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拉走了,唯独,在阿晚的身上,时间真的是没有留下一点的痕迹,好像对着阿晚有着特殊的恩宠。
阿晚还是跟着以前一样的脾气,还是跟着以前一样的爱闹,还是跟着以前一样的花容月貌,没有丝毫的改变,还是跟着以前一样,不爱刘彻。
说来也真的是讽刺,跟着刘彻在一起这样久了,阿晚还是没有爱上刘彻,就算是被用了遗忘记忆的香料,阿晚还是没有爱上跟着自己朝夕相处的刘彻。
这一点,阿晚也说不出为什么,为什么还是不能爱上刘彻,在她的记忆之中,有个人,是她想爱 的,这个人,给了阿晚一个很重要的东西。
就是因为这个东西,阿晚这一生,就只会爱上这一个人了。
“原来你长大了,是这个样子的啊。”扶苏看着阿晚的身影,嘴角勾起一丝微笑,他记忆之中的女孩,一直都是小小的模样,长不大的模样,没有想到,女孩还是能够长大,还成为了大汉王朝的皇后。
而现在,他也要感谢刘彻的选官制度,汉代的选官制度,让他可以出任丞相,进宫面圣。
不然,怎么可以碰见自己的姑娘呢?
汉代选士始于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二月,高祖下诏求贤,要求郡守劝勉贤士应诏,并书其行状、仪容、年纪,以待擢用;郡守若遗贤不举则免官。汉文帝二年(前178年)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十五年(前165年)又下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文帝还亲自出题策问。所谓"策问",就是皇帝就时政中的问题提问,令被荐举者作答。答者要对时政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主张和建议,是对策"。对策要封好交皇帝亲自拆阅,评定高下,然后酌授官职。察举作为一种制度,是在汉武帝时期确立下来的。
《汉书·武帝纪》载:建元元年(前140年)冬,武帝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董仲舒就是在这次贤良对策中被列为上第的。其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重选举取士,于元光元年(前134年)冬,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察举正式成为一种制度。元封四年(前107年)汉武帝又令诸州岁各举"秀才"一人。自此,每年州举"秀才",郡举"孝廉",历代沿袭,成为固定的选士制度。
汉代的选举制度是察举制,以地方推荐为主,考试为辅,考试与推荐相辅而行。推荐过后是还要经过考试覆核;覆核合格后才能量才录用。无论是特举贤良方正,还是岁举孝廉、茂才,均须经过中央覆试。
汉代察举制下的考试,在西汉时并不占主导地位,考试只是区分人才高下,授官大小的参考,这与后世以考试为主、以推荐为辅的科举制截然不同。至东汉时,为纠正察举荐人之滥,开始注重考试,形成察举与考试相结合的选士制度,而且考试成份日益增加。在推荐基础上加强考试,这是汉代察举制发展的新趋势。荐举为主,考试为辅,是两汉察举制的基本特点。
汉朝早期实行征兵制度,男子廿三岁起至五十六岁之间,服役两年。一年包围京师,名为正卒;另一年戍守边郡,叫做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