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其中的插图系苏联维列依斯基(ΟpeСТBepeЙСкИЙ)所作。
〔2〕《铁的奔流》《铁流》的最初译名。
〔3〕《水门汀》的插画即《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
〔4〕"上月丛芜来此"疑为"上月丛芜来函"之误。一九三一年五月一日《鲁迅日记》:"下午得韦丛芜信,即复,并声明退出未名社。"310623致李秉中秉中兄:十六日信〔1〕已到。前回的一封信,我见过几次转载,有些人还因此大做文章,或毁或誉。这是上海小报记者的老法门,他们因为不敢说国家大事,只好如此。兄不大和这种社会接近,故至于惊愕,我是见之已惯,毫不为奇的了。
对于发表信札的事,我于兄也毫无芥蒂,自己的信之发表,究胜于别人之造谣,况且既已写出,何妨印出,那是不算一回什么事的。但上海小报,笑柄甚多,有一种竟至今尚不承认我没有被捕,其理由则云并未有亲笔去函更正也。
疑兄"借光自照",此刻尚不至于此。因为你尚未向上海书坊卖稿,和此辈争一口饮食,否则,即无此信,他们也总要讲坏话的。我向来对于有新闻记者气味的人,是不见,倘见,则不言,然而也还是谣言层出,有时竟会将舍弟的事,作为我的。大约因为面貌相似,认不清楚之故。惟近数月来,关于我的记事颇少见,大约一时想不出什么新鲜花样故也。
我安善如常,但总在老下去;密斯许亦健,孩子颇胖,而太顽皮,闹得人头昏。四月间北新书店被封,于生计颇感恐慌,现北新复开,我的书籍销行如故,所以没有问题了。
中国近又不宁,真不知如何是好。做起事来,诚然,令人心悸。但现在做人,我想,只好大胆一点,恐怕也就通过去了。兄之常常觉得为难,我想,其缺点即在想得太仔细,要毫无错处。其实,这样的事,是极难的。凡细小的事情,都可以不必介意。一旦身临其境,倒也没有什么,譬如在围城中,亦未必如在城外之人所推想者之可怕也。此复,即颂曼福。
迅上广平附笔致候六月二十三夜令夫人均此问候。
310730致李小峰小峰兄:下午得读来信。
未名社前几天给我一信,说我的存书,只有《小约翰》三百本了。盖其余三种〔1〕,久已卖完而未印,而别人的存书却多。
《勇敢的约翰》已有一书店〔2〕揽去付印,不必我自己印了。下月底想另印一种,届时当再奉托。
全集如翻印起来,可有把握,不至于反而吃亏,那是尽可翻印的,我并无异议。至于所译,我想且可不管,因为其中之大部分,是我豫定要译之《新俄新作家三十人集》〔3〕中的东西,只要此书有廉价版,便足以抵制了。
《上海文艺之一瞥》我讲了一点钟,《文艺新闻》〔4〕上所载的是记者摘记的大略,我还想自草一篇。但现在文网密极,动招罪尤,所以于《青年界》〔5〕是否相宜,乃一疑问。且待我草成后再看罢。大约下一期《文艺新闻》所载,就有犯讳的话了。至于别的稿件,现实无有,因为一者我实不愿贻害刊物,二者不敢与目下作家争衡,故不执笔也。
附上校稿四张,请付印刷所。
迅上七月卅夜
注释:
〔1〕其余三种指收入《未名丛刊》的《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和收入《未名新集》的《朝花夕拾》。
〔2〕书店指上海湖风书局。
〔3〕《新俄新作家三十人集》即《新俄新家三十人集》,系德文译本,荷涅克译。
〔4〕《文艺新闻》周刊,"左联"领导的刊物之一,一九三一年三月在上海创刊。一九三二年六月出至第六十期停刊。《上海文艺之一瞥》最初分两次发表于该刊第二十、二十一期(一九三一年七月二十七日、八月三日)。
〔5〕《青年界》综合性月刊,石民、赵景深、李小峰编辑。一九三一年一月在上海创刊,北新书局发行。中经休刊、复刊,至一九四九年一月停刊。
310808致李小峰小峰兄:今日得来信后,即将《朝花夕拾》一本持上,此书中有图板,去制版时,希坚嘱勿将底子遗失,因反面印有文字,倘失去,则寓中更无第二本也。
又此书只十行,此次印刷,似可改为每页十二行,行卅字,与《呐喊》等一律。
《象牙之塔》可先函嘱北平速印,印花当于明日即送乔峰处,希于十三日便道去取,另有北平翻版书两本,一并奉还并携印花收条。专卖北平之廉价版,我并可将版税减低为百分之二十。
迅上八月八夜再:《热风》,《华盖》,《华续》,将出之《中国史略》及《象牙之塔》,均尚未有合同,希便中补下。似应有三份,前三种合一份,后二种各一份也。
310816致蔡永言〔1〕永言兄:七月廿六日信早收到,《士敏土》校正稿,则收到更在其前。雪兄〔2〕如常,但其所接洽之出版所,似尚未十分确定。盖上海书店,无论其说话如何漂亮,而其实则出版之际,一欲安全,二欲多售,三欲不化本钱,四欲大发其财,故交涉颇麻烦也。但无论如何,印出是总可以印出的。
当印行时,插画当分插本文中,题语亦当照改,而下注原题,此原题与德译本亦不尽合,是刻者自题的。戈庚〔3〕教授论文,可由我另译一篇附入。书拟如《奔流》之大,不能再大了。作者像我有底子,另做一块,所费亦甚有限。
大江书店之线订法,流弊甚多,我想只好仍用将线订在纸边之法。至于校对,则任何书店,几于无一可靠,有些人甚至于识字不多,点画小有不同,便不能辨了。此次印行时,可属密斯许校对,我相信可以比普通少错一点。
此复,即颂近佳迅上八月十六夜绍兄均此致候不另。
题版题语能否毫无删改,须与出版者商量,采其意见。
注释:
〔1〕蔡永言当时董绍明、蔡咏裳夫妇合用的名字。董绍明(1899--1969),字秋士,一作秋斯,河北静海(今属天津)人,翻译家,曾在上海编辑《世界月刊》。蔡咏裳,广东南海人,曾与董绍明合译革拉特珂夫的长篇《士敏土》,鲁迅为之校订,此信系致蔡咏裳。
〔2〕雪兄指冯雪峰(1903--1976),浙江
本章 共7页 / 第4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