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后,统计口径上数量排第三的群体是胡人,总数量大约是三亿五千万人。
胡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量中小族群的统称。
包括原来就很乱的鞑靼人、哈萨克人、波斯人、大食人、天竺人、南洋人、殷人等等族群。
实际上,现在所有不属于大明人、也不是泰西人、还不是墨人的人,都被归拢到了胡人的范围中了。
胡人之中数量最多的是天竺人。
也就是最初出身自天竺地区的土著,现在总数量在一亿三千万人。
其中,大明在天竺的殖民地的天竺人口约有七千万人。
英国人迁到墨洲、殷洲、英国本土的印度人,加上他们繁衍出来的后代,总共约有六千万人。
最后一个比较大的统计口径,是墨人以及墨人与其他族群的混血人口。
总数量也终于达到了一亿。
在工业时代之前,墨洲内陆的人口并不多,还不如天竺地区多。
总计二十四亿人。
大明家庭占了接近三分之二的比例。
大明人的增长速度仍然没有放缓的趋势,基本上保持着五年增加一亿的速度。
就算是泰西战争期间,也没有出现明显的下滑。
因为大明参战之前,战争威胁不到大明,大明人也不觉得大明参战会输。
泰西战争甚至某种程度上再次提振了生育率。
因为大部分大明人觉得大明必胜,觉得真正的前所未有的盛世要来了。
战争结束之后,整个泰西大陆落入大明手中。
这是一笔非常庞大的资产。
对于当时的大明而言,也是能稍微吃的有点饱的级别了。
就算是民间的普通百姓,也有机会在这件事情上沾光,能够相对轻松获得更多的财富。
普通人这时候生孩子的时候有为家族抢占更多资源的心态。
这再次提振了整个社会的精神状态。
所有其他族群都开始控制人口了,未来大明人的比例会继续放大。
朱靖垣看到世界人口状况,就想到了自己家的情况。
朱靖垣曾经想过,自己有机会去学古代的某些牛人,生下一百多个儿子。
但是朱靖垣并没有那么去做。
古代男性只要生理功能正常,拥有足够多的妻妾和社会资源,子女数量根本就不成问题。
如果专门为了子嗣而努力,专门算好妻妾们的生育期,造出一百个儿子并非难事。
只是绝大部分有权有势的男人,并不会纯粹的为了子嗣而去努力耕耘。
古典时代都是嫡长子继承制,生理功能正常的男主人,结婚之后很快就能生出孩子来。
次子、三子、四子这种排前列的孩子,还能起到一定的继承人备份的作用。
后面的就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
通常男主人有了两三个孩子之后,就不会在意一共具体会有多少个孩子了。
他们后续找女人就基本都是兴之所至了。
反而是身体很可能有问题的人,才需要为生出继承人而奋斗半辈子,但往往也不会多少孩子。
在这样的逻辑下,古代只有需求特别旺盛的男人,才会有非常多的子嗣。
但是到了朱靖垣这里就不同了,要从多个孩子之中筛选合心意的来继位。
那就要尽可能的多生育,不然也就没有什么好选择的了。
所以大明现在的皇帝需要为了更多子嗣奋斗。
大明皇帝通常在三十岁左右继位,六十岁的时候退休。
继位前后那几年生育的儿子,正好有机会在父亲退休的时候继位。
明显没有机会继位的皇子,生育观念就跟普通贵族差不多。
但是皇子知道自己有机会竞争皇位的话,在当吏部尚书的时候就要开始努力耕耘了。
所以继位前后那几年就是大明皇帝的生育高峰。
朱靖垣登基之前,每两年纳两个亲王妾,一直持续到登基那一年。
而且除了最早的几个,后面都是算好了年龄,在自己登基前后几年正好满二十岁。
登基之后两年内又一口气纳了八个妃嫔。
朱靖垣真的是非常的努力,因为自己真的有皇位需要孩子继承。
朱靖垣从十六岁到现在,已经有了一百四十二个孩子,八十一个男孩,六十二个女孩。
其中登基前后的八年间,总共生了六十四个孩子,三十六个男孩,二十八个女孩。
七分之三都是那八年生育的。
过了那几年,特别是泰西战争之后,朱靖垣就懈怠了。
对于朱靖垣而言那真的是工作。
白天忙活晚上也要忙活,还得按照普通算好的后妃生育期,根本没有多少自由度。
时间长了肯定会厌倦的。
同时也是因为到了大公六年之后,再生育的孩子很可能都没有机会竞争皇位了。
自己六十岁的时候,他们都不到二十五岁。
就算是十五岁完成储位教育,后续的施政实训也至少要十年,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也已经不需要再努力了。
自己最终的继承人,基本就是在登基前后的八年的孩子里面选。
那三十六个儿子之中,还有四个是菲雅等外族的侍妾生的,是没有机会参与储位竞争的。
最终的候选人其实只有三十二个。
对于这些孩子而言,大公二十年也是个非常重要的年份。
如果他们不能在今年完成学业,后续的时间也已经不够他们完成施政实训了。
不过这只是理论上,在教育和实训上,并不会提前判他们出局,因为完成施政实训有机会当亲王。
只有已经过了二十岁,还没有完成学业的,才会直接出局。
目前已经出现了三个了。
朱靖垣本身的天赋也许不算顶尖,但也至少是中等以上的档次,毕竟父母双方都是精英。
自己的妃嫔也都是精英。
自己和同盟生出真的笨蛋的可能性并不高,所以超年龄直接淘汰的概率也不高
本章 共3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