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枫林漫步 > 枫林漫步最新目录

第十一章 第二次枫林漫步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种说法:只有生活在一七八九年以前的人,才能体会出生活的美满和人的完整性……现在我们已生活在一七八九年之后了。这是一个已被剥夺了精神的时代,一个不需要品德、良心和理想的时代,一个人变得更聪明而不是美好的时代。仿佛一夜之间,天下只剩下了金钱。对积累财富落伍的恐惧,对物质享受不尽的倾心,使生命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功能,一切追求都仅止于肉体。梭罗说,文明改善了人类的房屋,但并没有改善住在里面的人。我相信这一点。对于人类这一整体的改善,我也许不再抱有信心。但明天并不是世界末日,每一代都是重新开始,就个体来说,都是可能趋于完善和完整的。我很喜欢泰戈尔这样两句话:每一个孩子生出时所带的神示说:上帝对于人尚未灰心失望;上帝等待着人在智慧中重新获得童年。在这个世界上,我觉得真正的作家或艺术家,应是通过其作品,有助于世人回到童年的人。在我阅读、写作面对的墙上,挂着两幅肖像,他们是亨利-戴维-梭罗和列夫-托尔斯泰。由于他们的着作,我建立了我的信仰’。”

“陀斯妥耶夫斯基拒绝接受善,因为善太理性了。列夫-托尔斯泰不喜欢歌德和莎士比亚:‘我阅读了歌德的全部作品,看到了这个有才华的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小人对我们这一代人所产生的全部有害的影响’;‘莎士比亚不仅不是个作家,而且是个极其虚伪和卑鄙的人’。列夫-托尔斯泰也不喜欢萧伯纳:‘你说这个世界只是上帝开的一个玩笑,正直的说教一般说来对人们没有什么影响,年轻人把与正义相反的东西当作值得称赞的,你这种说法是完全正确的。但不能因此说,这样的说教是不需要的。失败的原因是那些说教的人并不按照他们所说的去做。’相反,他喜欢的恰恰是卢梭:‘在我的一生中,给我巨大而良好的影响的是卢梭和福音书’。列夫-托尔斯泰是个改革家。陀斯妥耶夫斯基才是一个最正宗的俄国基督徒。谈谈你对中国诗歌的看法?”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可谓是古代诗论的《心经》。第十八云:‘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这是厚韩薄孟了。比较一下,确实觉得孟郊诗风要阴冷一些,韩愈作诗虽奇,却不刻意雕琢,弄些生僻典故,韩愈还有《平淮西碑》,有谏迎佛骨疏:‘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文章天然有一种至刚至阳之气在里面,比现在很多人都要唯物得多,元好问的评价大体公允,这三十首绝句也真可称得上是中国诗歌评论里的《心经》了。他褒曹植、刘桢,还有西晋的刘琨(其二),除了对另外两曹、王粲和左思视而不见以外,大体与今人的评价相当,对陶渊明的评价自然是受了宋人,特别是苏轼的影响,因为唐人对于陶渊明地位之高下还存在着分歧,比如老李杜就持赞赏态度,王维则不大恭维:‘……近有陶潜,不肯把板屈腰见督邮,解印绶弃官去,后贫《乞食》诗云:叩门拙言辞。是屡乞而多惭也。尝一见督邮,安食公田数顷,一惭之不忍,而终身惭乎!此亦人我攻中,忘大守小,不恤其后之累也。’其他诗人,元好问对阮籍(其五)、谢灵运(其二十九)、陈子昂(其八)的评价也很高。对于潘岳,他是论诗则不论人(其九),论人则不论诗(其六),分得很清楚。第十论杜甫:‘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十二论李商隐:‘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年华。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十五论李白:‘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既反对一味铺排,又不避朦胧写意,都说得很好,只是第十一:‘眼处心声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犹可商榷,大概元好问是没有读过博尔赫斯的吧。还有他批评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再游玄都观》及其诗序怨刺失度(其二十五),大概好问前辈是没见识过当今愤青的厉害吧。论及宋诗,则首推苏轼(其二十二、二十六),次尊欧梅(其二十七),犹臧涪翁(其二十八),其余皆不足道,连陈师道也被冠以‘传语闭门’、‘可怜无补费精神’等字句。”

“好,看来你确实下过工夫。那我就谈谈我对西方小说整体的认识。虽然早有《唐吉珂德》、《巨人传》这样超越时代的作品,西方小说总体来说是在19世纪以后才逐渐成熟起来的,其标志是人物性格由单一变得复杂,情节由夸张变得平实,我们看比较早期的《巴黎圣母院》,写于19世纪30年代,很明确,夸西莫多是好人,副主教是坏人,完成于60年代的《悲惨世界》呢,冉阿让开始是个小偷、恶棍,后来受到米利埃主教的感化(不仅宽恕了他的偷窃行为,还把他偷走的银杯送给了他),变成一个扶危济困的好人,沙威是个坏人,后来也被冉阿让感化,虽然人物性格仍然单一,但总有了转变,到了70年代的《九三年》(记得文学理论老师在讲限知视角的时候提到,《九三年》的反派人物朗德纳克是如何出场的。《九三年》无疑是雨果最好的小说。只要看到大段的对时代背景的交待和议论,没有问题,那就是雨果。雨果对王室的腐朽深恶痛绝,于是它支持革命党,然而,革命党的残暴也令他失望,这是他晚年对时事的看法。雨果的所有小说都可以当作强烈欧式风格的动画作品来看,我是指跳过那些冗长的议论,然后想象丛林深处的古堡,革命军,有英雄气概的反派领袖,贵族的马车散落在路边,到处是子弹、大炮,火光,妇女和儿童的哭喊,拍出来色彩效果一定非常棒。《悲惨世界》就已经被动画化了),你说那个火中救人的“反革命分子”是好人还是坏人?革命本身是好是坏?再来看看其他作家的作品,希茨克厉夫是好人是坏人?从读者的角度来说,开始是同情,后来便觉得他很可怕。爱玛呢?更多的是同情吧?较之安娜·卡列尼娜呢?又觉得后者的际遇更加不幸吧(爱玛至少还有一个虽然平庸然而心地善良的丈夫)?高老头?同情之外还有可悲吧(19世纪的甲壳虫)?于连呢?我们只能说他是一个不太值得同情的利己主义者和野心家吧。他确实很坏,欺骗市长夫人的感情(给她写的情书都是照书抄的,当年我读的时候这个情节给我印象很深),还玩弄侯爵的女儿,侯爵的女儿半夜找他幽会,他还怀疑这是不是一个陷阱,要捉他的现行,当他的前程终于被市长夫人(后来模仿莎乐美)的“信”给毁掉时,他又

本章 共5页 / 第4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