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大明1805 > 大明1805最新目录

第五九九章 宗室和教育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工厂想要一个高中生负责记账,但是全体工人连初中都不上。

那工厂别说找高中生了,初中都没有的。

只能从小学生中选一个。

所以又通过国家机构作为媒介,接过了总体上培养工人的活儿。

当然,义务教育总体上提升了全体国民的知识水平,进而高了整个国家的生产力。

最终能够反过来提升普通工人们自己的生活水平。

所以义务教育是好事情。

但是后世欧美各国的义务教育事业,却陆续偏向各种意料之外的方向。

这是他们的社会组织基础决定的。

启蒙时代之后,泰西形成的普世价值观的核心,就是所有人生来平等,或者说众生平等。

由此可以引申出,所有人都有相同的资格,参与任何可能的事务。

泰西诸国建立在这种理论基础上的国家机构,就有义务对全体国民提供相同服务,开放相同的社会权限。

在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像是普鲁士和英格兰或者美利坚既然要搞义务教育,那同样也要做到人人平等。

所以美利坚民间会有任何人不准给孩子分级,不准说我这个孩子脑子太笨了,所以没有资格上高中和大学的反对声音。

再加上美利坚越来越白左化的社会舆论的裹挟,还有美利坚教育相关行业的利益相关人员的不断推动。

美利坚等欧美国家,不断的延长本国义务教育的时间,同时还在不断迁就水平最低的那部分学生,不断降低总体的教育水平。

美利坚民间甚至搞出了数学考试题目困难,就是歧视不擅长数学的人的诡异说法。

导致美利坚的公立义务教育最终变成了所谓的“快乐教育”。

美利坚朝廷花了正常教育的钱,最终培养出的学生们,却大部分都达不到他们的要求。

朱靖垣自己前世参与的教育模式,其实是将培养和选拔合二为一的。

通过不同阶段的考试,将更加聪明的人筛选出来,送到需要有足够知识和脑力基础的行业和岗位上。

把相对一般水平的人,在几个不同的考试阶段刷下来,去从事不需要太多知识的工作。

本质上是让有不同天赋能力的人,各自去干自己能够适应的工作。

这种设计当然是好的,只是古典时代留下的传统,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都希望通过读数出人头地。

读书不好的孩子们,没有大众化的相对体面的出路。

最终导致体系内部竞争极其激烈。

现在的大明朝的情况与前世任何国家都不同,当然也不能直接参考任何国家的方案。

大明现在有能力逐步实现十年以上的免费义务教育。

但是不需要搞。

所有人都是不识字,那是所有人要一起竞争。

所有人都是高材生,那同样是所有人都要一起竞争。

让所有人都变成高材生,然后都获得轻松体面的工作,理论上当然是最好的事情,但是根本就不现实,不符合客观规律。

换个角度看,如果很大一部分人,不需要努力学习高深的知识,就已经能过的舒坦安逸,那为什么一定要去学呢?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学习复杂的知识,也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有掌握复杂的知识。

应该有普通人不需要拼命就能过的相对舒服的方式。

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的生产力水平,以及明现在掌控的资源和人口的比例,显然是有能力实现这一点的。

但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也要给本身能力和有抱负的人,创造相对公平宽阔的上升途径。

让他们进朝堂成为栋梁,而不是闲置在民间,甚至成为不安定因素。

朱靖垣要基于这样的目的设计大明的教育体系。

首先,直接不提义务教育这个词。

朝廷建设普遍的公立学校,在全天下逐步提供免费的初级教育,或者说是通识和道德教育。

教学活动本身完全免费,同时还提供免费午餐。

大明的绝大部分家庭的父母应该都不会拒绝这种如同免费看孩子的服务。

小学的基本要求就是识字,能够听说读写就行了,不需要学习太过复杂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了解基本的社会常识,接受朝廷规划的普遍的道德体系。

小学毕业之后长大了能当最普通的工人和士兵。

免费的小学也要日常考核,可以将有天赋的孩子筛选出来。

让孩子自己和他们的家长知道孩子行不行,有没有继续上中学和大学的意义。

中学需要通过考试才能上,同时正常中学以上教育全部收费。

但是对给成绩优秀的学生发奖学金。

奖学金足够他们缴纳学费,剩下的还足够当他们的生活费。

数量覆盖至少两成的中学生

相当于对成绩优秀的孩子提供免费教育和补贴。

让有天赋的孩子能够继续上中学,同时不给所在家庭增加任何负担。

同时有钱也愿意上学的家庭要自己出钱。

朝廷只承担少部分学生的教育成本,降低教育系统的财政压力。

中学教授更加有实用价值的知识,能够方便的转入专门的工匠学校,毕业只能去当技术工匠。

现在大明朝的小学和中学的学制都是五年,中学也不会分初中和高中,中学毕业之后直接考大学。

与此同时,大明的大学生毕业后就有生员身份,也就是秀才,相当于后世的学士学位。

所以大明的考大学的考试其实相当于秀才资格考试。

不过现在采用与考试方式,已经是类似后世高考的形式了。

到了大学以后,会和中学一样普遍的发放奖学金,仍然覆盖两成的学生。

成绩在前二十的学生,都有机会免费上完大学。

专门的工匠学校出身的小工匠,也能够通过考核和晋升而提高待遇,可以享受与官员相同的福利。

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工匠在整个社会上的身份地位。

朱靖垣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