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滇路盘旋 > 滇路盘旋最新目录

第十二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不管是人们在努力拼搏,还是在空度年华,时间总是不声不响的流逝。某些日子被人为的装饰弄得火爆灿烂,更多的日子却是在静悄悄的度过。今年的中秋节就无声无息的来临了。

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中,人们经历了无数大小事件,又不知过了多少代人类的变迁。有人将其中某些较特别的事件立为纪念日。到了我们这个年代,每年有眉有目,有声有色的日子已不下五六十个。又是季节,又是节令,又是改朝,又是换代。当然,各个节日有各个节日的说法,少数民族又有自家特色风味的各种节日。人们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对希奇古怪的来自民间传说的历法早有定论,基本都以世界通行的公历为准。如今不再有多少人去深究那些充满神秘色彩的纪念日的奥秘或者来历,说起来多数人倒是对带有新奇独特的过节方法更感兴趣。如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

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许多节日都是不可或缺的。每年最被看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了。这是每个活着的人都有份的吉祥日,又是每个死去的人都不遗的祭祀日。第二个受人重视的大概要属中秋节了。这是每个有家庭、有亲人的人都向往的美好日子。

可是,不同的节日对不同的人,意义不同,过法也不同。那些长期奔波在外,四海为家,通宵达旦,劳作忘归的人,如盘山道上的驾驶员,不要说难得象城乡人那样布宴置樽,几代同堂,爷孙举杯,婆媳共欢的赏月,连这个隐藏在普通日子中的小节也难准确的记住。因为它不象春节一样,做为全国性的欢庆日,走到哪里都会有不同样式的喜庆气氛。城市里的工矿部门、部队学校的高楼大门,都会挂上彩旗,悬起灯笼;农村中的各家各户也贴起威风八面的门神,换上精灵剔透的窗花。按国家劳动法规定,所有正式公民在此节日中享有休息三天的权力。若工作性质特殊而必须加班者,则加付一倍劳动报酬。而中秋节则不然,首先在日期上容易被人们忘掉。常见常说的历法与传统的农历多少有些差别,八月十五是哪一天,一年同一年绝无相同,稍一疏忽就乱了。再则这个日子没有大喜大庆的习惯,很难从身旁面前的耳濡目染,人歌马走的小变化得到提示。唯一可以让人注意到的特别的景象,无非就是天上的月亮,外加地下的月饼了。万一这也忽视那就没啥指望了。

近几年来,下关的月饼市场越做越红火,月饼的花样越来越多。距中秋节还有个把月,大厂小店各式各样的月饼就开始上市了。光说它的外表包装就足以令人眼花缭乱的了,若再论起其中的风味馅食来,更叫人数点生津,不尝难罢。洗沙、枣泥、火腿、玫瑰、白糖、五仁、桂花、椰蓉、甜的、咸的、广味的、川味的,总有二三十种吧,谁乐意那种口味就买那种产品。

车队的人员对中秋节的意义相当珍惜,视之比其它任何节日都郑重。平日常常不在家,要能在这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同家人团聚,当然是再好不过的。有不少人这些天出车在外,就要多个心眼,不管走到天南地北,也要算计着怎么能以最合理的方法跑完这趟路程,在中秋节前夕赶回家中。

看着夜晚天空的月亮一天比一天圆满,在外游荡的人们也意识到了中秋一天一天临近。在各个地方,四处宾客凑在一起,随口谈论起高天阔地来,于这方面的话题也越来越多。不是商议着带些外地的特产回家,就是交换着各类运输信息,计划着顺路载运物资。这一来,林区的车辆调度就做难了。大部分急于回家的都愿走下关、昆明的方向;经多方的劝说与协商,少数人也能拉拉丽江货。再往北边去,到迪庆那边的木料,真有点打死也难发出了。

迪庆藏族自治州位于滇西北边境地区,平地海拔普遍都在3000米以上,等于生活在平原地区的高山峻岭上。加上这些未开发区域环境恶劣,生活贫瘠,进到藏族地区,还得按当地人的习惯,吃青稞,喝马奶,这都不是一般人随便就能吃得惯的。八十年代起,迪庆州也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雪山高原也破天荒地开发了几条公路,州内也挂起了一个汽车总站的牌子。然而这样才成型的总站就象刚出母体的幼崽,各方面都不成熟,整个总站至今还没有一个正规的车队和象样的车间。客货运输总共才有三十辆车,对于才起步发展的贫困地区,一般的货物流通勉强还可应付,要是临时有个大些的抢运任务,就抓不开了。现在的木料就是今年州上一项大工程所需,若只靠自己那点运力,零零落落的恐怕拖上一年也没法完成,所以还得请老大哥们帮上一把。

公路运输对驾驶员来说,本不计较走哪方,拉何物,有货拉就有饭吃。反过来说,拒绝拉货就等于把饭碗砸了。这个道理谁都懂,只是近来几日情况特殊,才出现了这场不正常的事件。跑迪庆一趟,往返就得五六天,路上再遇到什么意外事故,又是一两天得耗在里面,那今年的中秋节就算泡汤了。

跑车的人有自家的算盘,派车的人也有对付的招数。迪庆方向的木料虽不多,可任务紧,不赶快发出去也不行。无奈人人都想得到顺道回家的货,待运的木料已堆成几个大堆,就是没有人去接触。任凭怎么强求白乞的劝说也没用,实在没法了,派车处也只得使出最后的绝招,规定以迪庆车为先,发一辆迪庆车,才可以发三辆其它车。若迪庆车发不出,其它方向的车一辆也不发。开头是以那些经常结伴进山的老司机为对象,逼出几个没牵挂的人出来,事情就解决了。没想到把大家惹火了,都说几十年来,从未有过这样蛮横的派车法,人人拒绝执行。而派车处又泼出去的水没法收,硬撑着面子不改动。这一来,双方就闹僵了。

当刘正荣带着小车队进到林区深处时,这里已经停留了有三十几辆车了。他们把车缓慢地停靠在大队后面,都从车上跳下来。感到奇怪的是,今天怎么会滞留这么多车?而且还听不到往常那种装车搬料的震山撼岭的机械声,口号声,以及车辆行驶的马达声,喇叭声。

几个人相互说了说,都觉得不太正常,于是相邀着一同走进去问个明白。不然还不知要等上多久呢。半路上遇到几个先期等候的老师傅,跟他们聊了聊,才知道派车处弄出怪着,停止发车了,从昨天起就没动过一辆车。

在派车处的周围,围着二十几个驾驶员。从人们的神态上可以看出,不久前才经过一场激烈的争论,这时一个个显得精疲神散。三个两个地分布在附近,有站

本章 共4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