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我师父辗转到沿海的几个大城市,为了打压列强的嚣张气焰,参加了多次他们摆下的擂台。每次都把他们打的屁滚尿流。可是形势比人强呀。他们手里有大炮,有枪,还特别不要脸,拳脚上打不过就用阴招。
我的师傅就是在擂台上胜出后,被他们背地里打了黑枪,身体多处中弹,双腿也被打残。后来经过志士仁人多方帮助,出钱出力的救助,总算保住了性命,一条腿却造成了终生残疾,后来就来到了这里。
我那时还是少年,也是个孤儿是师傅把我养大的,也是在师兄们的照顾下学习武功。
大师兄那时也学到了一身的本领。一直跟在师傅身边在外历练。他把师父送回来后,就让我照顾师傅的饮食起居。他不顾师傅的阻拦,趁着夜幕悄悄地下了山,去找那些黄毛杂种报仇。打过几次擂台也都胜出了。在别人的介绍下加入了洪门。
小雨递给他一杯茶,看着他缓慢地喝着,好想换陷入在往事的回忆中。
过了一会,小雨说道“我从书上读过,洪门组织在很多国家都有分支。战争期间在国外募捐钱财,购买物质送回祖国,支援抗战。为国家做出了不少贡献。”
老人点头,继续说道:没错,这些人都是有华夏气血的好男儿。我们国内有三大帮派,一是,炮哥会,这个帮派大部分是在西南,云贵川一带;其次就是青帮,是在华东沿海一带。而洪门与青帮有很深的渊源,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红花绿叶,青洪一家之亲’之说。
因为那时世道龙蛇混杂,成立帮派初中只是抱团取暖,能够在混乱中求生存。只有洪门最初是有明确主张,以反清复明为己任,再后来就是抗击倭寇为目标。
这三个帮派不乏许多仁人志士,铁血好男儿,他们都有一腔守土保家的热血,一心想着抵御外侵。可是也不免会出现一些败类。
你师父起先加入的就是青帮,和一部分人组成了一支暗杀小组,专门暗杀敌人的高管与汉奸卖国贼。后来被叛徒出卖被抓,他的朋友们辗转把他救了出来,可是几乎剩下了半条命,在伤势好转后只好辞别故土去了海外。
在洪门的国外分支,从事着帮派的事物。直到战争结束,国家安定才回到故乡。
由于战争给人带来的萧条,在那段不堪回首运动,你师父很多事情也解释不清楚。又被关进了监狱,是我师傅知道后,派人把他偷偷的接回到山上。师父还托人给他娶了媳妇成了家,在山上做了十几年。
师傅去世后,你的师父也想自己的家乡,就又回到江春市,直到十几年前独自一人又回到山上。
有人讲完后,都陷入了沉默。
小雨却在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最初见到赵坤山老人,是每天早上在公园里,他行云流水的打着太极拳。那时只不过感到,他就是个日暮西山的老人而已。就是提出跟着他学习,也只不过是感到一套拳打下来,非常有气势也很好看。
没想到,他老人家在一个多世纪的人生旅程中,人生经历如此坎坷,也感到他这一生活的既轰轰烈烈,又快意恩仇,非常精彩。
今天听到的故事,虽然简明扼要,可是自己从一些电影电视中,似乎也能看到师傅的身影了。
又想到在他准备上山时的那段时间,他指点自己的那些招式,的确不再是花拳绣腿那么简单,他也说过是杀招,当时自己全没当回事。现在看来绝无虚言,绝对的是能致人以死地的绝招,杀招。
想到这里不禁激灵灵打了个寒战。
就是那次在二叔家暴揍刘全时,一时气恼,还差点朝他的死穴上打下去。幸亏二叔二婶在门外大哭大叫,自己才下手稍缓。假如再多加重几分力道,恐怕不光刘全会没命,自己还也会被这个王八蛋给害死。
想到这里,就有不想让小中小华来山上了。学点简单的防身武功能强身健体就可以,用不着那么高深喽。还是活的平平淡淡才是真。武功再高也怕菜刀,何况现在都处在高科技时代,枪炮都是小儿科了,更加高明的武器频频诞生。
过了好一会,又问道“师叔,你一直在山上吗?”
“是,我师父让我入了道门。我一生除了学了点武功以外,就是钻研医术,因为经常给师傅煎汤熬药,对许多草药的性能药理都逐渐有了研究。我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过这片山区。”
小雨笑着说“我还在想,等回去时让你跟着我一起离开,去山下的世界看看。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比以前的地主家过的还要好。以后我会给你养老送终的。”
老人听后眼圈泛红,嘴角微翘,说道“呵呵,还是免了吧。我还是喜欢这里。这里有我师父还有大师哥。你真的有心,以后每年上山来看看我,给你师傅上柱香。我这辈子只佩服两个人,那就是我的师傅和大师哥。我想永远陪着他们。”
小雨知道老人决心已定,就从口袋里取出买的那部手机,交给他说“我听赵谦大哥说,你从不用手机。我就给你买了一部,里面有电话卡,也把我的电话号码输入在里面了。今后你有急事就给我打电话。我会尽快赶来的。”
老人看着手机,没有去接,说道“我不需要,有阿祥在,我什么也不需要操心。”
小雨坚定地说“师叔,我的处世哲学就是靠谁也不如靠自己。阿祥照顾你是没有问题,可是一旦有个山高水低的时候,谁都靠不住。你就听我的,把这部手机保存着,不用也没有关系,一旦有事就给我打电话,我会给你按时缴费的,你什么也不用担心。只是隔一段时间充一次电就好。”
心想,你老人家在山上待了一辈子,可能不知道人心险恶,有些提防还是好的。
老人听后,也不想辜负了小雨的一片好意,还是把手机收了起来。
2
下午,在一片朝阳的山坡上,这里立着很多墓碑,大大小小的坟包无计其数。
张有泉和阿祥把带来的祭品,香烛和火纸。都摆在一座坟墓前,墓碑上写着赵坤山之墓。立碑者:孙子赵谦,而后就是重孙赵亮,曾孙赵雨辰。
小雨还真不知道如何做?只能听阿祥和张有泉的吩咐。
老人点上三炷香,嘴里还念叨着说“大师兄,你的徒弟来看你了。她很不错,你也非常有眼光。放心吧,我答应你的事一定会办到的。”
张有泉也说道“大师伯
本章 共5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