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吱声,他的威望摆在那里,许多族人还是第一次看到。
这位庙堂重臣,平常只能想往一下而已。
今天见到真人了,大家不由心脏都紧缩起来,气量小者甚至感到呼吸不畅。
大人物大概都有这个习惯,开场之前自己先保持沉默一段时间,镇镇场子。绝大多数就是养气。
可是,张商英不同,他在数坑呢。
既然他掉进的坑多,而且到现在为止,每次又都爬了出来,而且每个坑都各有特色,回顾起来很有意思。
所以,他就养成了一个习惯,经常找时间回头数一数自己掉进又爬出的各种坑。
这种数坑的乐趣,他和年轻人交流过,可惜他们不懂。
这让他明白,不是自己掉进去过的坑,数起来没有什么意思。
所以从那以后,他就众乐乐不如独乐乐了。
而且他经常数坑,就发觉每一个坑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爬出坑来的技术,也各有不同。
各种不同特色的坑,数起来才真的让人兴趣盎然,妙不可言。
也就是他掉进的坑多,而且还不断数算,以至于刚才那个比较大的坑,他还没有掉进去,就出来了。
这就很厉害了!
张商英略微激动了一下,在那巨大椅子上颠了颠。
张氏家族的人,大约有四五十人的样子,当然都是骨干甚至是支脉小家主,一般家族成员还没有资格。
他们都紧盯着张商英呢,一看他老人家颤动,以为他要有什么行动,至少要开始讲话。
大家都有些激动,因为他们在这里潜伏了多年,总是被告知准备行动,结果除了混吃等死,就没啥了。
可是,大家都失望了。
张商英只是动了一下,又恢复了寂静。
显然,他的数坑还在继续,或者刚刚开始也说不定。
张商英,字天觉,按籍贯来说是蜀州新津人。
可是自从他发迹以后,除了开始是在籍贯周围地区任职以外,他一直就是在京城汴梁发展。
他的自然条件非常优秀,长身伟然,姿采好像高大如山般耸立的宝玉。
和他丰姿伟仪匹配的是他的气质,负气俶傥,豪视众生。
其实这并非是他的优点,尤其是年少气盛的时候,是在说他趾高气扬,自命不凡,很大程度是缺点。
这种性格上的瑕疵,就导致他经常掉进坑里。
有些坑是自然就有的,有些坑则不然,是别人挖好等着他跳的,盖因为他比较讨人厌。
至于傲视众生,这个就更是大毛病,别说你没有那种比所有人都强的本事,即使有,还会有人超过你。
最后总有一天能踏着你脸,将你越过去。
他的第一个主要官职,就是通川主簿。
这个职位很重要,是负责各种文书的,所以只能是主官最信任的人担任。
否则,说不定什么时候给你向皇上报告的时候说句话骂皇上的话。
或者上峰给你一个重要命令,他给你藏起来不给你。
要说干活,张商英没说的,他很肯干,积极表现自己。
在一次平叛战斗中,张商英不畏风险,亲自深入那些反叛的蛮族领地,会见他们的酋长。
那个蛮族酋长一见张商英就被他的仪表堂堂所折服,能长成这个相貌,肯定不是坏人,值得信赖。
加上张商英口才便捷,文化根底深厚,很快就说
了酋长,向他痛快地投降了。
这也是张商英的第一次立功。
靠着这次功劳,张商英被提升了,担任南川知县。
这以后章惇作为经制史,在夔州收服那些山地居民,但是他对当地的官员非常粗暴,经常辱骂他们。
搞得人人畏惧他,没有一个人敢和他说话。
导致从汴梁过来的监军使者觉的只有张商英能抗住章惇的威压,于是飞传檄文将他调了过来。
可见这个章惇脾气之坏远近闻名,以至于朝廷代表都要费脑筋找专人对付他。
恰逢章惇询问他们这里有没有像样的人才可供驱使,那位摇人的使者就推出了张商英当挡箭牌。
这次出面不能说是坏事,但是也不尽然是好事,能和章惇分庭抗礼的,必然会引人注目。
章惇盛气凌人不假,但是对真人才他还是喜欢和尊敬的。
听了使者的话,立刻就招呼张商英进来一起吃饭。
这个待遇可不低,也就是说我不管你真实本领如何,先给你一个平起平坐的待遇。
张商英本来就在寻找机会展露才干,这个时候自然不怯场,穿着道士服,施施然进去,然后长揖就坐。
其实张商英这个时候有些不伦不类,你一个现任知县穿道士服算什么东西?
幸亏章惇爱才,没有和他计较,否则这次马上就就要让张商英掉进坑里。
章惇爱才不假,可是也没有太把张商英看在眼里。
就按照自己的理解信口开河说起了煌煌大话,颇有挥斥方遒的意思。
可是这时候张商英就展现了真才实学,随着章惇的每一句话出口,张商英都有针对性地予以驳斥。
而他所驳斥章惇的语言文字,都明显地高于章惇不少,显露了他的真功夫。
这驳斥让章惇哑口无言,进而大喜过望,这正是他要找的人才。
于是,章惇立刻就聘请张商英为他的客卿,凡事都和他商议探讨。
这是一个对张商英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因为这件事情让张商英从地方走入京都朝廷,入了大僚眼中。
所以张商英发迹,章惇是他的举荐贵人。
回到汴梁以后,章惇没有将他留给自己,更没有掩盖人才,而是立即将他推荐给王安石。
被王安石赏识以后,他的仕途就更加顺畅,升任检正,部门是中书礼房,这个职务主要是整理文件。
等于重操旧业,又干回他的第一个职业。
可是这个等级,就有了天壤之别。
随后,张商英又受到皇上召见,让他有机会直接回到皇上的问题。
皇上那么忙,神宗又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