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在黄河流过河口镇后,为南北走向的吕梁山所阻,折向南流,奔腾于山西、山西两省边界的峡谷之间。河水从壶口瀑布泻下之后,出龙门继续向南流,到潼关附近,因受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其中的一条支脉华山所租,折向东流。而形成一段比较平缓宽广的河面,因而在此设立渡口。
之所以叫风陵渡,是因为附近的风后陵。传说在轩辕黄帝大战蚩尤与逐鹿之野,蚩尤作大雾,而致黄帝部落的僵尸东西不辨,迷失方方,皇帝的贤臣风后献上指南车,给大军指明方向,终于摆脱困境,打败蚩尤。可惜风后也在这场战争中被杀,埋葬在这里建有风后陵。后建成渡口便以风陵渡为名。
风陵渡自古以来就是河东、河南、观众的咽喉要道,向为兵家必争之地。这个“鸡鸣一声听三省”地方,自古便是征占的战场,三国时期的曹操大战马超、韩遂,西魏时宇文泰大破高欢等着名战争均发生在风陵渡。抗日战争时期,国、共联军3万多人在此处与日军交战,击毙8000多人。
你想想这么重要的位置,一般人能轻言放弃吗?而白波黄巾军的郭太等人猜测牛辅的援军会从此地渡河也是合情合理的。谁能想到有人敢有魄力放弃这么样的一个兵家必争之地不走,转而从更远的地方绕道呢?
其实这就是董守业的反向思维,对于这次跟白波军的斗智商的情形来看,主要是:你能想到的,我都能想到;我能想到的,你却想不到,只有使用发散思维,利用一些脱离常规的思路,才能做到出其不意,克敌制胜。
其实董守业这次率大军绕过风陵渡而从蒲坂津登陆,一个是想到白波军有可能狙击自己,第二个也是由于第一次出战,想降低风险,做的十全十美。
思路的来源还是想到了历史上曹操当年大战马超、韩遂,派徐晃、史涣从蒲坂津渡越黄河而至河西,抄马超、韩遂等人的后路,最终取得胜利的这一典故。使用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才能让人防不胜防。这古代的人虽然聪明万分,但毕竟没有现代人,信息量那么丰富,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一时不查之下,难免会被东昼夜这厮钻了空子。
孙子兵法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还是孙子说的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