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挽歌 > 挽歌最新目录

第3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1

说也好笑。当初,伯明和寝室的室友谈到过班上有一个温文尔雅的女生。那时是夜里,阿吉还用“激将法”对伯明说如果伯明不追求的话他就采取行动了。可是,最后出乎意料的是,追求那个女生的人变成了小林。并且,伯明起初说的温文尔雅,现在在他看来,也实在定义得太远了。

是的!每个人最初到学校谁不是给人们一副很好的样子呢?这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首因效应”在起作用了。毕竟那时,开学还没有多久,而现在都已经有两个多月了。所以,不难说生活总是不知不觉地在时光流逝时就悄悄改变了。

小林的家庭背景很好。他的父母是绵阳市水电局的,并且早年做过生意。所以,小林所接受的教育要比一般人好得多。当初他是有机会去意大利读书的,可是他不想父母为他掏太多钱出来就填报了国内的学校。他的分数线上了重点本科的,可是却被挤到了二本院校来。

他的综合素质很高。他从小就接触计算机,早已会编写许多程序了(他曾和他意大利读书的朋友开发过游戏软件),而他最希望读的也是计算机专业。当然,最让伯明佩服的是他的演讲和辩论才能。他结合知识的能力很强,而伯明差的就是这一点。所以,虽然他们两人都看了很多书,可是伯明在实际运用上却差了很大一截。

当然,让人佩服的还有他的忍耐能力和乐观天性。

他开始追求伯明最初说的那位温文尔雅的女生时伯明已经碰到杜简茹了。也就是第二天,伯明把这个兴奋的消息告诉小林后,小林才开始一步一步行动的。

无疑,这份追求包含了太多金钱的包装。最初,小林只是简单地邀请她出来吃饭,她起初几次都没有答应。因为那时的她也还有一个高中时结交的男朋友。可是,小林在另一方面却在和她的室友接触了。在她的室友的劝说下,她终于答应了一起吃一顿饭的请求。

在充满变数的生活的催化下,她的男朋友也开始另觅新欢了。对小林来说,这实在是一个上好的时机。所以,小林收到她的室友的“线报”后,又再一次把她邀请到上岛咖啡馆去坐了几个小时。这时,两人才开始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慢慢地聊天。

可是,要一个有过爱情经历的女子投降,还要花上更多的时间。不过,只要你认为值得的话,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然后,小林就开始采取电话攻势了。每天夜里,他也是很晚才入睡了。因为他要陪着她聊天,听她絮叨白天发生的种种,然后小林再说些甜蜜的话哄她入睡。

“这样繁琐的事情,怕是只有你才肯做了吧!”终于有一天,伯明对小林说了这样一句话。

小林傻笑道:“这叫做策略!记着,以后你追求女生时可以用上。”

“什么,追求女生这么麻烦?我看我还是选个有名的寺庙当和尚算了。”

“那你去吧。到时我们寝室的人都来给你的寺庙添一点香火钱。”

“那我先谢谢你的厚情了。”

可是,说总归是说,无论是谁开的玩笑,都不过是无所谓的玩笑而已。

反倒是小林,他比以前更加用心了。在周末,他甚至还把她带到附近的风景区去游玩。总之,不止每天的嘘寒问暖这种关切,所有种种凡是能够操作的,小林都会去创造出惊喜来取悦她。

当然,这也有过火的时候。

就在小林和伯明开玩笑的第二天,小林又笑着说给伯明介绍一个女朋友。而这个被介绍的女生也正好是她的室友。

伯明听了,当时就说:“就她?你还不如给我介绍林彧呢!”

虽然,这仍然只是以一种开玩笑的口吻说出的话。但是确实反映了伯明对小林说出的那个女生的厌恶。

接着,小林也用玩笑的口吻威胁伯明说:“快点贿赂我,请我去喝一次咖啡或者吃顿火锅——不然,我可宣扬出去了。”

伯明当然不依。于是,小林就改口说只要请他吃一碗面条就可以了。

伯明还是不依。结果,小林真的当着伯明的面草率地打电话把这件事告诉了她。

这也真够气人的。当然,这件事对伯明并没有什么影响。可是,伯明顾及到的却是林彧和那个被介绍的女生的感想。

所以,伯明当时很生小林的气,并做出几天不和小林说话的决定来表示他强烈的抗议和一丝鄙夷。

当然,可想而知,小林这样种种的付出正是为打动她的心。

终于,在后来的一天,小林去一个着名的餐饮店订好桌位和玫瑰请她去吃饭时(玫瑰是坐到桌前时服务员送上的),她总算答应做小林的女朋友了。

2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伯明仍然没有再次碰到杜简茹。

可是,现在困扰他的并不是这个问题了,而是银生对他说的“说话是靠技巧的”这一席话了。

是的,银生当时还说:“……而技巧就只有发挥你的想象力、不怕说错话地不停地说,这样发挥想象力的行径、这样不怕说错话的念头总有一天会帮助你克服不会说话的毛病!”

虽然,伯明在当天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放松感和从天而降的进步欲,可是第二天他就陷入觉得自己无法取得进步的失望和忧心忡忡中了。

那个多事的银生,现在有点“痞”的银生,见了伯明再度烦恼起来并得知原因后,把他最近从图书馆借来的后东生主编的《卡耐基语言精粹》交给了伯明。同时,他还好心地建议伯明去多多关注一些有关演讲的书籍。好像他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能言善辩的人似的。

一想到要看这类书籍,伯明心里就有点发怵。关于应用性质的书籍,你就算给他一年时间他也未必看得完一本十万字的书。对这类书籍,他是用不进去心的。实在要他看这类书,那就是“赶鸭子上架”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非要把具有应用性质或具有可操作度的书看了才可以提高我们的说话、演讲、辩论等应用能力。但是,看这类书籍确实是很有效率的一种途径。

所以,伯明也并不想浪费银生的心意。于是,在银生把这本书交给伯明后他还假装看书的样子在书桌前坐了两个小时;而另一方面,他的思绪则飞到其它的事情上去了。

这真是有些滑稽的!

然而,并

本章 共5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