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藏在深山里的明珠 > 藏在深山里的明珠最新目录

第二章我就是这个命,我认! 第一百一十三章 这两位掉进钱眼里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是,正在去你那里的路上,你现在在什么地方?”

“我给你发个定位,现在正和黄老板,毛大哥在一起。”

“好的,很快就到。再见!”

春风送暖,大地复苏了。到处都是一派繁荣的景象。田野里有许多农民在收拾自家的田地。

小雨想,看来大家都动起来了,为了赶季节,勤快的人不辞辛苦,在自家的田地上耕耘着,这就应验了那句老话‘人勤地不懒’。

将要开办的纺织厂,就像一阵春风早就吹遍各个乡镇与村庄。对棉农来说,是绝对的大好消息,春江区有了两个纺织厂,种出来的棉花就再也不用担心卖不出去了。尤其是去年留在手里的面花,也能顺利出售,换会花花绿绿的钞票了。

城里人每天忙着赶时间上,有些人羡慕农村人。其实农业对时间的算计更加准备,到了什么季节,就得种什么作物。无论是种植还收割,也要把时间计算得恰到好处,农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三麦不如一秋长,三秋不如一麦忙’。以后海平他们也会按着这个步骤一年头的忙碌起来的。

当来到威坪县的东郊,见到了黄老板和晓明,海平,胡军,玉涛他们。

“刘老板回来了。”黄老板笑着和小雨握手。他这次更加意气风发,很有大干一场的架势,他那微秃脑门,更加明亮了。

小雨温和地一笑,问道“是,选好地方了?”

“我和周县长,毛老板,已经确定下厂址了,这几天就动工。哈哈,有你那里做榜样,这里就容易多了。还望刘老板多多关照才是啊。”他微笑着,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那细长而又深邃的眼眸,灿灿生辉。

小雨感觉这位大哥兴奋的样子有些爆棚了,就笑着说“这是必须的。”又看向晓明问“差不多了?”

“嗯,马上开始,这里需要把整平地面,胡军已经把车间钢扣框架的图纸,送到钢铁集团交给大姨夫了,他们正在组装。走吧,回县里,我们商量一下再说。”晓明说完,看向海平和黄老板。

他们同意后,就都上了车,回到县里。

来到海平的办公室,大家坐下后,胡军让人给他们倒上茶水。

海平说“黄老板,过年时,我们和小雨姐商量过,厂房的事情基本定下来,接下来就是招工人,然后去春江纺织厂那边学习,我们争取提早把厂房都盖好,等机器买回来就安装,一切准备好后,工人也就学好了。”

黄老板笑着说“好的,这样同步进行,两不耽误。”说完看小雨,笑着问“刘总,如何招工呢?”

小雨说“上午,我在纺织厂,交代给孔厂长给你们培训新工人的事。我的办公室主任,也提出过这个问题。我的意思是和你商量一下,就在威坪县内招收。这样他们离家近,试机后,就得正式开工,单身宿舍是盖不起的,这样下班后也方便他们回家住。”

“是,这是个好办法,盖起厂房,按好机器就开始试机,到那时工人也能学成归来,哈哈,原料换的从你们厂买一部分的。”

小雨抿嘴一笑“说道,没问题,在招工前,必须确定每个车间需要多少工人,你都是要上哪些车间。还要确定你给职工的工资与其他待遇问题。哈哈,招工周县长也可以帮忙做宣传,但是只有确定待遇问题,人们才有来报名的。”

大家看黄老板,他也傻不愣登地看着大家。最后,勉强地笑着说“是啊,盖厂房的事情是清楚了。哈哈,你提出来的这些,我也有些含糊了。我看到你们车间的工人,一个人能看四台织布机。现在还没具体确定卖多少台机器。至于招新工人的待遇问题,就与你们一前招工时一样即可,入乡随俗吧。”

海平笑着说“在招工前,首先要确定招工的人数,这个问题更加不难办。等我们一起去纺织厂,叫上孔厂长一起,每个车间逐一查看,比如,从纺纱车间,你需要几台纺纱机,就明确这个车间需要多人名职工了。织牛仔布的车间,你要买多少天机器,也就能知道需要多少名职工,逐个车间都确定下来,不但买机器的数量你弄清楚了,需要的工人也能确定下来。”

小雨接着说“没事,我们说过帮助你,绝对不会食言。我已经交代孔厂长,从你开始试机时,不但过来几位老职工带一带新工人,在每个车间,给你们物色一个车间主任,带他们几个月。”

黄老板仔细地聆听着大家的建议,心想,到目前为止,已经把所有的问题都摆在眼前了,只要逐一去实现就完全没问题了。自己还真得遇到了实在人。

麻溜地笑着说“哈哈,谢谢,你们为我想的非常周到。”

晓明问“黄老板,服装车间可小呀,如果招工最少也得小万数的缝纫工。就是再盖五座单身宿舍楼也不准够。”

小雨看到他有点为难,笑着说“没关系,就先让织布车间的人住进去,他们三班倒,不适合下班回家。缝纫工上长白班的,下班后都可以回家去住。”

胡军过来说道“饭菜准备好了,过去边吃边谈吧?”

大家为坐在餐桌旁,已经相处了好多天了,相互间无须客气。在晓明的带领下,很快就开始吃起来。海平建议少喝一杯,大家也没矫情。

一轮酒喝过后,海平问道“黄老板,这里也有服装车间,虎门那里服装厂也不少,今后你能顾得过来吗?”

“我们家是从爷爷那代人就做服装,我爷爷有三个儿子,我父亲是老大,两个叔叔也在我们厂里。这次,我过来办厂,我二叔家有百分之三十的股份。我小叔叔没参股。但是虎门那里的厂子,有我儿子接管。小叔叔倒是想接管,可是没那个实力,更没有商户做后盾。”

小雨心想,这些干的越来越大的家族企业,都是靠一代代人经验积累,有技术有人脉,尤其是有大量的客户做基础。家族的人良莠不齐,时必须有的好当家人才行。要不然是很难维持下来的。

黄老板看着小雨默不作声,笑着问“在这里,我们也想做羽绒服,刘总,不知羽绒的问题能不能解决喽?”

小雨笑着说:这个我可不能保证。我们前几年羽绒也不够用,还是去南方直接买回成品羽绒。哈哈,为了上羽绒服的项目,我们派人去南方学习了三个月,顺便还学习养鸭子,紧锣密鼓的折腾了半年多才算办成。去年又上了两个养鸭场和几个养鸡场,还算是有点

本章 共7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