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春岸与共 > 春岸与共最新目录

第3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陆则把藤椅带走的第三天,给苏晚发了条消息。

不是文字,是张照片。

照片里的藤椅摆在他工作室的窗边,松掉的藤条被重新编过,新藤的浅棕色和旧藤的深褐色交织,像给老物件添了圈温柔的年轮。

椅面上还多了个小小的靠垫,蓝白格子的布,针脚不算细密,却看得出来缝得很用心。

苏晚盯着照片看了很久,指尖在屏幕上轻轻碰了碰靠垫的图案。

那布料看着有点眼熟,像她昨天在老街布店看到的尾货,边角料很便宜,却透着清爽的生气。

她回了条消息:“很好看,谢谢你。”

没过两分钟,陆则的消息就过来了:“下午给你送过去?顺便把瓦片换完。”

苏晚看着窗外的天。

难得放晴,阳光把古籍馆的木窗棂投在地上,像幅细碎的画。她回:“好,我给你留门。”

挂了手机,她突然想起什么,转身进了厨房。

从橱柜深处翻出外婆的糖罐,里面还剩小半罐桂花糖。

去年秋天晒的桂花做的,甜得很清透。

她找了个干净的瓷碟,倒出几块放在碟子里,又泡了杯桂花茶,放在堂屋的桌上,位置正对着门口,像是算好了他进来时能第一眼看到。

下午陆则来的时候,手里除了工具包,还多了个竹篮。

藤椅被他用软布裹着,小心地拎在手里,竹篮里装着些新鲜的蔬菜。

翠绿的小青菜,带着泥土的胡萝卜,还有两个圆滚滚的番茄。

他站在门口,有点不好意思地晃了晃竹篮:“我妈种的,吃不完,给你带点。”

苏晚愣了愣。上次通电话时,她隐约听见他提过“母亲在乡下住,偶尔过来送菜”,却没想到他会特意分她一份。

“太客气了。”她侧身让他进来,目光落在他手里的藤椅上,“椅子……看起来新了不少。”

“换了几根藤条,用温水泡过,不容易脆。”

他把藤椅放在原来的位置,又调整了下角度,让阳光刚好能落在椅面上,“靠垫是我妈缝的,她说蓝格子耐脏,配古籍馆的木色也好看。”

苏晚摸了摸靠垫的布料。

果然是老街布店的尾货,粗糙却扎实。

她刚想说“谢谢阿姨”,就听见陆则轻咳了一声:“她就是……听说我在帮古籍馆的姑娘修东西,非要塞个靠垫过来。”

他耳尖红了,说话时避开她的目光,转身去拿工具:“我先去换瓦片,很快就好。”

看着他快步走进院子的背影,苏晚突然觉得那杯桂花茶好像更暖了些。

她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甜香漫到舌尖时,忍不住弯了弯唇角。

原来沉稳的人不好意思起来,是这个样子的。

陆则换瓦片时,苏晚没像前两次那样待在屋里。

她搬了那把修好的藤椅坐在院子里,手里捧着本没受潮的《花间集》,眼睛却总往屋顶瞟。

他站在屋顶的动作很稳,弯腰铺瓦片时,后颈的线条被阳光晒得发亮。

偶尔有风吹过,吹起他额前的碎发,露出的眉眼很专注,像在完成什么重要的设计图,而不是简单的修缮活计。

“你站在下面干什么?”他突然低头往下看,目光刚好落在她手里的书上,“阳光晃眼,看书伤眼睛。”

苏晚抬起头,阳光刚好从他身后照过来,有点看不清他的表情,只听见他的声音被风送下来。

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在意:“要么进屋里去,要么……把这本书给我念念?我小时候听我爸念过《花间集》,后来就没听过了。”

苏晚愣了愣,随即笑着翻开书:“念哪篇?”

“随便,你觉得好听的就行。”他的声音从屋顶传下来,带着点瓦片碰撞的轻响,“我听着,不耽误干活。”

她清了清嗓子,念起最熟悉的那首:“‘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声音不高,刚好能被风送到屋顶。

念到一半时,突然听见上面传来“咔哒”一声,像是瓦片没放稳。

“没事吧?”她下意识抬头问。

“没事。”陆则的声音很快传下来,带着点笑意,“你念得好听,分神了。”

苏晚的耳尖突然有点烫,低头翻到下一页时,指尖都有点不稳。

原来听书的人会分神,念书的人,也会因为一句夸奖,心跳乱了节拍。

瓦片换完时,夕阳已经开始往西边斜。陆则从屋顶跳下来,拍了拍身上的灰,额角的汗顺着下颌线往下滑,滴在工装的领口上,洇出一小片深色的水痕。

“都弄好了。”他走到她面前,身上带着阳光和泥土的味道,“下次下雨你再看看,要是还漏,随时给我打电话。”

苏晚站起身,把桌上的桂花糖和没喝完的桂花茶递给他:“这个你带回去吧,谢礼。”

瓷碟里的桂花糖少了一块——是她刚才忍不住尝了尝,甜得刚好。

陆则的目光落在那块空缺上,嘴角弯了弯:“你也爱吃甜的?”

“外婆做的,从小吃到大。”

她把瓷碟往他手里送了送,“你妈妈要是不介意,也可以尝尝。”

“她肯定喜欢。”

他接过瓷碟时,指尖碰到她的手背,比前两次的停留时间长了些。

像故意放慢了动作。

等他握住碟沿,才低声说:“明天……我爸想来看你修复古籍,他说以前总听张婆婆说你手艺好,一直没机会见。”

苏晚愣了愣。她知道陆则的父亲中风后行动不便,平时很少出门。

“当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