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大明王朝1566:全2册 > 大明王朝1566:全2册最新目录

第十五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郑泌昌陪着他喝了一口:“当然是今年的明前。”

杨金水:“竟像刚采下的,什么法子保鲜得这么好?”

郑泌昌:“公公取笑我了,装坛密封,搁在地窖里,这个法子还是公公教我的呢。”

杨金水:“哦。我倒忘了。但愿明年还能喝上新采的明前。”

郑泌昌的脸立刻阴暗了:“有杨公公在,不要说明年,后年也能喝上新采的明前。”

杨金水:“说得好。明年后年我们还一起喝新采的明前。”

二人说到这里,大厅天井外传来了那些人的说话声。最响亮的是何茂才的大嗓门打招呼声:“天快黑了,今天饭就在这里吃,事就在这里谈。天塌下来也得把约签了。点灯!把灯都点起来!”

何茂才满脸绷着劲领着那几个丝绸商走进来了。

书办们立刻去点灯,大客厅里的灯笼顿时都点亮了。

远远的几盏灯笼伴着马蹄声和车轮声向织造局衙门奔了过来。

守在门口的杨金水那个随从太监对守门的几个太监和兵士脱口说道:“来了!准备迎候。”说着便奔下台阶,迎了过去。几个兵士也跟着迎了过去。

最前面是四骑亲兵,一手握缰,一手举着灯笼。紧接着是四骑锦衣卫,再后面便是赵贞吉的轿车。马车辗过,是四个殿后的亲兵。一行车马直驰到衙门口才停了下来。

马上的人都下来了,锦衣卫四个人把缰绳扔给了迎来的兵士,大步走到了杨金水那个随从太监面前。

锦衣卫那头:“杨公公呢?”

那随从太监:“正和郑泌昌、何茂才在沈一石的作坊呢。”

锦衣卫那头:“赵大人已经来接任了。奉上谕,今晚就要抓郑泌昌、何茂才!快请杨公公回来。”

说话间,亲兵们已经把赵贞吉从马车上扶下来了。

那随从太监对另外几个太监大声吩咐:“快迎几位大人到里面歇息,我去请杨公公回来!”

便有几个太监连忙陪着赵贞吉和四个锦衣卫走进了大门。

那随从太监顺手从一个兵士手里牵过一匹马骑了上去。一个兵士又给他递过一盏灯笼。随从太监举着灯笼策马而去。

“二十年了,沈一石发了多大的财,有多大的名声,大家都知道。”何茂才站在那里,望着那几个坐在两侧的徽商大声说道,“现在,他这么大一份家当我们为什么会分给你们?两条,一是你们都是胡部堂的乡亲,肥水也得流在自家田里。二是几位也都是有信誉有家底的人,能把这二十五座织房好好接过来,为织造局把这个差使当下去。接下了作坊,往后,沈一石能在宫里能在官府拿到的东西你们也都能拿到。现在,就听各位一句话,各人愿意接多少作坊。说定了,我们今天就签字画押。”

几个徽商没有立刻表态,而是互相望了望。接着一个中年徽商问话了:“我们有件事还不甚清楚,想请问几位大人。”

何茂才:“你说。”

那位徽商:“沈一石二十五座作坊、三千架织机到底是织造局的,还是他自家的?要是织造局的,我们怎么敢白要宫里的财产?要是他自家的,现在又已被抄了,是罪产,分给我们,朝廷能不能答应?这些不讲分明了,我们的心落不到实处。”

何茂才一下子就急了:“这有什么不分明的?杨公公是织造局的监正,他老人家就是宫里的人。他现在坐在这里,朝廷不答应,我们敢把这些作坊分给你们吗?”

坐在左边第一位的一个老年徽商:“杨公公和两位大人不要生气,我们无有诚意,也不会来了。适才王老板说的那个担心,实话说,我们大家都有。当然,如果杨公公能给我们交个底,我们自然就没有这个担心了。”

那些商人都把目光望向了杨金水。

郑泌昌的眼紧紧地望着杨金水,赔笑道:“杨公公,你老是不是说几句,也好让他们放心。”

杨金水:“那我就说几句。沈一石这些作坊不是织造局的,可这么多年来他确实是在为宫里当差。现在他是犯了别的官司,家产才被官府抄了,官府怎么处置,织造局认可就是。”

“都听到了吧?”何茂才望向那些徽商大声问道。

那个王老板继续问道:“请问几位大人,沈一石平时织卖的丝绸都不要缴税,我们接了他的作坊是不是也可以不缴税?”

郑泌昌接言了:“你们接了作坊后就是给织造局当差了,自然无需缴税。”

老年徽商接言问道:“总不成又不要我们缴税,织造局还拿钱买我们的丝绸,那好处岂不都让我们得了?”

何茂才又要插言了,郑泌昌拦住了他,先望了一眼那位老年徽商,又慢慢望向其他几位徽商:“这话问到了点子上。皇粮国税,做哪一行的都得缴纳。既不要你缴税,你们当然就得要为宫里贡缴丝绸。这是一笔细账。诸位耐住性子,待后我们会一笔一笔跟你们算清楚。算完了以后,你们就会知道,接了沈一石这个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几个徽商立刻在底下交头接耳起来。

“这话干脆挑明了好!”何茂才担心事情不成,不喜欢郑泌昌还这般绕着弯子,大声接过话来,“接沈一石家财这个事,我们找的也不只你们几位。南京、苏州、杭州还有十几家商家都想接。我刚才也说了,为什么给你们,因为你们是胡部堂的同乡,有几位还和胡部堂有亲谊。你们要是犹疑,明天别的商家来,我们就只好给他们了。你们要接这个事,就赶快报个数。二十五座作坊,各人要多少,现在就签字画押。”

几个徽商被他这样一说,都面面相觑。

那个老年徽商:“请问何大人,我们如果每人要五座作坊,今年各要给朝廷贡缴多少丝绸?”

何茂才:“十万匹丝绸。”

那徽商听后立刻愣住了,其他商人也都愣住了。

好久那老年徽商望向郑泌昌:“郑中丞、何大人刚才说每五座作坊今年就要给朝廷十万匹丝绸?我们没有听错吧?”

郑泌昌也只好答道:“是十万匹。”

那姓王的中年徽商:“可五座作坊,今年满打满算织半年,最多也只能织出一万三千匹丝绸。岂不是要倒赔八万七千匹?”

所有徽商的目光都紧紧地盯着郑泌昌

本章 共8页 / 第6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