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滇路盘旋 > 滇路盘旋最新目录

第三十四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四车队十多年的老例:每天早晨头一件事是政治学习。近来旁边的车队都忽视放松了,只有四队的书记依然象从前那样紧紧抓住不放。

早晨的车队大厅里,又象往常聚集了二三十个没事、没车、没任务或有病、有过、有困难的俗称“三没三有”驾驶员,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每天学习前,大家凑在一起,最习惯的动作就是吸烟。才坐了十分钟,满屋子就烟雾腾腾。象财务员、计统员之流禁烟者,简直无法走进去,只能在门口选个位置,借着外来流动的凉风,淡化浑浊的空气,减少中毒可能。

现在的学习方式也开放多了。大家不会觉得难过,反正没事做,聚在一块,卖弄各种奇闻,都是挺开心的。

这两天总站小报上登载的有关“压岁钱”的报道,引起众人的兴趣。这种大好事,以前从未有过。只是文章太简单,有些内情含糊不明,未必叫人心服口服。于是,各人就施展各人的智慧来猜测和想象,老司机凭的是经验,小司机靠的是传说,争来争去,总不能形成一个令多数人承认的结论。今天学习前又接着争了起来,总的说,大家既为如此大变感到惊讶,但又不太相信真有其事。

这时胡少杰走了进来。如今他已是队上出名的人物了,何止车队,在总站也是挂了名的。《驾驶员之歌》在广播上唱了一个月,全站几千人都能半哼半带地跟唱了,连城里的机关企业商店学校也知道四车队有两个了不起的小秀才。

他刚从楼上下来,还没有完全从昏睡中清醒过来,心情不太好,对几个与之招呼和逗趣的人也没心思一一答理。只是朝他们笑笑,进入车队大厅,找个座位坐下来,随手拿起了张报纸翻看。

没过多久,也许是室内浓烈的烟气刺激了大脑神经,也许是周围热烈的争论惊动了思维系统,他不知不觉也加入进去。身旁的年轻人和对面的中年人各有看法,“怕不会能允许真干。用许书记的话说,咱是干社会主义的。”

“这个提法如今有个小改动,前边要加上‘中国特色’”。

胡少杰打断他们的论题。“什么?你们还不相信?真是洞中方数月,世上已千年。在这里争个逑,一进去就知真假了。告诉你们吧,我也拿到一份,虽不算多,也有三十几块。”

“真的?”所有人异口同声问道。

“真敢那么干,没人管他们?”有人视为大逆不道。

“嗨,这是玩笑话题吗。说巧不巧,正好碰上。当天就搞夜战,我们干到三点钟,要不是老孟那家伙熄了灯,命令强行收工,真有人能干到天亮。喝,可把我累惨了。装了四车,得了二十块,因为我的车装好了,被赶了出来。在永平卸了车又往里边跑,这不是,又装了三车,得了十来块。”

“谁让你们装的,以前可不准的。”

“管他谁的。连调度人员都参加了,还问那些干啥。先有规定,谁车装好谁就得走,象他们没车的整天装,少说一天也挣五六十,可赚肥了。”

“哇!”他的话得到一片赞叹,谁不为之吸引呢?连刚进门要主持学习的许进山,也没有急于开口,听着胡少杰的高论。

“我的位置不好,就挣了这点。尤秀才比我后二十个车位,五十块是肯定的了。”

“怎么不干了呢?”

“车子该保养了。我也好几天没睡个正经觉了。等下把车送进去,回来狠狠的补睡上一天,下午要是能出来,今晚又连夜赶。”

“不要命啦。”

“机会不等人呀。过了这村就没那店了。你们还在这论啥假的真的,弄个车子跑一趟,比什么都真。”

大家的心都被搅得痒痒的,谁不想这就动身呀。无奈没有条件,只好互相低声议论着。

书记许进山也有同感,但他是车队领导,不能显露到面上来。他还是稳住了架子,用通常的口气向众人说道:“好了,大家注意了,现在开始学习。”不管有多少人听,照样振振有辞地念开了报纸。

例行的学习会一结束,人们再不想留下进行无聊的下棋和闲谈了,几个人相约着到车惩派车处徜徉,希望能交好运,遇上个准备交车回家过年的。

许进山端着茶杯,拿着报纸回到小办公室,依然苦苦思索着刚才的问题。比起才上任时他的文化程度已提高了不少,听管理员评论能考上初中级,现在一天能看很多报纸了,尽管还有些意思不太明确,总不至于象从前那样念错字让人笑话了。近来他发现,报纸上不提政治了,却翻来覆去没完没了的大讲经济。这是为什么,他不知道,但有一点算是看清了,就是允许所有人放开手脚赚钱了。

领取正式的薪金后,又可以挣额外的钱。这在文革时简直想都不敢想,然而人家做出来了。真不可思议。从前唯一获取超常利润的机会就是过节不放假,加班费可领两倍日工资,算是一颗甜美的好果子。可一年有几个节日呢?何况那点微利,有多少人盯着,谁不伸手。

象胡秀才说的,跑两趟就挣三十多,连最高级别的驾驶员的加班费也羞与相比。四十块钱,可买一套时装,外加一双鞋,再割几斤肉,拿回家过个小年,再好没有了。

此时,一阵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路。

进来的是宣传科的于新民。半年多来,许进山对他已经很熟悉了。说实话,以前酗子还在车队时,自己确实对他太少关注。自他调离以后,才发现许多过去没有发现的好处。这人和善矜持,不象一些狂妄的家伙,学会手艺就看不起师傅了。特别是李明波走后,他代理科长,更显其能。现在他们的行政地位相当,可酗子依然象旧时那样懂礼知数。不管在哪里见面,总以老书记相称,多少要唠上几句。既问车队情况,又问两个秀才。

许进山见他进来,有点意外,问道:“哟,于科长,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许书记,你忙呀。”于新民嬉笑着和他答腔。“什么风,你们的东风喽。尤振雄呢?”

“他有半个月没露面了。”果然话不离旧题,许进山对自己判断的准确而得意,淡淡地说道:“就为这小事,打个电话不就行了。”

“要找他本人,落实几件事。”

“刚听胡秀才唠,好象他的车堵在里边了。”

“那是老黄历了。那篇压岁钱的报道,就是他带出来的。昨天我们还坐在一起开会呢。”

本章 共3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