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老半天,为啥还没动静呀。”刘正荣走了过来。
“上来吧,副书记,我正有点思想理不清呢。”尤振雄正想找人交流一下。
刘正荣听尤秀才——道来,立刻指出:“心里记挂着这么多事出车确实不好。按理说,我们的职业是驾驶员,一切事务都要为它让路。但我们又是普通的人,谁也不能超脱出情感理智的圈子。我想,你此时最关心的是作品的命运,不必犹豫,赶快问个明白。要有各种准备,比如说,删除得意之笔,修改独到之见,甚至判处死刑,全部从头再来。写作嘛,就要有气度,失败是水,成功是鱼,就看你敢不敢下河。车子嘛,我去跑一趟。刚好我的车进场了。前些时交给别人跑,不是自己的车就不知道爱护,颠得满身是毛病,要好好检修检修。”
“太好了,交给你我也放心。还有件小事,许书记托我给家里带点东西,只好麻烦你。”
“不在话下,一道走。”
“你别不以为然。看样子他是非常重视的。平时书记话就多,可我从未见他这般喋喋不休地重复同一桩事。又是诚信,又是道义,连进了村子见了老人要注意哪些礼节,到了家里进门说话要留神哪些禁忌。哈哈,我哪有精力去记那么多,只有一个劲的应,好好,是是。”
“行了。我也未见你如此唠叨。拣要紧的说吧。我比你多闯荡几年,还怕送不到。”
刘正荣很快把该问的都问清楚了。上楼带上自己的小包,饭也没吃就出发了。
进入鹤庆县内新的木材场,又遇上了老相识。“嘿,老孟,又来这里当头了。”
“有啥办法,树林再大也赶不上人们的锯子斧头快呀。守在一个地方,只能采蘑菇了。”
“你知道十里堡往哪边走吗?”
“怎么,要进山?顺这条道,一直走。”
“有多远?”
“就十里吧。不过这是老辈的名目,按新路走,大概要加一倍。”
“看这道挺宽的嘛,能开车进去吗?”
“不行。牛车路,最近村里有了手扶拖拉机,勉强能应付。但汽车一定不能进去,里面越走越窄,十多里没个调头的地方。”
刘正荣无话可说,只好提着小包,趁着天色还早,快步动身往山里疾行。他当过几年兵,虽没走过多少路,但他知道摸黑露宿的滋味,不在黄昏找到要去的村子,就意味着必须在山林里过一夜,没吃没喝,还说不上会受到何许野物的攻击。所以强鼓勇气,半跑半走地朝前赶。不知走了多久,总算在太阳没完全落下的时候,看见前方有个村落。
他松了一口气,进村见人就问阿燕的家在哪里。果然,很快就有人指给了明确的路线。
轻轻的敲了几下门,不一会儿门开了,门口站着一个漂亮的农村姑娘。人的美丽未必要靠金珠玉翠装饰,红艳花粉描抹,象这等贫困山村的民女,穿着普通的民族服装,却有一种特异的健美风姿。尤其在刘正荣这样有些反感城里过于妖娆透明,坦胸露背的女性装束的人看来,这更是人间一切纯真朴实的美的集中表现。
两人对视了三秒钟,刘正荣感觉全身的热血猛冲上来,满脸通红,赶快低下了头。尽管从第一眼起,他的自觉就肯定这就是阿燕,但不好意思直接询问。接连支吾了好几句,语无伦次地问道:“请问,这里是许……许……”真糟糕,一着急又把书记哥哥的名字给忘了。
阿燕抿着月牙般的小嘴在微笑,见他说不出话来,就主动问道:“你是谁?”
“我……我……”情急之中,刘正荣一时也不知道应先说姓名还是先报身份更合适,是先表明来意还是先告知受谁指令更恰当,过份的紧张使他很难堪。正在一筹莫展之时,物极必反,他忽然想起在部队使用的报告词。对,就这么说一回,他干咳了一声,拿了拿身段,大声说道:“下关汽车运输总站四车队驾驶员刘正荣,奉书记许进山之命,携包前来十里堡,现人物俱到,请验收。”这样说着多流畅,话说出去,人也轻松了,头也抬起来了,胸脯也挺直了,就差没有立正敬礼。
阿燕听说是阿叔车队来的人,异常兴奋,急急将他请进屋里。家里人正吃饭,见他进来,异口同声齐劝他共进晚餐。阿燕更是飞东跑西,忙着添碗加筷,又叫阿爸倒酒,又叫阿妈加菜。面对客人的百般阻拦,她一语应之:“大哥,餐时进门是朋友,吃过也得尝三口。你要不肯动碗筷,立马出门别处走。这是山里的规矩,有什么话都等吃完了再说。”
刘正荣也听说过山里人待客的故事,晓得过多的客气是不理智的,反而讨人嫌。只好俯首顺从,陪着剽悍强壮的纳西汉子,一直没想起姓名的书记的哥哥一起,小口小口地喝着甜美的米酒,小心翼翼地回答着主人提出的各方面的问题。
好不容易吃完了饭,才有了他说话的机会。他把包里的东西一件件亮出来,“这是书记的亲笔信,这是衣服布料,你们点点,打个收条,我好回去交帐。”
阿燕迅速看完了信,抬起头笑问道:“你就是尤振雄?”
刘正荣喝了几口酒,脑袋有点晕乎乎的,加上山里人的普通话也不够标准,听个大概,应声答道:“是的。”他也没去想书记怎么就无缘无故的在家信中提起了自己。
“你才二十五岁?”
“不止了,过年就二十八,虚岁二十九了。”
阿燕非常喜欢他这样坦率直爽的性格,跳了起来,“你再等一下,我要带给阿叔点礼物,帮我带回去。省得我又费心去找别人。”说完,提起一个背篓,一阵风地跑了出去。
刘正荣注意到外面天色已经全黑了,心中有些急,可也没办法,只能陪着主人讲话。
过了半个小时,阿燕背着篓梨回来了。满口还不住声的埋怨:“大哥,真不好意思,这时的梨还不熟,挑来挑去,还是酸的多,甜的少,将就吃几个吧。要是过些天再来,真可以拿它当饭吃。”她精心挑选了两个,“你吃吧,早熟的,不太够味,也算过得去。”
刘正荣顺从的接过来咬了一口。“喝,真甜哪。这就是有名的鹤庆梨吧。”说着又大口咀嚼。“太好了,我从没吃过这么好的梨。甜味纯正浓厚,简直可以用来榨糖了。”
主人们眼急手快地选出大个的好梨,装进客人带来的两个包里。“这也算收条了。交给阿叔,什
本章 共3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