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陈胜的人生推演 > 陈胜的人生推演最新目录

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择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山的试炼。

对于里面的现象也在议论。

而大齐朝堂上的公卿大夫,也在看着这里的情况,很多人都有些错愕。

陈胜则是毫无感觉,直接进入考验。

只是考验有些莫名其妙。

陈胜一路上山,走了没几段就进入下一段,不多久就快到达山顶了。

“这完全就是鸿运当头的格局,圣者设置的考验,还没接近就直接坏了。”

一人感慨着。

山脚下又有新的学子等待考验,山腰上诸多的学子还在考验。

这些天之骄子,在理想山也不敢造次,规规矩矩的接受着考验。

而这中间,只有陈胜最为奇特,闲庭漫步,根本就是来散布的。

作为精通气运之道的他们,闭着眼睛也能猜出,陈胜如今的气运是什么。

鸿运当头,无往不利。

“不管他了,后面有没有气运高的弟子。”

“有一个不过年纪小,还没有完全发运。”

陈胜直接往山上走。

到了山顶,他对这些人视而不见,好像完全看不到他们。

“这么简单又是第一了。”

他也没有急着去领奖励,这一关奖励的文运,足够一个志气三尺顶峰的人点燃文明之火,开辟文心了。

他想观察学习一下。

不过想到后面几人,陈胜又放弃了这个念头。

他自己本身就不是一般人,看稍微弱一些的也没什么用。

看来还是尽早去明本山。

他对明本山倒是考虑的很多,之前三山只是淘汰学子的地方,本身并没有太大的考验,而四山以后,就会文道本身进行考验。

陈胜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杂家会考什么。

也不知四山以后是怎么考验的?

“怎么没有奖励发下来。”四处张望,也没有人,陈胜不知下一步如何进行,就在那里等着。

陈胜回头看看山下,安期生等人正在其中考验,只是考验什么陈胜看不到。

他只能看出,每一个人出现在更高的一些地方就是通过考验了,只是入额考验,他却没看懂。

不过一炷香的功夫,安期生神态从容的进入山顶。

“陈师兄又是第一!恭喜师兄。”

“安师弟客气了,我也是刚刚到,不知这一山的奖励怎么发?”陈胜与安期生说着话,便直接问了起来。

“陈胜师兄不急,这一山的奖励和山脚下一样的,等其余人全部通过考验一起发放。”

“若是有人无法通过?”

“淘汰了自然不算。”

安期生若有所指的说。

陈胜明白他的意思,只是现在的他也没有绝对的把握对陨一击必杀。

想想还得等到第七山,争鸣山再说。

两人就在旁边闲聊着,同时也询问着中间三山的情况。

陈胜从安期生的话语之中,对后面的情况有了一些的了解。

“这么说来,其实这中间三山之考验本学派的内筒了,可是诸子开辟的小学派怎么办,有很多小学派他们的祖师根本就没有到达天人之境,他们如何考验,万一有人再创学派那又怎么办。”

陈胜不免有些疑虑。

他本人修的的是兵家、儒家、法家这如何考验。

难道他去考三场。

“无妨诸圣早有预料,无论是传承断绝,还是再开一脉,进入明本山之后,就可以去考学说科。”

安期生说道。

“怎么说?”

“学说科就是由诸圣设置出来的天人化身考验,只要你是传承断绝,或者再开一脉的都可直接让诸圣的天人分身考核。”

“我们文道考核无非就是通过学说,将自己对理想国的理念展现出来,然后构建自己理想种子。”

“那里有诸圣设置的模拟物品,只要确认学说可以凝聚成文种,就可以通过考核。”

“诸圣对于这一方面的还是比较宽松的,一方面是为了壮大诸子,一方面也希望后人能够抛开一切,能够再开辟新的道路。”

“总体来说,甚至可能比现在的显学以及百家学说更简单。”

“不过,虽然简单,但是一个学说的的形成怎么可能简单,更何况还要能凝聚文种,这一科考的学子相对来说其实是比较少的。”

陈胜听着安期生的解释,不时的思考着。

“陈师兄应该是想考杂家吧。”

安期生抬头看看陈胜,笑道:“杂家自从尸子创建以来,只有一个吕不韦是天人强者,传承虽在,但是和断了差不多。”

“如果陈师兄真想开辟杂家一脉,可以直接去学说科。”

陈胜思量着,没有说话,不过安期生的话不无道理。

“嗯。”

说话间,申已经来到山顶,陈胜两人不哉说话。

又等了一阵子,后面的人陆续的上来。

“人齐了,马上就要发奖励了。”

安期生话音未落,如同环境山一般的触手,一样的文运,进入陈胜的意志海。

这一团气运,比之前的大了不止一截。

“诸位,我等争鸣山上见。”

陈胜刚刚收好,就见安期生对着田横他们几人行礼说道。

“争鸣山上见。”

周青臣以及田横几人顿时意气风发。

“争鸣山上见,还不知道能不能去呢,真是好笑。”

不知道谁阴阳怪气的说了一句。

陈胜听力不错,他转头看了一下,是姬通。

陈胜也没管他。

“姬兄也是一时之杰,何必如此小肚鸡肠,一点小事纠缠到现在,若是天下都是你这种人,天下人都有的忙了。”

田横略带讥笑的说。

他是墨家之人,墨家之人向来有豪侠之风,最看不等这等小肚鸡肠的人物。

义之所在,道之所存,赴汤蹈刃,死不旋踵。

当年墨子连奔十天十夜救宋国,之后却只能在檐下避雨,但是依然不后悔。

这是一个令人敬仰的学派。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