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滇路盘旋 > 滇路盘旋最新目录

第四十三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的,本事要体现在笔头上,不要光集中在舌头上。”她突然变了个腔调,学着于新民的口气说道,惹得屋里的人大笑不止。

于新民不好意思地笑骂道:“小鬼头,真调皮。我在近期一时难派出高水平的记者执行此任,所以对你的批评是心领神会,诚恳认罪,行动无改,事出有谓。你要是有心,不妨加入进来,我以科里的名义授委,怎么样?除了车队正常的收入外,这边照记者出差加发所有费用,时间不限,半月一月都行,你抓紧就是。稿酬优惠。”

“这话过于见外了。”尤振雄开口说道。承担这样的大事当然不错,但也有不少麻烦,他想了想又说:“让我回去思考思考,明天给你个准信。”

“干。为什么不干?凭你的本事,比小记者强百倍,还怕啥。再说你又不是职业记者,完不成也不要紧。何况于科长又是你的哥们。”身边的男女记者都为他鼓劲,越说越远。

公路运输四通八达,遍布全国各个角落。比起其它的运输工具,可算是又耗时又费事,既免不了沿途的颠簸,还没法提高效益。这不大不小的汽车,虽然也是人类科学的高级产物,然而它比不上起降天空的飞机那么矫健快捷,赛不过局限铁轨的火车那么壮观省事,更没有游弋海洋的轮船那么雄伟傲岸。成百上千的文人墨客,画家相师,离开大城市的学院机关,下到农村部队深入生活,寻找各自看中的题材,常常乘它们奔向各处,途中很难受到一眼惠顾。驾驶员的形象,除了把方向,就是擦车窗,车头调油道,车下舞撬杠。没有十全十美的标准姿势。有人做诗埋怨道:“万人献身它,千里行为家。运输半生任,连结四面八。辛劳无人问,肇事众夫骂。立功谁知晓,难有一声夸。”虽然怨气居多,却也不失真切之情。

尤振雄离开宣传科,没来得及回家认真考虑,意外的在车间遇上了吴明。上前一打听,又是于秀才说的那样,搞个小修,弄好就走。于是他立刻定下了行动计划,首先进车间催促白丽仙,自己车的保修必须当天完成,与吴师傅的车同时出发。这虽使小白很为难,但她二话没说,立即答应了。同在一个车间进行,就让她有了点运转的空间。一边向金山嫂请示了,准备带几个人搞次夜战。一边同另个组通了气,让他们借故拖一拖,答应明天上早班交车。

有了姑娘给的定心丸,尤振雄也不慌了,一个心眼地缠着老师傅。三番五次表达自己立志当英雄,做模范的雄心壮志,诚恳地请求吴明带着跑几趟,给些言传身教。对面前的这个年轻人,吴明也知其一二,是尤老总的儿子,易天昭的徒弟,老许车队的秀才,去年还当过先进。看他这样子象个上进可教之子,带上并无拖累,于是就点头了。

第二天两人在车间前汇合,在出发的前一刻,尤振雄掏出小本子,草草写上“五口天”三个字,撕下来,请白丽仙转交宣传科的于科长。

纸条传到宣传科,还激起一阵小浪花呢。于新民听白丽仙讲述了昨天下午和晚上车间的紧张加班,心里已有了底。看看办公室内忙碌的人们,就想借此题逗个乐,让大家放松放松。想了一下,说道:“诸位,昨天我和老尤说的那件事,他答应今天给准信。现在让小白送了个纸条来,看来是在五秒钟以内写的。你们都看看,谁能破解他的全部涵义。”

对面的姑娘第一个抢下来看了几眼,嘟哝道:“尤秀才是教授级水平,谁能看破他的三字经。干脆,到大办公室去,叫全体人都猜一猜,说不定有同思路的,就算无解也调节一下气氛。”不等于新民同意,她就拿着纸条跑了出去,边跑还边叫另一办公室的人过来。

等于新民走进来,活泼开朗的姑娘已经把该说的都说了。在场的人几乎全知道是什么事,这会儿都放下手中的工作,靠在椅背上,外来没座的或站着,或倚桌边半坐着。有的伸懒腰,有的沏香茶,有的擦眼镜,有的跷起二郎腿。小纸条迅速在各人手中传了一圈,人人都细心端详着少得可怜的几个字,想从笔划中悟出作者的心意。三个字是竖行直写,这不是现代人的习惯,而且潦草得无以复加。“五”仅用两笔弯曲连在一起,“口”无一棱角,一笔划成个圈,“天”有如是,上横为了容易连下笔,歪斜着就象一点。

“五口天。什么意思?我猜测不仅仅是答复,要不然只用个‘干’或‘否’岂不更简捷,更明朗。”喜欢打头炮的人很快就提出了见解。“我敢说,是个字谜,除了答复外,还隐藏着另一层深意。”这番话有理有据,众人的思路也都跟着朝破解字谜的方向用功了。

“未必。天下何事无有,这样解如何:有的人一遇困难就叫天,五口叫天,多的意思。整体就是大叫困难,不干了。”这等解释过于牵强附会,好象没啥道理。但没有新的说法,人们还是在考虑看能不能成立。

“天者,宽阔无边也。他会不会暗地责怪于科长所答应的条件太空,不沾根底,卖个关子,要你把许的愿落实了才干。”纯属奇谈怪论,榔头棒子,博得一阵哄笑。

一些对尤振雄有好感的人不满意如此论调,争辩道:“尤秀才是什么人,他会叫苦退却?绝不可能,我坚信他不会让科长失望的。还是从另外的角度来揣测吧。五口天,看做五十天怎么样?他担心时间太紧难以运作,要求用五十天。”

“不通,不通。”左右的人一片摇头,纷纷反驳。“写篇报道要五十天,在我们科里,不,就是车间最拙劣的通讯员,也用不了这长时间。何况尤秀才。”

“要是那样,他在情急之间写作‘50天’,不是更快捷。”

“是的。竖行文字的‘十’是不能用‘0’代的。”

一时没有更新的念想,大家依然在这里纠缠。“把它看成‘五十元’如何?他在要价呢?看,这一点就无可争议了。最后一勾没勾起来也在情理中。”

“更是无稽之谈。”一直没吭声的丁龙江也开口了,他相信自己对尤振雄的了解比在座的任何人都深刻,不能容许这群无知之徒随意伤害朋友。但他也缺少令人信服的理由,只能在文字上做解释。“别忘了,‘元’字上面出了头,就成‘无’了。人在紧急之时,没勾起最后一画尚能理解。可要价的人,把‘元’写成‘无’是再怎么变幻也不能的。”

看见屋里的空气有点僵,于新民站起来,悠然漫步,笑着提示道:“注意没有,这几个字是竖写而不是横写,这在现时并不合

本章 共4页 / 第3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