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古往今来,人们说到李白的诗,标签就是浪漫主义。
不错,豪放飘逸,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这就是诗仙李白的神奇。
但是,抛开固定思维,我们来看这一首《行路难》,你能够说它不是现实主义的吗?
四顾茫然的高胜寒手上无剑,剑在心中。他抱定“长风破浪会有时”,还不知道行路难,到底有多难。冷静下来想一想,这个时候没地方可去,而夜半三更的,去住宿实在划不来,于是,他像一些旅客一样,找到一处干净的台阶坐下来,等待天亮。
在火车上打了一下瞌睡,这时候的高胜寒是一点睡意没有,他开始想亲人,想朋友,想老同学,想女孩子。
说来也奇怪,高胜寒最最担心的那一个人是方丛。他难以设想这个任性的大小姐,在看见了留言以后,会有怎样的反应。
方丛会大哭大闹吗?会寻死觅活吗?会放弃学业出来找他吗?一切皆有可能。
高胜寒特别担心方丛会不管不顾,一个人跑出来找他,不说安全问题,别人会不会以为他们是私奔了呢?头痛,方丛如果像妈妈那样坚强就好了。不管了,也管不了啦。
想到妈妈可能会担惊受怕,可能会旧病复发,高胜寒突然后悔了,后悔自己太草率了。
妈妈的身体正在康复中,她能够理解儿子的选择吗?爸爸在狱中,儿子又不辞而别,可想而知,妈妈应该有多么孤独------
尽管高胜寒知道,奶奶会理解孙儿的,外公会支持外孙的,可是,爸爸知道了,他会谅解吗?会不会责怪儿子,没有兑现照顾妈妈的诺言?
季平山大哥、徐行叔叔、江似练叔叔,还有陶沙大哥,他们会不会为难?
尤其是想到母亲会愁眉不展,会闷闷不乐,会黯然神伤,高胜寒一下子兴趣索然,上海,没有了想象中的那份美好。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都比不上上海的灯火辉煌!”
灯火通明的夜上海,天空没有家乡的蓝,星星和月亮也没有家乡的明亮,虽然有习习的微风,但是,混凝土的地面上依然在散发着白天积蓄的热能,让高胜寒难以忘却“盛夏的果实”。
——盛夏的果实是清香鲜嫩的,是青翠欲滴的,是鲜嫩水灵的,是蓬蓬勃勃的,也是苦苦的,酸酸的,涩涩的!
老同学他们很快会收到录取通知书,他们之中,除了杨柳和谢瑞国有点遗憾,大家都应该会高高兴兴的。
高高兴兴的面对录取通知书,高高兴兴的摆谢师宴,高高兴兴的踏上理想中的大学校园。
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有诗云:“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所谓的人生四大喜事。
后人在洪迈的四句话后面各加了两个字,喜剧就变成了“杯具”——
“久旱逢甘雨-----一滴!他乡遇故知------债主!洞房花烛夜------隔壁!金榜提名时------重名!”
高胜寒从来不觉得自己是悲剧的主角,他认为自己在演一场戏——哑剧。别人看得明白,自己说不出来,也不需要说出来。
此时此刻的高胜寒在设想,谢师宴上,张博飞会说到毛毛兄弟吗?楚天阔会说到老班长吗?谢瑞国会说到小师傅吗?方丛会不会在谢师宴上哭?杨柳会不会在谢师宴上流眼泪?吴芳草会不会说,很遗憾,校草没来?施青红会不会办谢师宴?
这一切,高胜寒无法想象,他只能大致的去推理、去估计。他不遗憾不能参加老同学的谢师宴,但是,他心里有点小期待,期待那些老同学到时候不会忘记了千里之外的他------
而事实上,那些在他家、施青红家住读过的每个人,都不可能忘记他们的校草,一个他们心中的偶像和楷模。
如果有一天,高胜寒知道了,他的那些同学们,会因为没有他的出席,所有的人都取消了谢师宴,他们觉得校草就是他们的兄弟,就是他们的老师,没有校草出席的谢师宴,根本没有意义!
首先提出来的是杨柳。
有一天,杨柳的爸爸杨帆,他在同夫人商量,谢师宴怎么办?放在那里办?
因为这时候的杨帆,他取代了李家村出来的李副市长,已经是饶景市的副市长了。请客吃饭不是大事,却也不能掉以轻心。
一年前,吴楚派人抄了李副市长堂妹李小萍开的,大姐大洗浴中心,当场抓获了十几对“野鸳鸯”,并且协同工商管理部门,将其关门歇业了,名曰,关门整顿。
李副市长亲自登门拜访了吴楚,可惜为时已晚,一不做二不休的吴楚打了官腔,客客气气地送走了上级领导。
恼羞成怒的李副市长展开了疯狂的报复,他不但亲自去市委书记那里告状了,而且四处写吴楚的匿名信,造谣污蔑吴楚。殊不知吴楚棋高一着,他在出手之前,已经请示了市委书记,并且将对方可能采取的报复手段,提前做出了准确的分析汇报。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在事实面前,市委书记给了李副市长一个体面的台阶下,——引咎辞职。
如此一来,吴楚在整个饶景市的官场是一鸣惊人了,而在经济工作中崭露头角的杨帆,成了受益人,由市委副秘书长当了副市长。
女儿的谢师宴是放在饶景市?还是放在银城县?
党风廉政建设,有些人会不当一回事,杨帆不会,他在这方面是个“胆小怕事”的人。
“校花夫人,你说怎么办?放在饶景市,杨帆可以控制规模,但是老师学生往返不方便。放在银城县里,过去的老部下肯定会来,以前的左邻右舍会来,老家的乡里乡亲会来,特别是县委县政府的大部分机关和单位会来,我想一想就觉得后怕。”
杨帆问夫人,夫人在考虑,宝贝女儿杨柳开口了,“不摆谢师宴,是不是就没有这么多麻烦了?我不摆谢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