干活的。

而在湍水以西,那里有两户小强师的老营农户,龙十三将其分成县,每个户,下乡,每个乡一千户,下辖十个村,每个村一百户。

而一个村的人全部居住在一起,就是以以前村落为基础的扩建的,龙十三并没有将土地分给他们。

他正在南阳府的大地上施行一种新的模式。

老营以名义上是「屯田」的形式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