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父辈呵护之南苑点点 > 父辈呵护之南苑点点最新目录

第四十九章 社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十年一度的村社做醮又要来临了。村民除奔走相告外,大都开始做准备工作。蒸发糕、包粽子,特别是那盏长明灯,每家每户必备。那些不孕不育的年轻夫妇,斋戒沐浴,一片虔诚等着捞头灯。那些个孩子去学校还没有草席的祷告着那张龙席。买了车子的系好红布,等着开光。总之是忙碌起来了。只是可惜电视电脑进入了千家万户,不然那些过时了的似“甘罗十二当宰相”等的地方戏将演他三天三夜,叮叮当当的锣鼓钞铙响彻他四里八乡。

村社做醮,目的在于保佑村民风调雨顺,心想事成,健康长寿。这样的日子每十年才一次,问你人生有多少个十年?今年六十,说不定下次做醮就没有你的份!所以,不管你身在北京还是上海,比过春节还要热烈,你得快马加鞭赶回来。尤其是那些生活上不如意的人,更是不含糊。

冼显鹤一家提前三天就回来了。谷米纸宝蜡烛香,还有各种各样的饼干水果等物,是满满的一车(这里面,有华月的功劳)。在冼显鹤的心里,今后的十年一定要比前十年过得惬意不说,还要请社主赐一个心地善良的儿媳妇给他。当然,华北从此开始迷上读书,这也是他的愿望之一。因华北整天不是玩就是打游戏,早让他操碎了心。

华北一回到家,犹如鱼儿回到了大海。华东与他年龄相仿,先找华东翻上几个筋斗,然后才去找华南和华西他们。

其实,不用他找,华南和华西他们都从各自的家里走出来欢迎他们了。这个他们,包括着华月。

华月现在长高了,也显得更比以前更聪睿了。不过,也显得比以前陌生了好多。这也许是她在城市里见多识广吧。

华南、华中和华西都没有向华月打招呼,只是望了望,看了看,就和华北疯去了。

华娘和华贞好象招呼华月的责任属于她们似的,怯生生地去套近乎。华娘拉华月的手,华贞扯华月的衣角。幸好,她们一向相熟,又是女孩儿家的,这一拉一扯就无了隔阂。

“华月姐姐。”

华东这小家伙原来不同华南他们去疯,他在等华月要玩具车子呢。这是,华月上贵港时答应他的。因他父亲冼光普说要教他开车,而且也让他坐在滕盖上转了好多次方向盘,他得对车子更熟悉一些。但华月送他玩具车,是有条件的,他华东得背华月在庭院里转一圈。

华月笑笑,然后弯腰挑逗他。

“你先拿来。”

华月向华娘和华贞呶呶嘴。

华娘和华贞很快就把一辆军车拿了出来。

华东眼里放光,果然不食言,他心里说。

哼!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是我妈妈妈说的。你华月既然不食言,我华东也不是孬种。

于是,他走到华月面前弯腰准备着。

这时,倒是华月不好意思了。她红着脸,扭扭怩怩不愿上华东的背。华娘和华贞就上前架起她,向华东走去。

一个是孩子们好玩,一个是他们的诺言,就是你华月不想,他华东也不依。不多时,华月不得已间上了华东的背。

华东反手揽实华月的屁股,嗨地叫声站起,然后两手分别滑向华月的两条腿中部,抓牢,就起步了。他顺着时针,在庭院里一步两步地走着。华月只大华东一岁,人却高了一个头。起初还走得蛮快的,接着步步就显得吃力。而他的双脚也从微曲变成了深曲,每走一步脚板打起颤来,那景状就似孙悟空驮着泰山走。华娘和华贞却不管他,跟在一旁喝他继续走,不然车子就归她们。

呀!

华东发怒了。岂有此理,你华娘华贞也敢来这一套。

唉!

华东实在挺不住了,眼看……

“喂*东你吃了豹子胆?”

咚!

咚!

突然的一声断喝,本来就想打退堂鼓的华东一下子吓得跌坐到地上。他坐下,不用说华月也得跌坐下了。因她在华东的背上脚是悬空的,命运掌握在华东手上。

华东爬将起来就跑,连玩具车也不要了。

断喝声出自谁呢?既不是他父母,也不是冼显鹤和某个大人,而是华西。在华苑里,长一岁就如官大一级。官大一级倒还罢了,最紧要的是在他华西面前谁也不敢欺负华月和华月有肌肤之亲,就是华南和华中也不成,理由是华月是他华西玩家家的对象,他有权保护她。

原来华西心挂着华月,在担水岭头看了一会搭做醮的棚,就自己溜了回来。也正好他回来,不然他就亏大了(他这样认为)。

冼显鹤以为出什么事了,急忙从房里走出来。冼显鹤的出现,华西不敢走找华东,反而向冼显鹤搭讪起来。

没多久,华南华中和华北回来了。

从这刻起,冼显鹤就再别想清闲。不要说久别之后许多话语,就是眼前将要做的社醮的许多内容,华南和华娘他们也将他问得应接不暇:

如,为什么要做醮?什么叫做做醮?做醮要多少时间?做醮有多少项目?龙是怎样做成的?舞龙是怎样舞的?番竹是怎样立的?灯是怎样放的等等。

这时的冼显鹤老来成精了。他对孩子们的提问一句也不回答,而是要他们经过做醮活动之后,把这些问题回答给他。他将了这些孩子们的一军。

这一军将得好。因这做醮活动是在他们觉得新鲜好奇的情况下进行,他们乐意去接触和领会。

这天的晚饭,冼显鹤一家不用动锅铲。刘珍妮家煲莲耦,杨小仙家杀鸡,马三八家四时瓜菜,煮好之后一拢端到会客大厅的桌子上,华月和华北把带回来的酒水扛出来,就开动了。

席间少不了许多家常话语,但总的来说距离是一种美。以前种种鸡皮葱头之类的磨擦,都因时间及方位的不同而变得淡化。

男人们酒意愈浓话越多,话越多越是大碗酒大块肉,女人们则草草收场。做醮嘛,男人大都是充充门面,而女人就有干不完的活。男女平等也好,不平等也罢,因锁碎的东西男人们普遍懒得去做。宁可肩上百斤重担,却不愿灶台锅边包那几两粽子。

不过,华中和华西他们这几男孩子,还未到成熟的年龄,还处于好动时期,他们就不同了。发糕是怎样做的?它要经过多少步骤?粽子是怎样包的?粽米和粽馅的比例怎掌握?放在锅里要煮多长时间等等这些问

本章 共3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