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滇路盘旋 > 滇路盘旋最新目录

第三十五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热闹了几天的林区木材发货点,随着来往车辆的通畅,曾掀起大高潮的局面渐渐平静下来。不过,“压岁钱”行动还没结束,大批的车辆依然不分白昼的向里涌进。

这个发货点,是总站在本地区可砍伐森林中临时安插的小型办事机构,它随着开采树木的减少而变动。在省州的平面地图上,是没有它的位置的。在总站党委办公室那份手画的全站部门分置图上,最边角处有一红点,常常被观图人不经意的眼光一瞟而过。在财务科的工资发放清单上,能有一行四位数的小数目。只要每月将正式职工的薪金补贴和临时工的劳务费如期送到,就算高质量地完成了大站对小站的服务了。

听说党委的辛书记和女秘书小江进山视察工作,无异于在风平浪静的湖面上投下一块大石头。老孟进山负责这个点有五六年了,从未见过哪位总站领导来过。山里的工作人员,连近来领导的更换也不知道,还抱着旧时的老名单呢。

老孟正在参加装车,一听留守人员跑来告知说总站党委书记到了,心里咯噔了一下,不知是福是祸。不管福也罢,祸也罢,见面是不能躲避的。他立刻停下,叫旁边的人接着干下去,向左右人们交代了几句,很快离开现场,回调度室应付书记。

“老书记在哪里?老书记在哪里?”一进门他就连声地叫嚷。

辛书记正同调度室其他人员谈开了,见来者的气派,料到他必是负责人,就站了起来,把人家刚给他泡上的大杯浓茶送上,“老同志,你太辛苦了。”这时他与老孟对面站着,看出此人并不象想象中的那么老。不过四十几,尤其看那汗珠微沁,热气烘人的架势,更显得年轻。“按这样的干法,每天能装多少车?”

老孟毫不推辞,顺手接过去就大口喝完。把茶杯还给人家,依然不停地问:“书记在哪里?”

屋里的人都笑了起来,“就在你面前呀,你找哪个书记?”

老孟弄清真象后,有点不好意思的笑笑。“在这深山老林里,连报纸都是一个星期送一趟,更不要说本站的文件了。在里面搞工作,是不是难与同伍了?”

“不能怪你们,是我们的错。有个歌子唱道: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你们这里也有同样的感觉吧。以后进山的驾驶员都是邮递员,报纸最迟两天一趟,信件随写随发,不得拒绝和延误。”

“有书记这句话就够我们宽几天心了。只怕你一转身,一切又事过境迁,老生常谈。”

“你们的工作是有成绩的,这是首先必须肯定的。这次自想门道,解决困难,又是一个超前的壮举,一路上听到各种各样的议论,大都夸你有主见,敢负责,这很好嘛。”

老孟原打算把前因后果细细做个汇报,从根本上说明,选择此多风险的手段,也是迫于无奈,事出有因。然而辛书记没有认真听,他坐了两天车,颠簸了几百里,浑身散了还未缓过来,耳朵深处的杂音还嗡嗡作响,不想此时就听报告。他随便讲了几句,让人家的用心有个交代,不至于误以为领导到来必是纠错的。他打断了老孟的开篇,挑了几个尖锐敏感的问题,简单的问了问,就要求到现场去看一看。

装车的工人们见书记来了,一传五,五传十,大伙都放下了手中的活,从四方聚拢过来。吃过晚饭,明亮的碘钨灯又照亮那一片林区。刚才远远看见的热火朝天,喊号吆喝的场面象舞台剧一样迅速消失了,人们都从各处围上前来,用不同的眼光盯着他们。

辛书记对大家说道:“工人同志们,你们辛苦了。我代表总站党委,总站工会向战斗在第一线的广大职工表示诚挚的慰问。”这样的话,要是在下关,要是在礼堂里,本该得到一阵掌声的。但在这里却不一样,四周的群众一点反应也没有,依然瞪着疑问的眼睛在看书记。辛书记立刻意识到,这里是装车场,不是节日欢庆的广场;人们是正流汗喘息的劳累者,而不是轻歌曼舞的职工。任何报纸式的,广播式的格调语言,都是无聊的。他们需要与自身有紧密关联的话。

停顿了两分钟,辛书记换了一种口气,不加回旋和粉饰,直截了当地说道:“你们的工作是有价值的。驾驶员做临时工,又动手解决了节前的危难,又靠劳动增加了个人的收入。这是一个创举,在下关我就看到了报道,现在全站人都知道了,可能省里的头头们也听说了。”

得知荒野山林的事迹这么快就传开了,众人的情绪为之一动。四下的人们相互议论起书记的话来,有人大声问道:“书记,你为什么就是不直言这事到底是对是错?”

辛书记听罢,扬头朝声音的方向望了望,想认准是谁问的。可是说话的人却不愿暴露自己,在一片人群中,很难分辩是哪一个。“问得好。这事前无先例,又沾着最麻烦最难缠清的经济问题。我虽身为书记,也不能轻易地以个人意识来评定它。但我坚信,不论对错,此举是有价值的。”说完后,见人们并不满意这样笼统的答复,又解释道:“你们会踢足球吗?看过足球比赛吗?在绿茵草地上,十几个人抢一个球,在门前混战。突然出现偶然的机会,球被对方断下,大举反攻。因为刚才是进攻之势,大部分兵力都冲上前了,猛一转了方向,情况突变,这一下后方空虚,只有四个后卫,其他人鞭长莫及,眼看大门岌岌可危。在这危急时刻,冲过一个后卫来,他也没有更多的办法,飞起一脚,把球踢出边线。就是不懂球的人也知道,球出边线,肯定是个低级的错误,他中断了激烈的赛事。可他为自家大门不失赢得了几秒钟可怜的时间,等对方重新开球,再次发动进攻时,各路人马已各就各位,你再来狂风暴雨的冲锋也无济于事。我们运输单位有时也是这回事,车子不能动,这是根本性的大错。运力一堵再堵,不是越发严重了吗?你们调动自己的力量,化解了这次大难,这不就是很有价值的行动?我之所以不直言对错,是因为还有些东西需要讨论。即使现在就定论为错的,也象踢球保门一样,以小错,补大错。明白我的意思吧,就算是明知故犯,也要犯。”

周围猛然爆发出一阵掌声,打断了他的话。后面要说的都成了废话,干脆就此打住。“不用多说了,接着干吧,我也算一个。”说着他就动手解外衣纽扣,走到工人们中间。

老孟上前拦住他。“书记,你年纪大了,这是力气活,莫逞强伤了身子骨。”

“没关系。告诉你

本章 共3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