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父辈呵护之南苑点点 > 父辈呵护之南苑点点最新目录

第四十九章 社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题,他们全得钻在女人堆里才可以了解到。

还好,这晚女人们只是在庭院里磨米。华南他们觉得磨米也好玩,一窝蜂的冲去。

当然,华月、华娘和华贞这三个女孩子也不落后,紧跟着而来。

这样的局面,男孩子只有推磨的份了。但男孩子是高矮不一,华南身高手长脚长,他一推一拉磨钩,象华北就只有双手拽在磨钩上凑凑数。可有一点,只要觉得参与了就成。

随着磨盘的转动,华月、华娘和华贞灵巧地你一勺我一勺地将米放进磨盘中央的孔里。

很快,磨盘就几个圈圈,就有白白的,如羊奶般的米浆从磨缝周边渗了出来。起初一点,慢慢地是越来越多,多得往下磨槽里滑下。

刘珍妮和杨小仙一边笑着,一边拿桶来装。

好动却不耐劳是孝的天性,不多一会,他们就不磨米了,却要去看虎五十包粽子。

杨小仙和刘珍妮会心地一笑,磨米的活,是她们的了。

虎五十却不象刘珍妮和杨小仙她们那样宠着这些捣蛋鬼,喝他们到一边玩去。然她越不给他们玩,他们越是把你玩得够呛。华娘把粽叶藏到桌子底下,华中把绑带放到冰箱顶上,华北更顽皮,竟在粽馅里倒落半瓶米醋才离去。

这晚,冼显鹤喝高了酒,虎五十煮粽子到深夜,华月、华娘和华贞挤作一床睡,华北却抱转南的脚睡到天亮。

天一亮,虎五十家的门刚一响,南苑里的三家男女孝子们犹如约定了一般,蹦地跳起床,脸也不洗,就向虎五十家冲去。华西和华娘打开门,将一众孝引向厨房。

社主老人:您看开一点"子们吃了,再给你包。

华西华娘,你们不是贼,要吃就吃,别似偷般往外就跑。

但,孩子们的呵呵笑,虎五十的心里是乐的。

一人手上一只粽子,还未吃到大半,他们已冲到了墨砚岭头顶,并朝着担水岭头的方向继续向前,向前。

担水岭头这时已是人声鼎沸。有搬竹子的,有搭棚的,有扎龙身的,有搬锅灶的,人们忙碌开了。

他们这里看看那里瞧瞧,问这竹棚要搭多高多阔,问那条龙要扎多长,问得开心时还帮着递小竹子呢。

但有一点,他们都是带着问题来的,这个问这点,那个问那点,后来一个综合,整个做醮的流程就出来了。

“五一叔爷,社醮是喃斋做法事。目的是驱邪降魔,祈求一方平安与保佑村中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是不?”

从担水岭头回一为后,华南第一个问冼显鹤。

冼显鹤还未作出答复,华中和华娘他们一帮孝就吱吱喳喳的把社醮的事一古脑儿地全说出来了。说得不单是冼显鹤,连南苑里其他的大人们都笑了。

做醮的日子到了。这醮做三天。第一天接醮立番竹,第二天见醮喃斋,第三天行香拜祭天。

道公们来了。

鼓乐队来了。

鼓乐队那份热闹,孩子们即兴一阵就不觉得新鲜。他们转看立番竹,然后就偷偷地溜进竹棚去看菩萨。

竹棚里面四面墙都挂满了菩萨像。有太上老君、玉皇大帝,三清三帝等。那些菩萨稀奇古怪,有嘴巴张得大大的,有肚了浑圆浑圆的,有慈眉善目的,有面目狰狞的,不能一一详说。总之看得孩子们张口突舌,倒抽冷气。

华贞、华月和华娘手拉着手,寸步不离地黏在一块。华西、华中、华东也紧跟在华南身后。这里面唯独华北胆子最大,他敢面对着菩萨做出各种各样的怪动作。要么象菩萨咧开嘴,要么敞开棉衣露胸怀。

竹棚里最摄人心魄的是菩萨前的香炉上都燃着香。仿佛在香烟袅袅里面,菩萨随时睁开眼睛看住你,或者早就站在了你的面前看着你的一举一动。一句话,这时的竹棚里,甚至全村有每一个角落,都在菩萨的视野中。

华南他们进竹棚时是屏声敛气的,出来时可是心儿砰砰跳的。

但,孩子们的心,很快又被另一样新颖的东西所吸引。他们看到了什么呢?原来在社主面前的地坪上铺了几张草席,席上用谷和米筑了两条栩栩如生的龙。不管是金黄金黄的谷龙,还是雪白雪白的米龙,它们周边都摆满了燃着的煤油灯。远远看去,犹如龙奔腾于霞光万道之中。

他们走近去看时,谷龙和米龙还有眼睛呢。那是用鸭蛋嵌上去的,孩子们吃吃的笑了。不过,他们不能走得太近去看,怕龙头或是龙尾甩着他们。

这晚,做醮的起源和做醮为什么筑谷龙、米龙?龙旁边为什么又要点灯?这些杂七杂八的问题,又是冼显鹤要回答的。

做醮的第二天,吸引孩子们的,就是捞灯这一项了。这灯分头灯、二灯和三灯。头灯最贵。如人多捞,一千八百不定。这次捞灯的人不是很多,但头灯也要一千零八十元。

捞灯就在担水岭头社主右侧的河里进行。身穿长衫马褂的道公,对着一盏燃着的煤油灯念念有词,接着吹一口气,放一个诀,就将放灯放进胶盆,然后放入河中。这时抽签得灯的人,就从电站大坝(约100米)划小船或竹排,飞快地来捞回家服侍去了。

岸边看捞灯的村民和孝高声叫着,如快点快点,小心些小心些,热闹得很哪。捞完灯还议论纷纷:有祝福捞灯人的,也有咄之以鼻的,良莠不一。

做醮的第三天是最有看头的,全村人家家户户剁鸡杀鸭拜祭天,同时也是宴请亲朋好友的日子。这种拜不象以往在自家门前或在社主坛前,而是搬一张桌子到社主坛前去。然后把三牲酒肉,发糕米粽,四时果品放于桌子上。再盛一碗谷,谷上燃三支香,放一个红包在上面。这种场面不是一张两张桌子那样孤伶伶的,而是几百只,把整个别担水岭头都摆满了。而且全村男女老少都前去参与,因伤残实在去不了那又另当别论,客人也不强求。当鼓乐队、道公、狮子队,舞龙队一动起来了。炮竹声、锣鼓钞铙唢呐声、喃斋声、龙狮队的吆喝声,以及人们的喧嚣声就更是响彻云霄。

几百张桌子不是乱摆的,桌距行距要有2米阔,利于道公、乐队、龙狮队对各家各户祈福时穿行。他们每到一家的桌子前,这家得烧炮竹欢迎。他们为这家祈福后,会把谷碗上的红包拿走,菩萨也是要吃饭的。

这天天亮前,冼光砚从广东赶了回来,冼光佑在天亮后

本章 共3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