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滇路盘旋 > 滇路盘旋最新目录

第六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通过,这事只得不了了之。

对这样不出人众的小青年,许进山并不多注意。即使发生了那样的事,过后也没让他正视一眼。只是现在有人点着名要将此人调走,才使他产生了犹豫。有道是:糟糠之妻千般好,破烂家什金不换。别看平时对他没多大好感,真到出门时不免又让人想到,逢年过节的,队上出个黑板报,叫他写写画画的倒是挺合适的。这会儿又觉得象个人才了。最后经不住李明波软硬兼施,多方相劝,不很情愿地收下了调令。“你来的不是时候,他跟着接车去了。”许进山向他解释道。所有接车人员昨天已集中培训,准备启程了。

“不要紧,都在为总站工作嘛。等他一回来你就让他过去。”李明波倒满大度的。

好不容易把小科长打发走了,许进山一看表,已过了半小时了。他赶紧出了办公室,一手抱着准备学习的报纸文件,一手托着大号的大茶缸,用脚尖带上门,快步来到旁边的大会议室里。

车队大厅里烟雾腾腾。因各种理由没捞上接车的,又没有出车的都在这里。有二十多人,差不多个个人嘴里都叼着根烟,没精打采地闲聊着。

开车的人大多嗜烟。有的在车上长期形单影只而聊以为寄托,有的整天开车为解途中的愁烦而用以提神。且在外见亲会友,异地相交时众人又有相互敬烟的习惯。一人吸,必须给在场的人通发一遭,谁要只顾自己而不顾周围,是会被他人鄙视的。你有情,我有义,手上的一支将完,很快又有人拿出一盒烟来分发,谁也不肯落后。一个让完又一个,没有见过停顿。云南的烟草业非常发达,就是在世界也属一流,在这里要拿出不带过滤嘴的劣质烟待客是会受人讥笑的。这样,屋里总是飘溢着名牌香烟的气味。偶尔有人跑到边境附近,也喜欢带几筒外国大雪笳来尝尝新,那味道就更怪了。

在千里运输线上奔波的人,由于工作的性质和身边的环境等等原因的局限,他们有许多的生活习惯难以同正常人保持一致。最明显的就是三个少:一是讲话少;二是走动少;三是睡眠少。到了早上学习,不必象车上那样高度紧张,有人懒洋洋地吸着烟,有人干脆闭眼小憩,也有几个人象要补回行车时误去的饶舌之损失,这阵子,争先抢后,挑逗插嘴,闲聊着大千世界的无穷废话。

队上的人分坐在沿四面墙壁排放的长条椅上,或按年龄,或依秉性,围作几个小集团,各自谈论着相互感兴趣的事。接车人的名单已公布,现在任何努力都属无效。该走的早兴高采烈收拾行囊准备启程了,剩下的不是快退休的就是刚毕业的,或者不久前才肇事下岗的,没有被排上。这点每个人的心情大致一样,多少有点隐痛,各自心照不宣,在谈天说地之中,绝不提及那件事。

进门处有几个青年,正与刘正荣高声打诨调笑。

“副书记,听说你在部队上还立过功,有这回事没有?”

车队的编制不设专职的副书记。支部的副书记一般由队长兼任或党员民主选举,平时也不直接称呼。刘正荣是去年部队转业下来的同志,年轻精干,思维敏捷,为人热情,无私正义,路上爱管管旁人的闲杂事,并且也有几分能耐,常能解决一些为难的问题。因此人们互相传言,说他比队上的书记还顶用,三传四倒,这个称呼就做为绰号叫开了。

“说起来不好意思,让你们笑话了。象我这样的稀拉兵,竟然还能立个三等功。惭愧。”刘正荣也大大方方,谈笑自若。他上个月回家乡探亲去了,前两天才回来,没赶上这次接车大行动。今天一到队上,见人们情绪不对,而车队领导又不在场,为了稳住众人不要随便散去,他朗朗地向各处的老师傅小师傅们聊开了各种话题。再过十分钟还不见领导出现,他就该挺身而出,主持今天的学习了。

“那你的军功章是什么样的?能让我们看看吗?”

“这容易。等哪天没事,上去看就是了。”他抬手朝楼上指指,满不在乎地答应下来。他还没成家,就住在这些单身宿舍里。

“我听过的‘标兵’、‘模范’可真是楼砖路石,车载斗量。连我这样的老才也曾捞到过一次,你们不用嘲笑,说实在的确实也没多少荣耀值得卖弄。真正国家级的,只有老易的那一个,你们说是不是?别的就不敢恭维了。”一位老气横秋的老头,无聊至极也来凑热闹。

“呵,你还不信我?”

“什么信不信的,小人之见。”坐在一旁的周永福也插进来。他没捞着去接车,心里本有几分不爽快,趁此时机也发泄些烦怨。“其实,你开头就说立过三次大功,八次二等功,肯定没人敢吭一句。这些人都是典型的势利眼,见不得大世面。一说大了,他们立马没气。”

几个青年人放荡无忌地大笑起来。

刘正荣听出他们是冲自己来的,先做出无可奈何的模样跟着笑了笑,等狂笑渐弱。他闪电般的从腰间亮出一把七寸长的匕首,对他们晃了晃。还没等在场的人们明白是什么意思,又“嗖”的从鞘中抽出寒光闪闪的利刃,拿在眼前,自我欣赏似的翻过来倒过去地玩弄着。然后傲慢地抬起头,四下一看,见对面有一块大黑板,上面没写什么,就一用力,扬手抛了出去。随着一道白光,“当”的一声,钢刀深深钉在黑板上,把众人都震住了。几个打趣玩耍的小青年目瞪口呆。所有的人都停止了说话,看着这边,不知出了什么事。连刚进来坐下要宣布学习的许书记,也没开口,看他们是怎么了。

静了有两分钟,还是刘正荣先出了声。他淡淡地笑道:“哈哈,怎么样?这个不假吧?”他高傲地做个手势,示意黑板一侧的青年把刀蓉来。“我立功得的奖品,中央军委发的。”他故作得意之色解释道。

有个青年过去把刀摘下来,细品锋刃,赞道:“哇!果然是把好刀。”于是,小刀立刻被旁边的人接下,从这边慢慢传过来。

周永福一时等不得小刀到手,就注意起刘正荣手中那小巧玲珑的刀鞘。“我看这鞘也许更值钱。”接着,精美的刀鞘也传开了,跟在后面追赶。

过了好一阵,刀和鞘才合到一处,回到刘正荣的手中。

周永福见他要把刀子收起来了,不舍地说道:“给我吧。你要什么我可以跟你换。”

“嘿嘿,你想得太轻松了。这是我在喀拉昆仑山拼了三条命换来的,一伸手就拿去啦?你有什么抵得命的宝贝,也拿出

本章 共4页 / 第3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