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涛。
他缓缓直起身,目光再次投向那片广阔、却已被提前染上血色的东海海图。
“行动代号…”
三木裕的嘴角裂开一个毫无温度的、如同玻璃裂痕般的狰狞笑容,声音冰冷得像是极地的寒风:
“‘菊纹丸’!让‘神风会’的浪涛,化作葬送支那人的裹尸布!”
……
东海之滨。与东京地下暗室的森冷谋划相隔遥远,时间、空间与氛围都截然不同。夏日午后的阳光直白而热烈,毫无顾忌地倾泻在浙东沿海一个朴素到近乎贫瘠的小渔村里。没有钢筋铁骨和冰冷的数据流,这里只有海风、咸腥、劳作的汗水以及肉眼可见的艰辛。
老旧的木质渔船拥挤在小小的码头湾里,油漆斑驳,船体缠绕着厚重的缆绳和磨损得乌黑发亮的渔网。码头上,几个皮肤被海风吹成古铜色的老汉们正费力地收拾着修补了一下午的渔网,满是老茧的粗粝手指灵巧地穿梭在粗糙的网绳间。
一个穿着褪色迷彩外套、身影挺拔利落的年轻人(戴着遮阳帽和普通平光镜)正蹲在其中一艘最是破旧、几乎看不出原漆、船名“浙东渔8898”的渔船甲板上。他手里摆弄着一套崭新、带着明显科技感的灰白色方盒子装置——那是龙影,化身成“小林”,一个自称省城某“民间海洋安全互助基金”志愿技术员的热心青年。
“老陈叔,你看,”龙影的声音在嘈杂的海风中异常清晰和平稳,仿佛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这玩意儿,叫北斗渔船防撞告警仪。简单说,就是给咱们这老伙计装上个高级点的‘眼睛’和‘耳朵’。”他熟练地将一个带着小液晶屏的主机固定在驾驶舱侧壁防水盒里,接着又拿起一个造型类似小型鱼鳍的天线传感器准备往船顶安装。
“就……就这么个小盒子?能比咱老把式的眼睛好使?”船老大陈福海(老陈)叼着自己卷的土烟卷,满是皱纹的脸上写满了怀疑和经历过太多风浪后的谨慎。他五六十岁年纪,皮肤粗糙黝黑如同礁石,背微微有些佝偻,但骨架依旧粗壮结实。脖子上挂着一个用透明防水袋层层包裹的小相框,里面是他那身穿着海军义务兵新军装、笑得有些腼腆的儿子陈海的照片——这是老陈出海最大的精神支柱。
“不好说,但现在海里‘大家伙’太多啦!”旁边一个豁牙老汉抢着搭腔,“上回李家那艘拖网船,不就是夜里差点让条大货轮给怼了?吓死个人!”
“所以这东西才要装上。”龙影认真地解释,拿起一块干净的抹布,细致地擦拭着船艏方向已经锈蚀的天线底座,“它能二十四小时盯着天上的北斗卫星信号,海里大船、小船的电子方位、速度、船名,只要是装了海事应答器的,都能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还会自动算出会不会撞上,要是太近了,它就发出警报!”
他拿起传感器,跳下甲板,来到码头边一个空水泥墩子旁。从随身的大背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厚实的铁饭盒(里面装着他事先准备好的混合填充树脂),又在工具箱里熟练地翻出冲击钻和膨胀螺栓。他手脚麻利地开始在水泥墩子上打孔、固定,然后开始接线、调试。动作精准高效,显示出远超普通“技术员”的素质。阳光下,汗水顺着他微黑的后脖颈滑入衣领,他却浑然未觉。
安装间隙,龙影的目光有意无意地扫过远处几个同样在忙碌的海军义务兵。他们是受命协助安装调试的技术保障人员,穿着海军的作训服蓝裤子。其中有个身材匀称结实、眼神明亮、嘴角总是挂着憨厚又一丝腼腆笑容的年轻士兵格外引人注意,他的笑容和老陈相框里那个穿着新兵装的小子很像——正是老陈念叨最多的儿子,陈海!此刻小陈正和战友一起,在其他渔民的船上忙碌着安装这套系统。
当龙影在“浙东渔8898”调试告警仪主机发出“嘟——自检完成,卫星信号锁定”的标准电子音时,老陈浑浊眼睛里的疑虑明显少了大半,带着粗糙厚茧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摸了摸那光滑的屏幕外壳。
“小林技术员……这得花不少钱吧?你们那啥……基金会?”他终于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这些救命的新玩意儿,对于他们这些在风口浪尖讨生活的渔民,每一分钱都是浸透了盐渍的血汗。
“放心,老陈叔,”龙影抬起头,露出一个和煦的笑容,那笑容暂时压下眼底深处如寒潭般的冷静,“咱们基金会就是做这个的!渔民兄弟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这些设备都是公益捐赠的,不收钱!您只需要教会大伙儿会用就行!另外,”他像是无意间想起什么,拍了拍老陈结实的手臂,又指向远处码头上正在被义务兵们集中教授使用方法的渔民,“现在气象预警系统也联网了,特别要注意那种突然生成的台风路径变化。遇到海上真有事,紧急求救按钮就在这主机边上红色的大按钮!”
龙影指了指主机侧面那个鲜红的、带保护盖的按钮。
“按下去,信号直接通到省应急厅,还会把你的位置精准报给周围的船和海事搜救!”
老陈布满风霜的脸上,难得地露出一点踏实的神色。他看着远处在渔船上认真调试设备、不时向渔民解释、脸上洋溢着青春和热忱的儿子陈海。“好啊……好啊……”他低声嘟囔着,粗糙的手指在防水袋包裹的陈海军装照上温柔地摩挲了一下,“小海总说现在国家好……当兵光荣,能守卫咱老百姓……这东西,是管用哩。”那是对儿子服役的自豪,也混合着对未来生活似乎多了一点保障的期盼。
龙影的目光扫过老陈摩挲照片的手,又不动声色地投向那艘老旧、却承载着一个家庭所有希望的“浙东渔8898”渔船的轮廓。眼神深处,一丝冰冷的金属色泽闪过。希望?安全?在这即将到来的风暴前,这点脆弱的保障还远远不够。那个鲜红的紧急按钮,更像是一个无奈的止损闸门。
当夕阳在东海的天际线上拉下最后一道猩红如血的帷幕时,龙影才结束了整个小渔村的安装调试工作,婉拒了老陈热情的晚饭邀请。他收拾好工具,背起那个略显沉重的背包(里面除了工具还有几本封面是经济类的书作为伪装),独自离开喧闹的码头,朝着渔村外围最近的山丘走去。
本章 共3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