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滇路盘旋 > 滇路盘旋最新目录

第二十八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货车驾驶员的工作日程安排,与其它工种行业不同。很难有个固定的模式。在车队搞管理工作的人员,做什么都得立足这个现实,头脑得比一般人灵活些。别的不说,光是驾驶员的休息制度,就没法定格。劳动法规定的八小时工作制,周末休息制因其工作性质特殊,不能逐条履行。而通用的补救办法,如季度、年度休假又必须适应各人的生活习惯,根本无法事先排定。所以,管理员和车队领导之间,经过长期协调与模和,形成了一个共同默认的但不公开的小算盘:休假与请假,以完成任务情况和长期工作态度为尺。象标兵驾驶员,探亲假超假一两个月是不会有人催促的;一般驾驶员,只要有假条,没人过问多余的原因,哪怕明知是装病也无所谓,象胡少杰为写歌误出也没啥。

尤振雄在丽江总站找到舅舅苏立昆,趁着回程的货物没着落,在当地住了几天,敞开胸怀同舅舅谈了两个通宵。这天准备到调度室等车货返关,没想到狭小简陋的停车场上,发现自己崭新的东风车右前轮挡板被过往的车子碰了一下,凹下脸盆大的伤痕。当时自己没在场,不知肇事的是何人何车。问停车场的老守卫,老师傅虽然尽责,但出于对本单位的利益的保护,采取息事宁人的调解态度,怎么也不肯说出对方的车牌和人名。并劝酗子不要冲动,告诉他这种事说开了对谁也不利,由他们负责赔偿损失就是。没奈何,只得吞下这颗苦果,把车开到车间,让舅舅给打整修复了一回,新喷的油漆色调再相近也不能与原色融为一体,不管说什么总是破了象,叫人看着真难受。

修车加上等货,丽江之行游游荡荡前后就混过了半个月。在朋友们的鼓动下,又跟他们一起争时熬夜的跑了几趟短途,心里闹得七上八下的。等到把车子开回了下关,尤振雄的神经已快要崩溃了。他知道这样心理境界是不宜继续开车的,也学着别人的样,厚着脸皮请个假。准备在家休养几天,调节心态。因为是头回,谁也没说啥,把钥匙交了,在管理员那儿挂上个号,就行了。

刚跑了一趟回来的周永福,才把车交还给老司机,正打算洗澡吃饭上舞厅呢。一转身队上又要他接尤振雄的车,因此老大的不满,争执起来。“凭什么让我开那车。他的车刚出了事,晦气还没散,不是给我找倒霉吗?”

管理员耐心地向他解释:“我了解过了,是停着被别人倒车撞伤的。”

“反正是伤了。你要对我有什么私怨,干脆直接扇几个耳光好了,别搞小动作,叫我翻车。”

“不许胡说。”开车人最忌讳这样无度地议论车辆,管理员不客气地打断了他的话。“有本事回来再说。我把好车交给你,过几天照样不缺胳臂不少腿的还给人家,算你的能耐。”

“他有事可以请假。我也有事呀。”

“就你闲事多。人家一个月在外边跑二十七八天,你呢?在家闲的倒有二十天。派你一趟,事情就来了。平时怎么不处理。还请假呢,你有什么假好请。早把你爸的假都闲掉了,不然老将军还有两三年好干的呢。”话一出口,他又感觉到不该把人家的痛苦当笑料,立即改口道:“整天躺着拿工资还不够?请假,行,请吧,年底一起算。话说在头里,到时候扣了工资,可别怪我没义气。”

“这,谁规定的?”

“我规定的。不服气?可以上告,车队领导都有权处理。”在车队管理制度中,预备驾驶员可没有请假的权力。别看没事时悠闲郎当,打牌并邦。对这些人的要求可严着呢:随叫随到,哪派哪上,不挑任务,不拣车辆。

在管理员这里遭奚落一番还是客气的,真去找队长书记的,不被臭骂一通才怪呢。周永福无奈,只好接下钥匙,赌着口气,又来讲价钱。“几天?我家里真有事,最好别误了。”

“没准。先跑一趟。老周,我们是一起进车队的,说句推心置腹的话,在秀才他们这批驾驶员面前,咱称得上是师兄了。别再那么胡混了,做个长远的打算吧。落在小师弟的后面,不觉得难堪吗?有什么事跟我透个风,能办到的尽量给你办。怎么,信不过咱?和书记都大碗畅言了,何况于我。”人家就范了,管理员也顺水推舟,说上几句好话,哄着呵着把人送出了门。

一个星期里,尤振雄哪都没去,成天躲在家里看书,弄得人们以为他要参加今年的高考,赶早突击复习呢。第一天去图书馆转了一回,拿了几本朋友介绍的书。就一头扎了进去,杜绝所有外部联系,全身心投入,急于对心中的疙瘩有个合适的说法。有人认为,读书看报的最好伙伴是香烟,又能提神,又不受干扰。其实不然,尤振雄读书从不吸烟,偶尔点燃一支常会烧着手。

在丽江的日子里,尤振雄背着舅舅做了一件事,尽管回来前也告诉了他,但他没有批评是非,只说“这事相信你能处理好,不必多加干涉。陈毅元帅有句诗:‘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细细领会吧。”

这时,他又重新翻开那几天的日记,反复回忆着象是昨天经历的事件——

发现车子受伤那天,尤振雄去找潘良杰玩,随口把这倒霉的事说了说。不料他非但不表示同情,还连连拍手叫好。

“啊,你还叫好?”

“哈哈,不必介意,这叫天不留客地留客。我正好有件好事要告诉你。”

潘良杰说起,丽江是个上千年的古县城,近期规划十年内建成为滇西北工农商贸学百业振兴综合发展的中心城市。这里地小人少,起步又慢,最缺乏的就是人才。有个高中文凭,已是难得的珍宝了。他说建设丽江的旋风,带动了各行业的突飞猛进。“有个建筑队的老友,去年承包了玉龙大厦的工程。原设计二十四层,动工时投资人心存疑虑,到位一半,就按十二层盖。这样的高楼在下关不算啥,可在这边就是绝对的摩天大楼了。开工以来,一切正常,工人越干越快,实体效益也逐渐显现,精明的外商又追加款项,加高到二十层。这一下,预备的用料告急。总站也没法满足他们爆炸式的运力要求。你知道不?窝一天工要损失多少?我也弄不清,反正没人赔得起。他急得要跳楼了,实在没法,只好找朋友帮忙,答应拉一趟给五十块的红利,所有运费、损耗按正常运输另算。这样天大的好事,不去捞一把?”

“你怎么没去?”

“我的车不是搞二保吗?上午才到车间催了。还有,我是在家门口,走到哪都有认识的人,不

本章 共3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