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其老婆被惦记的时候自己远千里之外,这种感觉糟透了!相信老婆也不能由着流氓调戏她吧?那不傻缺么?
不过他没想让郑琰就这么跑到司州去,一是信任,就这么把老婆带过去跟真有什么事儿似的。二是孩子还小,不能丢京城,带到司州的话,教育明显不如京城。
池修之犹豫着,如果不想分开,他回来显然是最好的。
见池修之动心了,杞国公顺势称赞池修之年少有为,先前做过的政绩已经足够了,而且现朝中动荡,离了中心虽然少了事端,可也少了机会。池修之表示:“容三思。一州刺史,也不算小了,事情千头百绪,也要朝中大臣答应才好。”
杞国公道:“这是自然。”
池修之回来与郑琰一说,两都猜不透杞国公这是要做什么?也不像是阻拦池修之的仕途,可要说帮忙,也实算不上。关心他们家状况?两家八百竿子也打不到关系,真是奇了怪了。
更奇怪的还后头,杞国公家仿佛才发现池修之是个好似的,与他接触的越来越多。最后终于由杞国公点明了来意:“池郎想不想池氏重回士族?”
池修之表情瞬间变得很严肃:“士族自有绳准,这不是能做得了主的。”
杞国公道:“七百年池氏,还要如何?”
池修之对世家不喜,对家族沉重的历史也有些排斥,但是,他毕竟姓池!难得地内心挣扎了起来,用仅存的一丝清明问道:“公欲如何?”
杞国公这才说出了自己的计划,简言之,互利合作。
池修之也不挣扎了,这个炮灰当不得!“不可!昔年上有老圣,下有诸贤,还闹得沸沸扬扬,眼下这本《氏族志》却过不了政事堂。”订了也是白订。
杞国公胸有成竹,却也留了一手:“池郎不必多虑。”当年那本《氏族志》也有许多反对,最后不还是通过了吗?只要得益的足够多、力量足够大就行,现他拉了许多勋贵来,必须说,《氏族志》的诱惑比杞国公许下的其他诺言都大得多了。
他知道池修之会犹豫,但是,只要池修之不坚决反对,他就能创造条件让池修之不得不应了。退一万步说,就算池修之不愿意,到时候形势所迫,也只好走定条利益最大化的路了。
次日,杞国公一系果然拿出准备许久的弹章,既攻击了沈氏,又捎带上了推荐沈氏子弟的世家亲戚们,慷慨陈词,认为这些藐视法纪,居然还敢称世家,应该整顿,把这样的留一个“举国重之”的名单里“意欲何为”,要求重订《氏族志》。
勋贵们摩拳擦掌,大声嚷着要重订,并且还要按照官职来定,世家嘛,世卿世禄之家,已经败落了还称个P的世家!们当初定谱学的时候,可是按照官职来的。
由于勋贵们的势头太凶,而且这件事情上舆论对世家比较不利,连旁听的萧复礼都觉得世家这样做确实是挺藐视皇家权威的。沈氏连着前荣安长公主,与里通外国似乎都有关系哩!政事堂不得不同意了勋贵所请。
李神策没想到自己会被将军,难得被气坏了。郑靖业头天晚上就接到了女婿的汇报,已经想好了对策——就是不让女婿回来。刺史虽然没有规定的任职期限,不过按照惯例,大约是三年的倍数,池修之连一个三年都没呆满,还是老实司州继续干活吧。
池修之也灵醒,飞快递了一道司州新规划的折子,内有办学校、兴水利、劝课农桑等诸多条款,希望能够放手施行。郑靖业飞快地批准了——萧复礼年纪小,还没新政,国家大事,郑靖业能做一半的主。
那边大家已经为谁来主持给死磕上了,明摆着的,自己主持最好!世家方面推荐顾益纯、李神策、楚椿、赵静等,勋贵方面推荐庆国公、成国公、池修之等,郑靖业装死——反正这事儿他得不了利,女婿也被他五分钟前决定下朝就陛辞赶赴司州工作,这事儿他不搀和了。
池修之首先发言,表示自己已经参与过一次了,而且司州的事情太多,他得赶着回去,这次他就不参加了。
这跟想的不一样,杞国公愣了一下。李神策转转眼珠子就知道杞国公想什么了,暗道池修之又不傻,怎么会留下来?能许给他什么呢?能许的,他都不需要,真的,如果有需要,咱们也能给!慢半拍,李神策也想明白了其中关窍,一扬眉毛,心里有了定计。
朝中且把什么立后的事给扔一边了,先吵起《氏族志》来。
————————————————————————————————
若大的一个国家,每天发生的事情数以万计,能让中央讨论的,少则数件,多到数十,其余各部要处理的公文加起来也要成百上千。最大的事情原是立后,现变成《氏族志》了,其他的事情也进行着。
比如,没有定下池修之做编纂官,他就跟萧复礼告辞,飞快地回司州去了。临行还拜托岳父大:“阿琰家不容易,知她辛苦,还请岳父多多关照。”别让流氓给调戏了!
他这一走,就是表明了立场:爷不伺候了!与杞国公家便生了间隙。连带的杞国公家对郑琰也有些不冷不热的,只有徐莹,觉得郑琰所托非,倒还待她如旧。又碍于父母,活似个夹婆媳间的丈夫,实是让哭笑不得。
郑琰倒觉无所谓,翻脸就翻脸,WHO怕WHO啊?!咱又不是家奴才,说了咱就得做!说来池氏夫妻也有生气的理由,哪怕自家没有让女儿竞争皇后的打算,这种防贼似的防着,又威逼利诱的,也着实可恼。
敌已经够多了,杞国公家此时还不敢与郑党翻脸,彼此就不冷不热地处着,转而把眼睛放到编纂官的选上了。踩骂,谁都不合适。最后定下选的时候已经是过了正旦,由李神策与庆国公总领,顾益纯、楚椿、成国公等亦列其间。
郑靖业父女只管过自己的日子,反正这《氏族志》与他们无关。郑琰很是忧愁地重复着她八岁时杜氏的状态:这么个闺女,哪个男孩子也制不住她,肿么办?
还有,她爹快要退休了,她想送她爹一处宅子做礼物,想做一处“水晶宫”,顾名思议,是埋水里的,用玻璃做墙、做屋顶,四周养鱼。玻璃她有,问题是玻璃能承受这么大的水压么?真是头疼啊!
此时,池修之已经司州卷起袖子大干一场了。司州经过兵祸,对当地世家是一次极大的冲击!池修之正好此基础之上推广考试做官之法
本章 共4页 / 第3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